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宅灭口到泰山封禅:张说如何用三年布局,将政敌逼入权力死局?

以丹聊历史 2025-04-23 16:28:50

公元 724 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一场由皇帝敕令举办的宴会在唐朝最高决策机构中书省内举行。

然而,席间却爆发惊人冲突 —— 时任户部尚书兼益州长史的张嘉贞竟怒目圆睁,撸起袖子对着当朝宰相张说破口大骂。

激烈的争吵声中,幸得侍中源乾曜和兵部尚书王晙急忙上前阻拦劝解,这场闹剧才得以收场。这两位朝廷重臣究竟为何会当众撕破脸皮?故事还要从开元八年的正月讲起。

开元初期的内外格局

从公元713年10月到720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启用姚崇、宋璟为相。二人以革除弊政、休养生息为核心,大力整顿朝纲。

短短六七年,国家走出混乱,社会安定,呈现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的繁荣景象。但唐玄宗并不满足文治成就,将目光投向边疆,渴望建立武功。

彼时唐朝边疆局势因营州之乱发生巨变。西面吐蕃,703年赞普赤都松赞平叛时身亡,国内陷入动荡。707年,唐中宗应吐蕃请求,将金城公主下嫁。

唐玄宗即位后,吐蕃求订和约却又劫掠河西,玄宗大怒欲亲征。在姚崇主张下,唐朝采取防御策略,714 年设陇右节度使,716 年又设剑南节度使,唐蕃冲突暂时平息。

西域方面,自692年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后,唐朝设安西、北庭二都护府管理。703年,突骑施反抗残暴的阿史那斛瑟罗,占领其领地。

708年,突骑施内部纷争,唐朝错误介入引发战争。郭元振奏报后,唐朝改变策略,赦免娑葛之罪,使其归降获封,突骑施成为西域关键力量。

北方后突厥是唐朝劲敌。696年营州之乱,武周在突厥协助下平叛,但武氏的残暴导致契丹倒向后突厥,此后突厥连年侵扰。

707年,张仁愿出任朔方军大总管,追击突厥获胜,并修筑三受降城,将边界北推三百余里。716年,默啜可汗被杀,突厥内乱,周边部落归附唐朝。唐朝恢复营州建制,设天兵军,张嘉贞任大使。

至此,唐朝开元年间边疆格局定型,强敌衰弱,在姚崇、宋璟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 。

张嘉贞与张说的较量

唐玄宗急于打破 “不恤边功” 的执政风格,实现自己的盛世武功。720 年正月的旱魃事件,成为他罢免宋璟的契机。

在挑选新宰相时,还闹出一段插曲:玄宗深夜召见中书侍郎韦抗,称想任命一位镇守边疆、品德优秀且姓张名两字的官员为相,却记不起名字。

韦抗误以为是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玄宗便令其草拟任命敕命。不久,玄宗查看奏书时,才想起要提拔的是张嘉贞,又让韦抗重新起草任命文书。

张嘉贞出身蒲州,早年举明经入仕,后因事免官。武则天时期,他经张循宪举荐,展现出卓越才能,获武则天赏识,逐步升迁。

716 年,突厥降部问题凸显,张嘉贞提出设立天兵军的建议,展现出军事眼光,得到玄宗重用。两年后,张嘉贞遭人诬告谋反,玄宗查明真相欲惩办告密者,却被他劝阻。

他以广开言路为由,请求赦免,赢得玄宗好感,也因此获拜相承诺。张嘉贞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虽能力出众,却因独断专行,培养亲信 “令公四俊”,绕过搭档源乾曜处理政事,逐渐得罪众人,成为孤臣。

此时,张说进入唐玄宗视野。张说本是官场老手、玄宗功臣集团核心成员,因与姚崇有旧怨,先后被贬相州、岳州。

716年姚崇罢相后,张说抓住机会,利用与新任宰相苏颋的关系,通过一首《五君咏》,在苏颋父亲忌日送达,引发情感共鸣。在苏颋及众人举荐下,张说重新得到启用,逐步升迁。

张说深知玄宗渴望边疆军功,在长安述职时,特意身着戎装觐见,果然获玄宗赏识,升任并州长史兼天兵军大使。

任职期间,他单骑安抚因朔方军大使王俊斩杀阿布斯而恐慌的九姓同罗部,展现出过人胆识。721年,兰池州降户康待宾勾结党项叛乱,张说与王忠嗣等协同作战,成功平叛。

722年,张说回京后提出两项重大军事改革。一是裁减边军20万,使其归田务农,解决冗兵问题;二是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加强中央军事力量。他以全家性命担保,说服玄宗推行改革。

而此时,张嘉贞却接连犯错。先是洛阳主簿为其修宅引发弹劾,张嘉贞为掩盖真相,灭口并嫁祸他人;后在姜皎因密谋废后之事败露时,他主张严惩,致姜皎死于流放途中,引起玄宗不满。

在广州都督裴胄先下狱一事上,张说反对张嘉贞主张的杖刑,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723年,张嘉贞之子受贿,牵连父亲。张说假意献策,让张嘉贞素服待罪却不向玄宗说明情况,致使张嘉贞被贬。

14天后,张说升任中书令,成为第四任开元宰相。此后,张说进一步推动募兵改革,组建 “彍骑”,加速府兵制瓦解。

盛世表象与潜在危机

年底,他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使其成为宰相常设办公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打压分割相权的宇文融。

宇文融曾提出清查赋税、搜括逃户的建议,得到玄宗支持,在括户过程中获得极大权力,威胁到宰相职权。张说通过改革,限制了宇文融的权力,稳固了自身地位。

到了725年,唐朝进入盛世。这一年,米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唐玄宗在张说的筹划下,举行泰山封禅大典,彰显盛世威严。

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新的危机已悄然萌芽。当唐玄宗在泰山之巅接受众人朝贺时,一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 李林甫。

【本文来源@安州牧的视频内容】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