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和江青同桌吃饭,桌上摆着碗红烧肉,直言:不能总吃吧

花开无田 2023-06-11 00:04:17

1955年,新中国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仪式。在这次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括元帅、大将、上将在内的一千多位将军。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授衔之前毛主席却在上将名单中划掉了一人,并批示上了“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的几个大字,而这个人就是王建安将军。

但是对于毛主席给王建安将军“中将”之授衔建议,最终还是并未执行,而是以在1956年单独为王建安将军补授了上将军衔告终。

而之所以毛主席会如此评价王建安将军以及关于他授衔上的出现这样的“争议”,自然与王建安将军快人快语、雷厉风行的急脾气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

这一点上,甚至于与江青等人吃饭时王建安将军也是如此,以致于让江青下不来台。

快意将军

一提起王建安,就绕不开他那直爽的性格,有话就说,从不憋在心里,而这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1908年,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内有清廷摇摇欲坠,苛捐杂税,外有列强环伺。

这一年,王建安将军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户贫苦农家之中。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县城,后来走出了二百余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而他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也自是后话。

由于家境贫寒,又生逢乱世,王建安也并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平素里更是要靠给地主打工过活。

但是,王建安并没有自暴自弃,反倒还自学认字,自幼又听闻了众多革命故事。

就这样他萌生了当兵的想法,并在1926年成为赤卫队一员,

1927年8月入党,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

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让年仅20岁的他受到了洗礼,就此坚定的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参军后,他英勇善战,而且很关心战友,成为了同志眼中的铁血战士。

在多次立下战功后,他也从基层战士逐渐成长为指挥员,1931年担任了营长,1932年担任团政治委员,长征期间,他率军和敌人持续战斗,多次挫败了敌人的进攻,职务上也不断擢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奔赴了抗日一线,在山东和河北地区和敌人周旋,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打开了冀鲁边地区的抗战局面。

1943年3月,他担任了鲁中军区司令员,1944年春季,他运筹帷幄,指挥6个团的兵力对盘踞在鲁山南麓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歼敌7000余人,连续攻克据点40余处,振奋了人心,扩大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他继续留在山东,1947年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等多场重要战斗,为解放山东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在山东屡立战功,大家把他和许世友并称为“山东双雄”,但两人之间闹过意见,由于他和许世友在一件事上的想法不合拍,结果他直接把许世友举报到中央,许世友因此受了严厉的惩罚。

事后,他也有点后悔,觉得这件事有点冲动。但他那直来直去的性格并不容易改变,后来他又因为意见不合,同上级领导陈毅吵了一架。

虽然他性格有点冲动,但对待朋友特别热情,打起仗来也是不惧生死。因此大家也都理解他,在解放山东的时候,许世友和他再次合作,仅用8天就攻破了济南。陈毅也多次给别人讲不能因为脾气而抹杀了他的功劳,谁还没个脾气?

但这种快人快语的性格多少还是需要收敛一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秩序、规矩迫切需要建立的前提之下。因此就有了毛主席的四字评语“骄傲自满”,其实毛主席也深知他是一位优秀的同志,年后便同意补授予了他的上将军衔。

在大授衔之后,王建安先后调任多地担任副司令员等职务,打仗少了可他却同样严格要求, 并认为严守纪律作风就是新的战场,他一直坚持节俭,反对任何形式的“搞特殊”,因此被人们称“铁面将军”。

每次去部队或者基层访问的时候,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他都会直接指出来,一点都不含糊。

有一次他去上海出差时,按规定去延安饭店用餐,殊料刚进餐厅,就发现有工作人员的家属在仅限于工作人员吃饭的餐厅里吃饭,这显然违反了中央的相关规定。

他立刻毫不客气的指出来,当场就要求这些家属离开,走之前把餐费补上。

有一次,他和江青等人一起吃饭。

吃到一半的时候,服务员端上了一盘红烧肉,他看了一眼,立即就提了意见,说“红烧肉虽然好吃,但也不能总吃吧?”这话一出桌上的人都有些尴尬,其实这盘红烧肉是为了体恤工作人员额外加的,但他坚持认为这个超过标准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也很高,同志们都很敬佩他。

1953年,他养病期间回了一次家乡,看到父老乡亲的时候,他当场就落了泪。

1979年,他再次重返家乡,还没到村口就要求司机停车,他要亲自走进去,这是对老乡们的尊重。

1980年,积劳成疾的王建安病逝,去世前他要求治丧从简,中央尊重他的意见,没有举办隆重的悼念仪式,他的骨灰也送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