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台湾经济告急,蓝营副主席连胜文现身杭州,台商抛出“零关税”震撼弹,期盼大陆伸出援手。
对此,国台办主任宋涛送上三句话,既有对台商的鼓励,更有对“台独”的警告。
台湾抛出的“零关税”“零关税”这三个字在杭州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上,一下子成了焦点,台湾代表提出这个建议,看似为了台湾经济,但背后牵扯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却很复杂,那么到底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另有打算?
近日,在杭州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上,三百多人济济一堂,其中台湾蓝营副主席连胜文格外引人注目,会议上大家主要讨论的是美国关税政策对台湾经济的冲击。

自从台当局主动切断两岸交流后,台湾旅游业一落千丈,经济每况愈下,赖清德当局想讨好美国,把台积电和农产品都拱手相让,想换来经济上的喘息机会。
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台湾老百姓和企业更难受了。

在这种情况下,旺旺集团董事长周锡玮的发言就比较扎眼了,他直截了当地说,希望大陆能给台湾企业零关税或者低关税,还在水电、天然气、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帮扶台湾。
他觉得大陆主动示好,能帮台湾民众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朋友,甚至乐观地认为大陆的慷慨能换来台湾的感激。

说实话,这种想法太一厢情愿了,就算大陆真的帮忙,也不一定能得到台湾的真心回应。
ECFA早收清单就是个例子,大陆单方面给台湾539项产品降税,台湾不仅没对等开放,反而给大陆830项产品设了贸易壁垒,甚至连一颗菠萝都要禁运,这不是把大陆的善意往地上踩吗?

还有福建给金门供水,被污蔑成“大陆水有毒”,大陆采购台湾水果,被扣上“统战阴谋”的帽子,这些都说明,大陆的好心,经常被台湾曲解和利用。
周锡玮的提议,其实反映了台湾社会普遍的焦虑,经济不好,台湾急着找条出路,但这一切的关键不在大陆给不给优惠政策,而在台湾当局自己的选择。
国台办主任宋涛在会上讲了三句话,正好点明了这一点,也给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

第一句,鼓励台湾企业积极参与两岸合作,通过合作转型升级,而不是靠大陆单方面“输血”。这说明大陆希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而不是一方依赖另一方。
第二句,强调大陆有能力有信心应对挑战,是台商的坚强后盾。这是给台商吃定心丸,也是给“台独”势力敲警钟。
第三句,直奔主题,反对“台独”,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这三句话简短有力,清楚表达了大陆的对台政策立场和决心。

如果大陆真对台湾芯片实施零关税,台积电确实能多赚点,但大陆的半导体企业可能会受到很大冲击,如果双方能合作研发技术、共享市场,就能实现双赢。
与其把台企拱手让给美国,不如跟大陆一起发展。
赖清德对美国农产品零关税的政策,直接损害了台湾18万农民的利益,大陆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本来可以救台湾农业,但“台独”行径却把这扇大门越关越紧。

台湾企业能参与大陆的5G、新能源、高铁这些领域的发展吗?如果坚持“拒统”,台湾就永远只能是美国科技的代工厂。如果选择跟大陆合作,台积电或许就能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
台湾代表敢在交流会上公开“打脸”赖清德,说明台湾民众对现状已经很不满了,特朗普一句话,台积电就砸4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结果发现美国工人效率低、成本高,张忠谋私下里也不得不吐槽“在美国生产是浪费钱”。

可是民进党当局不仅不敢抗议美国,还配合美国掏空台湾的“护岛神山”,赖清德计划对美国牛肉、猪肉实施零关税,更是让岛内的畜牧业者叫苦连天。
美国瘦肉精猪肉一旦进来,台湾本地的肉类市场会遭受重创。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比例高达40%,但民进党为了“抗中”,宁愿让农民亏损也要跟大陆对着干。
大陆的GDP已经是台湾的22倍,军事实力更是没法比,时间拖得越久,台湾手里的筹码就越少,周锡玮的“零关税”提议虽然不切实际,却暴露了台湾社会的深层焦虑,怎么解决台商的困境?根源不在大陆,而在岛内,在台当局的选择。

宋涛的三句话看似没直接回应周锡玮的提议,实际上给两岸关系指了一条明路。
选择美国,台商就只能做高端代工厂,看特朗普的脸色,选择大陆,就能参与内需市场,共享技术升级的好处。
2010年签ECFA的时候,大陆对台湾539项产品降税,民进党却说是“糖衣炮弹”,十年过去了,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不降反升,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民进党一边享受着大陆的红利,一边禁止大陆企业去台湾投资,甚至连淘宝都说是“资安风险”。
现在周锡玮又提“全面零关税”,如果大陆真答应了,恐怕只会重蹈覆辙,想想看,如果台湾商品零关税销往大陆,而大陆产品仍然被台湾挡在门外,民进党继续一边赚大陆的钱,一边喊“抗中保台”,这是多么荒谬的局面!

台湾最终怎么选,看他们自己,国台办已经说了,大陆永远是台商的坚强后盾,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清楚,大陆的耐心不是无限的,“三句话”之后,就看台商怎么回应了。
信源:反对“台独” 加强基层交流 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开幕 2025-04-20 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