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勃拉姆斯有何经典?“第一”为何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向清晨阳光 2024-04-01 00:05:53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三节 中期浪漫乐派

向阳光

四、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二)艺术成就

5.经典作品

(1)《第四交响曲》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第四交响曲》,也许最能代表成熟的勃拉姆斯。其他版本,如:瓦尔特的CBS版,保持了他一贯的抒情风格;克勒姆佩雷尔(EMI版)的抒情显得更为矜持,结构的把握中少了一些激动人心。其余几位大师的DG版,都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①伯恩斯坦显得有些做作,快慢乐章的夸张对比增强了不必要的戏剧性;②朱利尼速度太慢,有点儿绅士风度;③伯姆又太简朴平淡,有点儿温吞水。同样,用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录,但在卡洛斯·克莱伯的手中,像是换了一个样:第一乐章,在沉思中潜在着热情与力量;第二乐章,在严峻的外表中蕴含着温暖亲切;第三乐章,狂暴中夹杂着幽默;第四乐章,最为出色,那全奏的顿音强悍有力,斩钉截铁,表现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

(2)《学院节庆序曲》《悲剧序曲》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①《学院节庆序曲》作于1880年。当时,德国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哲学荣誉博士学位,勃拉姆斯特作此曲,以示答谢。他自己称这部作品是“索贝(当时,比利时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风格的快乐的学生歌曲集锦”。作品中的几首主题,素材来自索贝的学生歌曲集。这部作品1881年1月4日首演于布雷斯劳大学,勃拉姆斯亲自指挥。②《悲剧序曲》作于1880年,是《学院节庆序曲》的姐妹篇,勃拉姆斯当时给他的一个朋友写信说:“我不得不写一首悲剧序曲,以此来满足我忧郁的本性。”“两首曲子,一悲一喜。”这两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瓦尔特指挥演录的这版CD,强调每一个细节,既有柔美的情调,又有深刻的内涵,非常符合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3)《第二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勃拉姆斯虽然没能超越贝多芬,但是,比贝多芬有更多委婉的抒情和更为开阔的精神表现。他和他的时代格格不入,既不以瓦格纳的夸张、奢华为然,也不满意浪漫乐派的放浪形骸,而是以浪漫乐派坚实有力的交响乐形式,填满了古典主义的音乐框架,几乎可以认为,没有勃拉姆斯,浪漫乐派就没有交响音乐。《第二交响曲》是一首纯朴的田园抒情音诗,旋律清新、流畅,意境亲切、温馨,有一种女性化的柔美。自1877年首演以来,深得人们的赏识和喜爱。卡拉扬的诠释于细腻和透彻中带着含蓄,分寸感好,录音也极佳,DG公司出版的这张CD,属不多见的珍品名片。

(4)《德意志安魂曲》

加迪纳指挥蒙特威尔第合唱团、革命和浪漫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德意志安魂曲》(女高音、男中音、合唱及乐队)作于1861-1868年间,而第二乐章实际作于1857年。这部安魂曲,因歌词选自路德的圣经德译本而不是罗马天主教仪式中所用的拉丁文,故而称之为《德意志安魂曲》,一共有七个乐章:1867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时,只有一、二、三乐章;1868年4月,在布雷门教堂第二次演出时增加了四、五、六乐章;一个月后,勃拉姆斯又在第五乐章里加进了女高音独唱《现在悲哀》,是为纪念他1865年死去的母亲。这张唱片的最大特色在于乐团以古乐器及按照当时维也纳式样演奏,因此速度虽比一般版本快,但并不因此而僵硬呆板,反倒显得更坚韧、有力和富于戏剧性,此处两位独唱及合唱团也表现出色,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另外,瓦尔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与威斯敏斯特唱诗班的演录版,也很不错,值得一听。

6.综合评价

在60年代以前的早期作品中,已具有乐观、倔强、勇猛、有力等特点。70至80年代,是勃拉姆斯创作成熟和繁盛时期。当俾斯麦(注: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是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最后获升任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上将,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寿83岁)统一德国后,勃拉姆斯投身到最能密切接触听众的交响乐创作中去。

在这个时期,他写了4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和2首序曲等。他晚年(1889—1897)创作有显著衰退,只限于一些经文歌和室内乐作品,反映出一种孤独和失望的哀诉情调。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19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