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诊200例!上海进入高发期,一旦发病致死率100%,紧急提醒

悬泉大瀑布 2025-04-21 11:15:2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紧急通报:随着夏季来临,上海地区已正式进入狂犬病高发期,各大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量激增,日均接诊量突破200例。

专家警示,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成为目前医学上唯一一种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的传染病。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公众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咬伤、抓伤人体或舔舐人体伤口、黏膜而传播。

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沿着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最终导致脑炎,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00-3000例狂犬病死亡病例,是全球狂犬病负担较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狂犬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点,每年5-10月为高发期,其中7-8月达到高峰。

上海市作为人口密集地区,宠物饲养量大,加之外来流动人口众多,狂犬病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上海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上海地区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人数年均超过7万人次,而今年上半年已接近4万人次,同比增长15%。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但短则可能只有数天,长则可达数年,这与伤口部位、伤口深浅、病毒数量等因素有关。

头面部伤口由于距离中枢神经系统近,潜伏期往往更短。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的进展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

前驱期症状较为隐匿,病人常表现为轻度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头痛、恶心、咽喉部不适、伤口周围异常感觉(如疼痛、瘙痒、麻木等)。

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兴奋期是狂犬病的典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水、风、光、声音异常恐惧,尤其是恐水最为显著。

病人见水即产生强烈痉挛性咽肌收缩,无法吞咽,甚至连想到水都会引起恐惧。同时伴随精神异常兴奋、谵妄、幻觉、攻击性行为增强,这也是"狂犬病"名称的由来。

麻痹期表现为全身肌肉逐渐瘫痪,意识障碍加重,最终因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功能衰竭而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整个过程通常在2-7天内完成,极少数患者可存活两周以上。

目前,狂犬病一旦发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推广"密尔沃基方案",通过人工昏迷、抗病毒药物等综合治疗,但成功率极低,且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暴露后预防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伤口处理是首要环节。

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75%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切勿立即缝合伤口,以防病毒封闭在伤口内。

狂犬病疫苗必须尽早接种,最佳时间是24小时内。目前我国采用的"5针法"接种程序为: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对于Ⅲ级暴露,除接种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专家李兰娟强调,暴露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与完整性,直接关系到预防效果。

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和个人防护。源头控制主要包括:加强犬只管理,确保宠物犬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发现异常行为的动物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部门。

,应教育儿童正确与动物相处,避免刺激或惊吓动物;不要在不明情况下接触陌生动物;外出时尽量避开流浪动物聚集区域;如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就医。

近年来,狂犬病防控领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发出新型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仅需单剂量接种即可产生持久免疫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投入临床应用。

同时,针对暴露后治疗,国际研究团队正在开发靶向狂犬病病毒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有望为临床发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零狂犬病死亡2030"全球战略目标,中国作为重要参与国,已在多个省市启动狂犬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上海市卫健委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实施"健康动物、健康人类"一体化防控策略,推动建立完善的宠物登记、免疫和伤人处置制度。

面对狂犬病威胁,公众应掌握以下紧急处理技能:

动物伤人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再用肥皂水或洗涤剂反复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切勿包扎伤口。

尽快(最好在24小时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狂犬病门诊接受规范处置,并按医嘱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应树立科学养犬意识,为宠物犬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初次免疫后每年一次),办理养犬登记证,外出时使用牵引绳。

同时,应积极参与社区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护意识。狂犬病虽然致死率极高,但完全可以预防。

只要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及时采取规范的暴露后处置措施,就能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面对当前上海地区狂犬病高发形势,希望广大市民提高警惕,科学防控,共同筑牢生命健康防线。

参考文献:

[1] 马学浩, 王丽, 徐苏玲, 等. 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 57(4): 465-470.

[2] 张智, 刘军, 吴小沛, 等. 暴露后预防在狂犬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最新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4, 23(2): 112-118.

[3] 李文霞, 汪建平, 周航, 等. 上海市2020-2024年狂犬病暴露处置及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5, 31(1): 78-8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3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