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五章 古典时期的音乐(1730—1820)
第三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
向阳光
三、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二)艺术成就
3.歌剧创作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菲岱里奥》共有三稿,第一稿是紧接着《英雄交响曲》创作的,台本借用法国拯救歌剧《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的德译本。所谓拯救歌剧,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喜歌剧发展而成,内容都是描写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在历尽艰险和苦难以后,得到拯救的故事。《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是法国作曲家加弗用布伊的台本创作的拯救歌剧,1798年2月19日在巴黎演出。

贝多芬采用布伊的台本的德译本创作这部歌剧,表达了他对专制暴政的憎恨和对自由的向往。1804一1805年写第一稿,1805年11月20日演出于维也纳剧院,剧名是《莱奥诺拉》,序曲用《莱奥诺拉第二序曲》;1805一1806年修订为第二稿,1806年3月29日演出于维也纳剧院,剧名仍为《莱奥诺拉》,序曲用《莱奥诺拉第三序曲》;1814年又修订为第三稿,同年5月23日演出于维也纳克恩滕门剧院,剧名改为《菲岱里奥》,序曲用《菲岱里奥序曲》。贝多芬为这部歌剧写过4首序曲,《莱奥诺拉第一序曲》作于1805年,但从未用过;戏剧性最强的是《莱奥诺拉第三序曲》,现在经常在音乐会中演出,但正因为它戏剧性太强,贝多芬认为用作歌剧的序曲会起喧宾夺主的作用,所以在《菲岱里奥》演出时,又改写了比较朴素的第四首序曲,即《菲岱里奥》序曲。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人们最为熟悉的,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及各种器乐曲,很少有人知道贝多芬也写作过一部歌剧,而且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部歌剧。这部歌剧费尽了贝多芬的心血,花了整整11年才完全定稿,仅佛洛雷斯坦开头的一段咏叹调,前后写稿就达16次,而全剧的草稿竟有346页之多,仅是它的序曲就先后写过四首。这出歌剧的总谱完成于1805年秋。为了避免与1804年10月3日在德累斯顿上演并受到欢迎的由佩尔作曲的《莱奥诺拉或者夫妇之爱》相混淆,贝多芬不得不惋惜地将《莱奥诺拉》改为《菲岱里奥》。此外,这个名字来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原是一个忠诚的女人的化名。

这部让贝多芬费尽心血不得不写的歌剧与爱情有关:“剧情叙述:十八世纪时,西班牙首都塞维利亚有个名叫弗罗莱斯坦的贵族青年,因为和监狱长皮扎罗结下了仇,被皮扎罗秘密地关进了城堡监狱。弗罗莱斯坦的妻子莱奥诺拉打听到关押丈夫的地点,决心营救亲人。她女扮男装,化名费岱里奥,给监狱看守罗柯当助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不久,首相要到监狱视察,皮扎罗怕阴谋暴露,准备把弗罗莱斯坦活埋以杀人灭迹。正当皮扎罗要下毒手时,莱奥诺拉用手枪对准了皮扎罗,与此同时,首相来到了监狱,莱奥诺拉向首相诉说冤情,坏人得到严惩。”这是贝多芬心中完美的爱情,剧中美丽、善良、勇敢的女主人公莱奥诺拉正是他理想爱人的形象,是贝多芬一生追求未果的爱人形象。
简单地说:歌剧讲述的是一位妇人为救身陷囹圄的丈夫,而化身假扮成狱卒助手,在监狱里打听丈夫下落,并最终救出了他。这正是18、19世纪之交,非常流行的题材。
1805年,法军开进维也纳,歌剧首演,但是可惜演出非常失败,第三天就被迫停演。贝多芬只能自找失败原因,不断地去进行修改。1806年,歌剧被压缩为2幕,虽然立刻被撤销停演,但报界的评论变得温和多了,并把失败归咎于剧本。

历经8年修改,也就是1814年5月26日第四次公演,歌剧才获得成功。反观第一稿和最终稿,不但幕数改变了,一些曲目的顺序也做出了调整,例如终稿里第一首二重唱,最初是被放在马泽琳的咏叹调之后的,同时一些曲目也被删除了。而且贝多芬写了不下4首序曲,第四首简短的费德里奥序曲,最终被选作歌剧前奏,其余三首被命名为《莱奥诺拉序曲》1、2和3号。第一首从没被用上,后来作为Op.138号出版。第三号则被马勒用在第二幕终场前,以赢得时间去转换布景。非但序曲,歌曲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被重写。例如第二幕弗洛伦斯坦的宣序调和咏叹调,被修改达18次之多。
总的来说,贝多芬大师虽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但是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重要作品: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等。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9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这些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60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了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