结婚一年,苏玉和赵大明的生活原本甜蜜而平静。怀孕后,为了方便照顾,苏玉搬回了婆家。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看似温馨的婆家生活,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妈,我想吃点清淡的,今天做的红烧肉太油腻了。”苏玉捂着嘴,强忍着孕吐的不适。婆婆赵母却一脸不解:“医生都说了要多吃点肉,孩子才长得壮实。你这样挑食,孩子营养怎么跟得上?”
“可我闻到肉味就想吐,真的吃不下。”苏玉无奈地解释。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婆婆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苏玉准备饭菜,全然不顾她的感受。苏玉感觉自己像个吃饭机器,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关心的孕妇。
除了饮食,家务也成了婆媳矛盾的导火索。苏玉怀孕后身体笨重,洗衣服、换床单这些事情对她来说越来越吃力。可婆婆却以自己腰不好为由,很少帮忙。一次,苏玉挺着大肚子费力地换床单,累得满头大汗。这一幕正好被下班回家的赵大明撞见。
“妈,小玉现在身子重,您就帮帮忙吧。”赵大明心疼地说道。赵母却有些不悦:“我每天买菜做饭已经够累了,哪还有精力干这些?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怀孕也一样干活,也没见有什么事。”
听到婆婆的话,苏玉再也忍不住了,积压已久的委屈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是啊,您年轻的时候受了那么多苦,凭什么让我跟着一起受罪?我怀着孕,每天还要自己洗衣服,连床单都得自己换,您就只会做饭,其他什么都不管!”
赵大明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他理解妻子的辛苦,但也知道母亲的脾气。最终,他只能低声劝慰苏玉:“小玉,妈年纪大了,你就多担待点。等孩子出生了,我多帮你分担家务。”
可苏玉已经听不进去任何解释。她哭着收拾行李,回了娘家。
回到娘家后,苏玉向母亲哭诉了自己的委屈。苏母心疼女儿,对赵大明一家更加不满。“当初就劝你不要嫁给他,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受委屈了吧?”
赵大明得知苏玉回了娘家,多次上门求和,但都被苏母拒之门外。“我女儿在你家受了那么多委屈,你还好意思来?除非你保证以后能好好照顾她,否则别想把她接回去!”
赵大明也想好好照顾苏玉,可他一个月的工资并不高,请保姆的费用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向苏母保证以后会更加努力工作,给苏玉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可苏母并不相信他的承诺。“你一个月才挣多少钱?连给我女儿请个保姆都请不起,还好意思说要好好照顾她?”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玉的预产期越来越近。临产那天,苏玉阵痛难忍,却始终没有等到赵大明的身影。她打电话给赵大明,得到的却是对方在外地出差无法赶回的答复。那一刻,苏玉的心彻底凉了。她意识到,这段婚姻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孩子出生后,苏玉独自承担起抚养的责任。没有固定收入的她,只能依靠微薄的积蓄和娘家的帮助艰难度日。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更是让她倍感压力。
后来,在电视台调解员的帮助下,苏玉和赵大明终于坐下来好好谈了一次。赵母也第一次向苏玉表达了歉意:“小玉,妈知道以前对你照顾不够。可你也知道,妈这腰不好,实在干不了重活。妈每天变着花样给你做饭,就是希望你和孩子健康。”
听到婆婆的道歉,苏玉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婆婆并非恶意,只是观念不同,表达方式也欠妥。可过去的种种委屈,让她无法轻易释怀。
最终,苏玉还是选择了离婚。这段婚姻,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在现实的碰撞中破碎。
苏玉的故事,也是许多年轻夫妻的缩影。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相互理解和包容。有效的沟通、换位思考、共同承担责任,才是维系婚姻长久的关键。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只会让彼此渐行渐远。愿每一对夫妻都能从苏玉的故事中汲取教训,用心经营自己的爱情,让幸福的种子在婚姻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