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被俘,粟裕设宴迎接,在宴席上中将还用两句话教粟裕打仗

花开无田 2023-06-12 00:04:3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战之后,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停止战争,尽快发展生产,恢复民生。

然而蒋介石却为了一己之私,急于谋划发动战争。1945年双十协定被撕毁后,国内气氛骤然紧张,次年蒋介石更是发动了全面战争,内战爆发。而在全面进攻计划破产后,又继而发动了重点进攻。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占据有利的条件,由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也开始积极的采取行动,应对国民党的进攻。

期间可谓是战果辉煌,华野解放军成功的粉碎的敌人的进攻,并为后续的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这其中却发生了一件趣事。

1948年6月,华野突击队全歼敌整75师第16旅的一个团。这本不过是一场正常的战斗而已,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却俘虏了一个人,这个人还自称是粟裕的好朋友,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粟裕得知俘虏了此人后也专门宴请了此人。

当时,在华野部队攻破防线后,开始了抓俘虏。

适时六纵一位名叫印永鑫的连长看到一辆国民党军正在逃跑的战车,他当即跳上战车逼迫其停车投降。而在战车内竟然有不少“大鱼”,其中便包括了敌军的中将司令官和少将兵团参谋长。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敌军司令官在被押解着走出战车后冷静的表示:“要去见见老朋友粟裕”。

虽然印连长对此半信半疑,但还是选择将情况及时报告了上级。殊料粟裕得知后,果断派人邀请了他,而且这位国军中将还在宴会上用两句话教粟裕打仗。这位国军中将是谁,粟裕又为何会邀请一个国军中将?

他就是区寿年,至于为何粟裕会邀请他,还要慢慢道来。

区寿年的人生经历很复杂,可以说是历经坎坷。

1902年,他出生在广东罗定。

他的知名度或许并不那么高,但他的舅舅却是耳熟能详,乃是蔡廷锴。蔡廷锴乃是十九路军总司令,还曾经发起了福建事变,公然站在老蒋的对立面,成为了当时国内积极支持抗日的一面旗帜。

在区寿年的人生经历中,他的舅舅蔡廷锴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由于他出生于农民家庭,生活不易,只短暂的在私塾里读了几年书,之后就辍学了。

1921年,他的舅舅蔡廷锴担任了粤军部队的连长,在舅舅的帮助下,区寿年进入部队当上了一名文书,就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此后他又进入粤军的阳江军事教习所接受了专业的军官培训,之后从排长起步到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的时候,已经当上了连长。

1927年,他跟随舅舅蔡廷锴参与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被打散后,他和舅舅脱离了起义部队,后来成为粤系将领陈铭枢的部下。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卫上海,陈铭枢派蔡廷锴率领第十九路军到上海布防。当时陈铭枢是第十九路军的掌舵人,总指挥是蒋光鼐,军长是蔡廷锴,区寿年则是第七十八师师长。

我们熟知的叶挺将军当时也在十九路军任职,他和叶挺的关系也走得比较近。

十九路军虽然战斗力出色,被大家称为“铁军”,但该部队在抗日问题上和老蒋发生了分歧。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驻上海领事馆要求中国军队“为了实现和平”,主动后撤30公里。老蒋等大多数高层同意该方案,但军长蔡廷锴并不赞同,于是询问所有下属军官的意见,当问到他的时候,他冷静的回答:“如果真要后退,那就不要当军人了,回家种红薯好了。”

回答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军人不保家卫国,却主动把土地让给敌人,这还算是什么军人。

于是第十九路军决定不撤退,日本人得知后十分恼火,派遣精锐部队猛攻第十九路军。

他率领第七十八师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就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抗日将领。但随着蒋介石的出面干预,最终第十九路军被调离了上海,派到福建去对付红军。

蔡廷锴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和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发起了福建事变,公开反蒋抗日,但十九路军毕竟势单力薄,很快事变就失败了。

随后包括蔡廷锴和他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纷纷出国避难,区寿年也被安排到德国学习军事理论。

十九路军的这些人虽然参与了反蒋事变,但毕竟都是有威望的人,值得拉拢。于是李宗仁掌舵的桂系决定重建第十九路军,把蔡廷锴和他都邀请回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第十九路军再次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但由于区寿年在抗战的时候表现得过于积极,敢打敢拼,结果被蒋介石的老部下李品仙告了状,说他们积极相应延安的抗日号召,有“嫌疑”。蒋介石知道这种事没有证据,但可以借机敲打桂系和第十九路军,于是他被调离抗战一线,直接安排到陆军大学将官班读书。

抗战结束后,在李宗仁的全力帮助下,蒋介石重新启用了他,让他担任了第七兵团司令官。

但他刚上任没多久,还没和部下熟悉,豫东战役就已经打响。

当时他带领的兵团与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正在朝开封推进,来势汹汹。

陈毅和粟裕经过反复讨论,认为他缺少和华野作战的经验,而且和部下也不太熟,相对来说更容易突破。

6月27日,战斗打响,叶飞指挥华野一纵、四纵、六纵对他的部队发起猛攻,但他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理论,构筑了坚固的堡垒,导致三个纵队人员损失很大。

经过血战,7月1日,华野突破了阵地。

区寿年被俘虏后,自己分析了失败原因,表示距离他最近的72师拒绝听从指挥,部队不能协同一致;而且邱清泉和沈澄年之间有矛盾,导致他上任后很多部下左右徘徊,人心不齐。这些也正是粟裕下决心先打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只论军事指挥能力,其实他的能力是比较出众的,不输给邱清泉这些人。

粟裕得知他被俘后,主动宴请了他,两人谈及了当年南昌起义等旧事。

期间,粟裕顺便问了他一句,华野接下来该怎么打?他提出了建议:应该见好就收,不能有太大胃口。

但粟裕只是笑了笑,从后来粟裕的一系列指挥来看,他乘胜追击,果断击溃了包括黄百韬兵团在内的几个大兵团,彻底赢得了战局的胜利。

事后,他和粟裕重新谈及“提建议”这事的时候还有些愧疚,但粟裕都不以为意。

三大战役后,他也没有被关进功德林,而是在其他地方接受了两年改造,之后又让他担任了广州市政协常委。1957年,区寿年因为长期胃溃疡医治无效去世。

9 阅读: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