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改造的国军将领黄维,为何能给毛主席守灵,还进入治丧委员会

花开无田 2023-06-07 23:54:45

一提起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交战的将领,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黄维。

深受蒋介石信任的他,在1948年底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

第十二兵团作为国民党的王牌军团,全员美械装备,纸面实力极强。可是黄维却在交战中表现的一塌糊涂,其所部被陈赓将军所部戏耍,诱其于双堆集,最终十二兵团全军覆灭,黄维也被俘虏。

可笑的是,对于此战他还评价“败在陈赓手上并不冤枉,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

淮海战役被俘之后,黄维也同杜聿明等国民党将领一道被送入功德林监狱改造。

不过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又有不同,黄维生性颇有些书生气,在功德林一度拒绝改造笃定自己的信仰,甚至为此特意投入研究永动机,以至于他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才被特赦。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功德林改造27年的“顽固份子”却在毛主席去世后接到了到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守灵的通知,甚至于还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一并入选了毛主席治丧委员会名单。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书呆子”气将军

1904年,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的一户农家里。

小学毕业后,他考入鹅湖师范读书,毕业后回老家当了小学老师。

但由于他在学校里宣传新思想和很多乡绅的关系都很紧张,被迫离开老家。偶然认识了方志敏后,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依介绍他进入黄埔军校一期读书,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从军校毕业后,他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孙传芳的战斗,期间多次立功,到1927年已成为了第9军的一名团长。1932年,他当上了31旅旅长,成为了陈诚手下的一位重要将领。

1937年,他被选派到德国深造,没想到卢沟桥事变爆发,他紧急回国担任第67师师长。

之后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及至1946年抗战结束他已经担任军长之职。

而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1948年底黄维被蒋介石委任为12兵团司令。

淮海战役打响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12万人被围困,徐州形势危急,南京方面要求他尽快增援徐州,结果他的部队一路推进,很快就落到了老同学陈赓布下的口袋阵中,在宿县附近的双堆集被重重围困。

此时双堆集周围有30万中野和华野的大军,东南西各有解放军围困,包括陈赓所部、陈锡联所部、陈士榘所等。除此之外,华野鲁中南纵队负责北面防御,随时准备支援其他部队。

适时双堆集周围秋收结束,平原毫无遮掩,亦无险可守。很快黄维所部就陷入了绝境,他作为徐州的援兵已经被围,南京方面也没法调动其他部队去救援他了,无奈之下黄维只得被迫突围。

殊料,突围中黄维坦克抛锚被俘。他的部队战败后,徐州就大局已定了。1949年1月,驻守在青龙集、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残部也被击败,10日凌晨杜聿明被俘。

此时担任十四兵团司令的宋希濂正驻守湖北沙市。随着国民党的兵败如山倒,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遭到围困后试图自杀,被警卫员阻止后被俘。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一众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也相继被送入北京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

在改造中,杜聿明、宋希濂都很努力进步。相比于杜聿明和宋希濂,黄维被俘虏后就一直表现出不合作、不配合的强硬态度。

面对记者采访他询问为何不早点投降,他甚至勃然大怒,拍桌子表示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在功德林他抱着强硬的态度和管教人员唱对台戏,没少惹麻烦。另外,还和董益三就“四大家族”问题大打出手;对于接受改造的邱行湘进行讽刺嘲讽。

后来,功德林里最顽固的份子就剩下他了。

直到1959年,在第一批战犯特赦前,黄维的想法才有了变化。这不仅与管教对他的谆谆教诲有关,也与他的三个孩子都在新中国的帮助下进入了大学或者高中读书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与他身患重病,得到悉心照顾有关。

当时他身患五种结核病,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就安排北京的名医为他看病,再医护的悉心照料下他的病得以治疗。

自此之后,他的态度明显转变,积极在菜园里给西红柿捆架、打尖,劳动的时候也不抱怨了,自己也主动转移注意力,开始研究物理永动机,也不给管理干部找麻烦了。

1975年,他获得了特赦。

拿到特赦通知书后,他十分激动,在特赦大会上,他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的代表,首先宣读了致毛主席的感谢信,然后即兴发挥,谈了他的感受,赢得了现场的掌声。

当时按照规定,特赦之后可以自由选择去留,想去国外或者想去台北都可以。但黄维却坚决表示要留在大陆定居,随后上级给他安排了工作,让他在政协文史办公室当了一名文史专员。

27年的改造,早让黄维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信仰”。他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毛主席的话,只要用心改造,总能回到人民一面。

而这也是他能够到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守灵,并进入治丧委员会的原因所在。

1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