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武装出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陆军,可能10年的磨砺就可以了,但要打造一支纵横远海大洋如履平地的海军,则可能需要近百年的不断努力。毕竟相比于陆军,海军存在建设周期长,有生力量损耗难以快速补充,培训速度慢等缺点。它的系统化培养,确实往往需要冗长的时间。
1949年初,为了尽快打造属于解放军的海上作战力量,军委决定成立人民海军,并选定张爱萍担任海军司令。
但这事让他倍感压力,甚至曾一度表示推辞,毕竟万事开头难,而后他又在接收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时遇到了阻力。当时民党海军驻江阴要塞部队,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可是在解放军副参谋长李进与林遵接洽后,发现林遵对于解放军的接受并不愿意配合。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他嫌弃解放军战士的文化素质偏低。最终刘伯承和毛主席亲自出马才得以解决问题,新中国的海军也在坎坷中得以不断发展。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以及“重庆舰”的起义,建立空军、海军的构想也被毛主席、朱老总提出。
而考虑到当时华东军区最可能有海战作战任务,建设海军的任务也直接交给了华东军区。
不过陈毅在向张爱萍转达任务的时候,张爱萍的反应是吃了一惊,立刻表示自己连游泳都不会,又怎么能指挥海军。陈毅当场表示你不会可以学嘛,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更是最高级别的命令。
在接下任务后,张爱萍拟定了13个人的名单,组成了最初的海军部队。
虽然当时成立伊始的海军没有战舰,也和现在拥有数百艘战舰的海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作为一个全新的兵种它就此成立。
海军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培养人才,并争取收编装备。在渡江战役打响后,国民党的驻江阴要塞部队宣布起义,第二舰队司令林遵也率部起义。
张爱萍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海军发展的重要一步,立刻投入到接收工作中,安排28军84师副参谋长李进同林遵联络。然而事情并不顺利,林遵表示他们暂时不愿意和华东海军合作,张爱萍立刻询问原因。
得知林遵作为海军世家和留学技术人才,认为华东海军的官兵文化素质太低,于是拒绝了合作。这相当于直接打脸,但是林遵的说法又确实是真真切切的问题,当时解放军战士的受教育程度确实普遍不高,很难驾驭技术精度高的船舰,但是显然林遵也足够自傲。
吃了闭门羹,张爱玲也不计较,他很快找到了二野司令员刘伯承,请他来说服林遵。不过即便刘帅出面,林遵也没有卖面子,后来还是毛主席一番话才让他心服口服。
1905年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这一年,林遵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是不是福州市、姓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一个人——林则徐?没错,林遵还是林则徐的侄孙。
林遵父亲林朝曦是清廷海军军官,曾经参加过广为人知的中日甲午海战。长大后的他子承父业也加入了海军部队,并被选派到英国和德国学习海军专业技术。1934年留学毕业归来,他成为南京政府内为数不多的优秀海军技术人才。
但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贫弱,无力发展海军技术,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大量采买军舰,因此抗战全面打响后,有心抗击日寇的他却面临才华无处施展,有谋略却无舰艇可用的尴尬局面。对此,南京政府也心知肚明,相比于派遣少量的落后战舰去同日本联合舰队直接碰撞,以卵击石,不如另寻他法。
碍于当时严峻的形式,南京方面甚至决定把部分军舰直接凿沉,堵塞比较浅的航道,阻止日军大型战舰沿着长江驶入内地。
没有了战舰,林遵更没有什么参战的机会了。
1940年,他才接到了第一个重要海战任务,即带领第二布雷游击纵队第五大队去偷袭日本军舰,但他们偷袭的方式并不是利用舰艇,而是靠人力。
他们利用夜间敌人视线模糊的机会,三五个人一组用车拉和手推的方式携带重达200斤的漂雷,穿过敌占区埋设到位,然后快速返回,期间有不少队员被日军击中,当场牺牲。
据战史资料显示,包括第五大队在内的5个布雷大队通过一次次的偷袭行动,陆续炸沉16艘军舰,32艘运输舰,3艘商船,66艘汽艇,日军迫于压力,多次关闭航道,他也因此受到了表彰。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同意援助给南京方面8艘舰艇,并培训海军作战人员,林遵负责接收了军舰以及学成人员。
他本以为战争就此结束,国家能够全力发展经济,为海军发展不断投资和输血,但内战打响后,国内经济更加凋敝。
南京方面也知道海军在内战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于是派他率领太平号护航舰和永兴号巡防舰等主力舰艇去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虽然此时的群岛没有强敌,但由于缺乏出远海的经验,他和水兵们要面对触礁和迷路更各种风险。在国外海军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重要,但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领会。
他经过艰难探索,陆续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修建了多处宣示主权的纪念碑,并命名了太平岛和永兴岛等岛屿,为后来中国向世界宣示南部海域主权起到了关键作用。
完成南部海域的重要任务后,本应该再次升职的他,却遭到了南京方面的冷淡对待。
由于蒋军内部的派系之争,时任海军司令的桂永清和陈绍宽有矛盾,而他是陈绍宽培养起来的得力部下。因此他不得重用,被调到海军点验委员会当副主任,真正能指挥战舰的人反而没法出海了。很快,在桂永清的指挥下,舰队发生了伏波号被货船撞沉事件,不仅战舰损毁,还有一百多名水兵丧生。
南京方面对此十分恼火,决定再次启用他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1947年底,他担任了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员。
但此时的他已经对南京方面极度失望,明确表示拒绝参加内战。
周恩来得知后,果断派人同他联络,商定了起义时间。于是在1949年4月23日当天,他率领25艘舰艇和1200余名水兵起义。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称这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更重要的是,只要接收了这25艘军舰,人民海军就有了最初的家底了。但是殊料接收时却出现了上面的岔子。
得知属下接收不顺利的消息后,张爱萍立刻去同他面谈,并虚心请教海军技术问题。对此,林遵表示海军和陆军不同,水兵需要初中以上文化,班长需要高中文化,军官必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否则在海上遇到技术问题没办法解决。
后来张爱萍又因为此事又询问了苏联专家和国内另一位海军资深人士徐时辅,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即学历对于操纵军舰来说很重要。
这让张爱萍发了愁,因为他自己是高中学历,已经是部队里少见的高学历了,其他人更不必提了,基层士兵大部分没有读过书。无奈之下,张爱萍联系了刘伯承,刘帅认识不少蒋军将领,或许能够说服他改变想法。
刘帅出马后,结果也未能说服他。
张爱萍决定另想办法,再招徕一些先前被排挤的国民党海军人员的同时,又说服了徐时辅,把海军培训班办起来,林遵的态度才有所松动。
之后毛主席得知此事,1949年8月,张爱萍和他赴北京见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毛主席见了他,首先提到他是林则徐的侄孙,率领部队起义是英雄壮举,令人敬佩。谈话气氛活跃起来后,毛主席这才进入主题,还戏谑的问道“你们都是国民党员吧”。表示当年1924年国民党举行一大的时候,自己曾担任过候补中央委员,你们资格其实都不如我老。
毛主席的这番话拉近了和林遵的距离,也提醒他要论对国民党的了解程度,他可是后辈呢。
然后毛主席真诚的表示:你们原海军同志很懂技术,但解放军同志有很好的作战纪律和政工制度,爱学习能吃苦,大家 要团结,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主席的教导深入人心,也有理有据,林遵决定全力配合工作。
1949年9月15日,毛主席任命他为华东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并参加开国大典。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不断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人民海军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