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人数急剧攀升,据中国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13.7%,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

作为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慢阻肺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国人健康。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加重了治疗难度,还大幅降低了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长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此外,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慢阻肺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阶段。轻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不明显,日常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中度慢阻肺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重度慢阻肺患者则会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早期症状常被患者忽视或误认为是"吸烟咳"或普通感冒。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气短、胸闷、喘息等症状,尤其在活动时更为明显。晚期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识别慢阻肺?首先,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者、有慢性咳嗽咳痰史者属于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其次,以下症状应引起重视:①持续性咳嗽超过3个月;

②活动后明显气短或呼吸困难;③冬季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④咳痰量较多且呈现黏稠状;⑤胸闷、喘息音明显。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
慢阻肺的治疗原则是"以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为目标"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管理的核心,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祛痰药物等。
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是基础用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于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氧疗是重度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长期氧疗可改善预后。肺康复训练对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应贯穿于慢阻肺的全程管理中。

对于极重度慢阻肺伴有严重肺气肿的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手术或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治疗。在慢阻肺康复过程中,患者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坚持规律用药,不擅自停药或减药;
②避免接触各种可能诱发急性加重的因素,如感冒、粉尘、有害气体等;③保持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⑤定期随访,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慢阻肺的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和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戒烟是预防和延缓慢阻肺进展的最有效措施。研究显示,无论在什么年龄戒烟,都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对慢阻肺患者尤为重要。
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暴露,如使用清洁能源、改善通风条件、避免二手烟等,也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饮食方面,以下5种食物慢阻肺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
1. 高盐食品: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肺水肿,增加呼吸负担。慢阻肺患者应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2. 腌制熏制食品:腌制品、熏肉、腊肉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刺激呼吸道,加重肺部炎症。
3. 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食物可刺激呼吸道,诱发或加重咳嗽、气喘症状,慢阻肺患者应少食。
4. 高糖食品: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并可能影响抗生素药效,不利于慢阻肺的控制。

5. 冷饮和冰冻食品:冷饮会刺激气道,导致支气管痉挛,加重咳嗽和呼吸困难。相反,慢阻肺患者应多摄入以下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果(如苹果、胡萝卜、菠菜等);
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蛋黄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慢阻肺的诊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近期研究表明,靶向抗炎生物制剂在重度慢阻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IL-5拮抗剂能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性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此外,家庭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医生能够实时监控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大减少了住院率。

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和家属应掌握以下急救技巧:①保持冷静,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放松肩背部肌肉;②立即使用医生处方的急救药物,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冷过热;④若症状持续加重,如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发绀、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家庭护理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非常重要,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污染物。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花粉高发季节。
保持适当的室温(18-22℃)和湿度(40-60%),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总结来说,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可控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戒烟、避免有害物质暴露、合理饮食、规律锻炼是预防和控制慢阻肺的基础。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管理,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3): 201-248.
[2] 王辰, 高金明, 白春学, 等.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2018[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6): 1106-1115.
[3] 陈荣昌, 黄茂, 陈亚红,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4): 305-31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