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耘专访|我探寻个体生命栖居在“物”中的状态

文化其实是个泉 2024-06-22 21:59:32

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24

戴耘是当今中国艺术生态中已然创造了自己独特面貌乃至个性化语言的艺术家。无论是利用红砖、水泥、水磨石、铜条、白铁皮这些具有年代痕迹的材料,还是将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碰撞所产生的张力,都展示了艺术家个人的真切体验与大时代之间的交织和共鸣。

本次展览“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以戴耘的文化洞察和独特的艺术实践为蓝本,借助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简称“两馆”)颇有意味的空间,来呈现一个共生、博弈的活态场域。而展览的核心是希望通过艺术家对中国大历史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互文来建构一个更个人化的叙事,使观者在他的践行与见物中感受时代与个人的并置和对话。这次展览不仅是对戴耘创作历程的一次阶段性回顾,更是对其艺术理念的一次冷静表述。

——策展人 吴洪亮

戴耘专访:

我探寻个体生命栖居在“物”中的状态

I seek to understand the state in which individual entities interact with "objects."

库:您的最新个展“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与之前展览有什么不同?此次又带来哪些新的作品?

戴:以前“红砖”系列里的静物、汽车、沙发、古典造像等,它们都有一个具体对应的形,我当时希望通过艺术家的手工创作,对工业化时代的现象做出反应。因为我早年从西安来到深圳,从一座节奏缓慢的古城抵达一个市场经济、消费文化十分活跃的现代都市,这里大批量工业化的产品让我的视觉、感官受到强烈冲击。我觉得人的精神在批量化生产的商品里不断被稀释、淡化,我就想用特别朴素的手工方法,把人的精神与生命注入到工业化的“物”里,去寻找或建立一种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沙发

sofa

红砖

长0.69m,宽0.7m,长0.76m

2012

此次展出的都是全新作品,但从展览线索上,我觉得加入两个以前的作品,会和原有的美术馆空间产生一种对冲与张力。现场有一件之前的作品——《沙发》,尽管此次观众无法实际坐在上面,这件作品仍旨在打破传统观念,将观者的存在感纳入艺术的表达之中。我在展览中,加入了场域艺术、在地创作的成分,增加了一些让观众互动的观展体验,这让展出作品跟现场观众、原有建筑更好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剧场。

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2024库: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对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物做出一种反应,这种对待“物”的态度与海德格尔、安迪·沃霍尔,有什么区别?

戴:海德格尔对物的认知,是要打开“自己和物”的一种关系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彰显“物”自身的生命;我之前用红砖做的静物、汽车、沙发等,也是希望打开这样一个通道。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对物本身很爱惜,有一种“惜物”精神,对物的态度是拥抱和展开,而不仅仅是消费它。而我之后的一代人——75后,很多人生活物质相对丰富,对物更多是使用和消费,而没有更多的关注。

《水・磨・石》系列

“Water・Mill・Stone”Series

综合材料

可变

2019-2024

安迪·沃霍尔的创作是面对后工业时代批量化的生产,进行不断地复制,这代表着波普文化的一个状态。这跟我对“物”的态度不一样,因为我们生活成长的背景有很大差别;我是“惜物”的状态,在艺术中我探寻个体生命栖居在“物”中的状态。

《水・磨・石》系列

“Water・Mill・Stone”Series

综合材料

可变

2019-2024

艺术家戴耘在“水•磨•石”系列前2024

库:您刚才谈到此次展览有很多“在地创作”的成分,此次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以下简称“两馆”)的展览空间有什么特别之处?您都进行了哪些“在地创作”?

戴:比如《光柱》作品,其创作是针对两馆一层的综合展厅从一楼斜插冲向五楼的承重柱;这个巨大斜柱对建筑师本人来说,也许是神来之笔,但对在此空间展出的艺术家来说,它在展览现场非常突兀。我就想通过创作,对这个既定的建筑构件进行一种转换,最后是用水磨石材料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构筑物,像一个巨大的几何体,把柱子自然地包裹进去,在里面形成一个相对暗黑的异空间;我又给它做了灯光,这样柱子又被包裹在灯光里。原来柱子是光滑的浅灰色,我把它刷成带有肌底的黑色,有一些起伏,更具生命感。当观众面对作品,站在那束光里,会产生一种被引领的感觉,好像通向另外一个宇宙或空间。

光柱Light Pillar数字投影长18.5M,宽10M,高9.5M

2024光柱 作品搭建现场《空中有朵石头云》这件作品,其实是一个氦气球。它表面的肌理像是水磨石,是让制作团队喷绘的高清图片。作品造型不是简单的椭圆形,而是中间捏出稍微起伏的自然形态,它也像一个巨大的陨石或细胞。这件作品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展厅两边的排风管,我第一次来展场就感觉里面有风吹来,当时就想能不能像古人一样“借东风”来创作?最后就诞生了这件作品。当两边的排风管吹着它,或观众介入拉扯透明鱼线,它就会微微地浮动。这件作品体量很大,直径六米多,横飘在那里,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也有观众说,当他摸到气球的底部,像是摸到鲸鱼软软的肚子,你会感觉头顶转换成了一片海洋,这给你的内心、触觉和视觉上都带来一种颠覆性的体验。

空中有朵石头云

A Stone Cloud in the Sky

气膜长6M,宽3.6M,高3.8M
0 阅读:0

文化其实是个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