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就河北省衡水市民张先生身份证被人冒用办理电话号卡,前往河北故城县中国联通某营业厅要求注销遭拒,青锋撰写了《中国联通,何以不愿俯下身子,解决消费者要求解决的问题?》的评论发出后,署名“中国联通客服”用户,即在评论下方留言,表示“关于河北张先生问题,我司已在跟进”,并对作者对河北张先生事件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应该说,在青锋撰写并发表《中国联通,何以不愿俯下身子,解决消费者要求解决的问题?》之时,中国联通河北公司已经介入,且涉事地河北衡水中国联通分公司已经联系当事人张先生,解决了张先生遭遇的问题。而青锋之所以再就此事撰写评论,也就是想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何以消费者自行前往被拒,而在媒体介入后,会那么快地得以解决?
事实上,现实中类似河北张先生遭遇的问题,并非孤例,也并非中国联通一家有消费者自己要求不被满足,但等媒体介入后却能顺利解决的现象存在。
在就河北张先生遭遇事情被媒体公开之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就曾报道披露,山东郓城县82岁的李先生和其老伴,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由其子女在郓城某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了手机号码,在9年过后发现,夫妻两人都被中国移动收取了额外的服务费。其中,李先生是被收取的某电子手机报包月费,每月5元,共被收取了8年。而李先生的老伴,则被连续9年被额外收取了每月2元流量包费用和3元天气预报服务费,夫妻两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收的服务费多达1020元。这笔钱对不少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针对被收取额外服务费一事,李先生及其老伴与中国移动相关人员多次交涉,最终给出的解决办法却是,以话费减免的形式对李先生老伴分两次进行退费300元,对李先生仅退还一年的费用,也即60元。也就是多收了1060元,仅以减免话费和退费的形式,让李先生及其老伴得到360元的补偿。
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额外收取服务费,不说是涉嫌欺诈,要被追究刑事责任,那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应该“退一陪三”。但遗憾地是,相关媒体报道披露,即便是360元的补偿,也只是中国移动相关工作人员挤牙膏式的最后给出的意见。
截止撰写这篇评论止,青锋尚未看到山东82岁老人李先生及其老伴被中国移动额外收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一步公开。对此,青锋认为,中国移动乃至其他运营商也像中国联通这样高度重视网络声音,第一时间“跟进”,俯下身子,真正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