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见证了成都刚需时代的结束

小仙椒看房 2021-01-08 10:06:36

这是2021年我们第一篇推送。

这一年,我们和大家一起见证了成都神盘时代的结束,也见证了成都调控再一次升级。过去的一年以来,我们一共推送了172篇稿件,累计为近150万人提供购房参考。

回顾这一年,我们与各位一起挺过了疫情肆虐的年初,也和各位一同见证了成都楼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一起见证了成都发布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也见证了近3年来最大规模的神盘取证。

我们相信,2020年,成都楼市发生的事,依然会对今年的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包括对学区的选择、资格的变动、亦或是转让成本的变动,对于明年的购房都是重要参考。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和大家再回顾一下去年的成都楼市,看看有哪些“大事记”,又有哪些神盘与我们永远失之交臂?

新房价格:

根据正合股份市场数据共享平台显示,2020年1-11月(12月数据还未统计完成),成都中心城区新房价格从16317.8元/㎡上浮到18043.19元/㎡,整体增长10.57%,同往年5%左右增幅相比,还是一个较快的涨幅。

但是如果看大成都范围数据,新房价格涨幅只有1.711%,属于慢增长,体感温度而言,前者更具有参考价值,3圈层毕竟关注度不高,可以判断,去年成都主要区域实际涨幅是比较大的。

2020年1-11月新房供销价数据

二手房价格:

和新房一路上涨相反,成都中心城区(无3圈层)二手房价格除1、2月因为疫情滑至谷底,3月集聚的需求井喷,下半年在震荡中有上涨趋势。

1月二手房成交均价为15889.2元/㎡,12月成交均价上涨至16806.37元/㎡,只有5.77%的涨幅,和往年相比微涨。

但是单列天府新区,从各大平台公开数据来看,涨幅都超过10%,比较夸张。

2020年1-12月成都中心城区二手房成交量价数据

结合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来看,成都楼市对抗风险的能力很强,即便经历年初的黑天鹅事件,整体价格还是在稳步上涨,虽然成交面积有大幅缩水,但资产“保、增”能力相对坚挺,市场预期较好。

网红项目:

去年预售/推售的热点项目较多。

7月30日,龙泉大面凯德卓锦万黛最后一批次取证,58177人参与摇号,中签率低至1.33%,成为成都2020年参与摇号报名人数最多的项目。

4月26日,川发天府上城1号地块取证,共40568人参与摇号,中签率低至1.94%,成为天府新区摇号人数记录保持者。

1、因疫情原因,全国楼市暂时停摆

其实去年受疫情最大的应该是旅游、餐饮、交通、电影、零售行业,但是由于线上买房尚不成熟,楼市也遭受严重打击,波及到了从新房到二手房各个渠道。

从各家媒体、平台提供的数据来看,2020年2月成交“量价”都意料之中跌到了谷底,间接造成住房需求累计,复工后成交量激增抬高了市场预期,这是后续持续加强调控的导火索,如果没有“疫情”扇动翅膀,后面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顺位”的风暴。

图片截自成都房协官网

2、LPR个人贷款定价开始转换

2020年3月1日,住房贷款利率开始允许转换,从过去的固定利率到如今实行浮动利率,基准利率水平从过去固定4.9%下降到了当时的4.75%,之后又下调至4.65%且保持8个月未变动。

也就是说,如果从之前固定利率换成LPR浮动利率,当前每月月供就会有一定比例下调,但利率一般是从整个宏观经济周期来看影响,所以转换后究竟利弊如何,要看未来lpr依据市场如何调整。

长远来看,lpr大概率还是下调趋势,对深改、高改、换房购房者影响重大,利率市场化对普通购房者而言,不仅是月供增加,还可能意味着资金漫灌被限制,投机、套利机会越来越少。

图片截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3、新津撤县划区

6月18号,新津撤县划区被官宣,短期内让这个远郊火了一把,但是撤县划区本身对新津的房价并没有太大提振,也没有让远郊占据更多资源,新津置业的逻辑依然是地铁优先。

这次变动最大的利好实际上是天府新区,更加确立了天府新区的中心位置,周边基本被区包围而非县。

新津规划--图源网络

4、“高五”划片确立价值

成都传统的学区划片只有青二、锦二两个,基本囊括了成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6月19日高五划片的正式出炉,意味着城南进入学区时代。

相比于青二、锦二大部分优质学区都是老破小,高五主要是以新房、次新房为主,兼具教育资源与居住价值,如南城都汇在今年就迎来一轮上涨,二手房价格已经开始反映学区价值。

5、通过父母投靠全域迁满2获资格被废止

11月2日,成都住建官方公号发布消息,过去非成都户籍,父母投靠子女全域迁移满2年后即可作为单独家庭购房,正式确定是行不通的。

由于成都的新购房群体主力主要以川内其它市县为主,过去这个政策漏洞给了不少人钻空子机会,现在以官方口吻正式废止,相信今后类似的政策漏洞还会继续堵死。

图片截自成都住建公号

6、914新政,增值税免征2变5

2020年最重要的新政非914莫属,在这个先导性政策中,实质内容有两条,其一是增值转让税免征年限从2年变为5年,其二是公证摇号中,棚改优先比例提高到20%、无房(刚需)优先比例提高到60%(棚改选完后)。

前一条的影响非常直接,造成新政实施前二手房大量抛售,观望者恐慌性置业,但长期而言,对二手房市场成交是严厉打击,满2房源成交极速萎缩。

后一条是12月无房家庭优先选房政策的先声,预告了一批神盘即将入市,对普通资格是完全利空消息。

图片截自成都市官网

7、长租公寓进入严监管时代

全国长租公寓暴雷事件,最终还是波及到了成都,成都回归到对长租公寓的严监管时代,9月11日,成都发布租赁资金监管新规,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开立全市唯一的资金监管账户,对于支付租金周期超过3个月的,应将收取的租金、押金和利用“租金贷”获得的资金存入监管账户。

自2017年肆虐以来,长租公寓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各地对长租公寓态度相对暧昧,但是从其盈利模式来看,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是一场彻底的“庞氏骗局”,对于租房市场的信誉度影响可能是长期的。

图片截自成都住建官网

8、无房家庭优先购房政策

11月24日,成都住建正式对摇号政策进行修订,堵死了普通资格对神盘的最后一丝希望,将刚需切割成四部分,摇号人数强制分流,这是今年对普通购房者影响最大的政策,其力度不亚于515。

伴随这轮低价地集中出货,意味着过去约定俗成的“刚需住房”基本出清,今年成都楼市将由高改、深改主导,有一部分换房需求虽无炒房之实,但依然被误伤,今年的选择面将急剧缩小。

图源成都房协

9、成都地铁五线齐发

2020年最后一个关系到“买房”的大热点,无疑是12月18日成都地铁五线齐发,地铁交通红利一次性兑现,成为第一个总里程超过500公里的中西部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地铁第四城,进入大线网运营时代。

从楼市的语境来看,近郊区对公共交通资源依赖最高,其次是边缘板块,然后是核心区,成都地铁陆续“下饺子”,除了方便出行、提振商圈经济,对土地资源附加值的持续提升更值得购房者关注。

图源成都发布

回顾2020年的成都楼市,“两极分化”依然是主题,在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均有体现。

新房市场内卷加剧

三四顺位购房难度将进一步加剧,2020年12月这一波太过突然,以至于很多人来不及转社保,除开少部分购买顺销盘,大部分刚需今年会获取一二顺位资格,加剧刚需内卷。

刚需与普通之间竞争减弱,但购房难度均在上升。前者需要和更多刚需抢夺仅有的几个热门楼盘,比如南阳御龙府、icc天峻、源滩麒麟荟等等;后者只能购买顺销或者大户型、高总价改善项目,基本沦为“二等”资格。

地域上,近郊区将崛起,十陵和龙潭寺将成为新的搏杀场,目前已经有少部分购房者意识到这两个区域仍然是价格洼地,有需求的现在入场时机较为合适。

二手房市场地域性分化

二手房的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差异,整个2020年,成华区二手房涨幅较低,和其区位、新房市场匹配度偏低,所以今年成华将补涨一波。

成华区二手房价格

整个成都中心城区成交量大幅下滑,4、5月达到高点后持续萎缩,一直低迷到12月:

成都中心城区二手房量价

在如此低迷的市场之下,二手房市场依然是割裂的,城南主要领涨板块主要是金融城、大源等传统的核心区,边缘板块涨幅较弱,这部分主要是改善人群撑起的“高端市场”。

而龙泉大面、十陵成交量在近郊市场表现强劲,但是主要集中在总价200万左右的刚需,这是由刚需撑起的“以量换价”市场。

可以预见,城市核心区二手房价格会大步快跑,一二手倒挂持续加剧,资产属性愈加明显,而郊区、非核心区二手房倒挂能力弱甚至新房价格高于二手房,逐渐回归到居住属性。

最后,

不管成都楼市如何变,新的一年里,想住会一直陪着大家,为各位持续提供有价值的楼市信息,感谢大家这一年的关注,祝各位新的一年摇必中,买必赚!

©声明:以上内容为< 想住 >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