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心血管科日常就诊中,曾遇到一位65岁的张先生,一年前体检发现颈动脉有多处斑块,最大一处厚度达到2.3mm,当时医生建议他药物治疗。

令人惊讶的是,一年后复查时那些斑块竟几乎消失不见!究竟是什么神奇疗法让他实现了这种医学"奇迹"?
事实上,他并没有依赖昂贵治疗,而是通过两件简单却又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事情,实现了血管的"自我修复"。
血管斑块,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管内膜下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
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现患人数已超过3.3亿,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50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血管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结构及遗传因素等。
斑块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在无症状阶段就已经开始形成。血管斑块在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直到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才被发现的原因。
然而,当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以下症状: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短暂的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或视力障碍)或脑卒中。
冠状动脉斑块可能导致心绞痛(表现为胸闷、胸痛,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或心肌梗死;周围动脉斑块则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

血管斑块的早期识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颈动脉彩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心脏冠脉造影等。其中颈动脉彩超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
此外,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及血脂检查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针对已形成的血管斑块,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介入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于严重狭窄的血管,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
但更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管斑块不仅可以稳定,甚至有可能逆转。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接受强化他汀治疗同时配合严格生活方式管理的患者,63%出现了冠状动脉斑块的退缩。这正是前文所提到的"两件事"的关键所在:规律运动和科学饮食。
规律运动是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运动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并且直接促进血管内皮功能修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跟踪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4次中等强度运动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比久坐不动者低30%。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
科学饮食是另一重要环节。地中海饮食模式被公认为最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富含橄榄油、坚果、水果、蔬菜、全谷物,适量食用鱼类和禽肉,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
PREDIMED研究显示,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30%。具体来说,应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鱼类)。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果、绿茶)。

同时应减少以下食物的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糕点);高盐食品;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
在预防和健康维护方面,除了前述的运动和饮食调整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戒烟限酒(吸烟是血管损伤的直接因素,适量饮酒指男性每日不超过2个标准杯,女性不超过1个标准杯)。
控制体重(维持理想体重,BMI控制在18.5-24.9kg/m²之间);管理压力(慢性压力会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增强,加速斑块形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在血管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方面,PCSK9抑制剂作为新一代降脂药物,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并减缓斑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在调控血管内皮功能和斑块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
当遇到疑似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至关重要。如出现突发胸痛、胸闷、气短、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如有),拨打急救电话。
如发现他人可能中风(表现为面部不对称、手臂无力下垂、说话不清),应立即送医,"时间就是大脑"。
实际临床观察发现,通过坚持科学生活方式调整的患者,不仅血管斑块状态得到改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一项涉及2500名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综合干预(包括规律运动、合理饮食、药物治疗、戒烟限酒等)可使斑块退缩率达到28.3%,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15.6%。
总结来说,血管斑块不是不可逆转的"终身伴侣",通过规律运动和科学饮食这两大核心举措,配合其他健康生活方式,多数人都能改善血管健康状况。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颈动脉彩超筛查,密切关注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重视早期干预。将健康生活方式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实现血管健康的长期维护。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1): 14-66.
[2] 王建安, 葛均波, 高润霖, 等.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22)[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12): 1165-1217.
[3] 刘力生, 朱曼路, 王文, 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9): 723-74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