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到锒铛入狱两年半,再到套现15.4亿离场,宝利创始人周德洪的经历确实不一般。
他和妻子曾共同打造了庞大的沥青帝国宝利国际,但家族内斗和高管反目,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最后他选择将公司交给国资,自己彻底告别过去。
抓住机遇,快速扩张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周德洪只是建筑公司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妻子周秀凤则在染织厂做化验员。
1988年,周德洪被任命为江阴染料化工厂厂长,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周秀凤的化工专业背景正好和染料行业对口,夫妻俩开始在化工领域携手打拼。

1996年,他们辞去了“铁饭碗”,拿出全部积蓄3000万元创办了江阴市金马溶剂化工厂,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们选择从溶剂业务切入化工市场,这个眼光独到,也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处都在修路建桥,对沥青的需求量巨大,周德洪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带领公司转型进入沥青行业,成立了宝利沥青。

他凭借丰富的经验,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和各大建筑公司、基建项目建立联系。周秀凤则负责技术方面,保证产品质量,夫妻俩配合默契,宝利沥青发展迅速,很快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原本简单的夫妻持股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了巩固控制权,避免外部资本介入,周德洪将股份分配给了家族成员,其中包括他的侄女婿邹爱国,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看似稳妥,却为日后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邹爱国于2003年加入宝利沥青,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努力,他很快晋升为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随着邹爱国地位的提升,他也逐渐掌握了大量的核心客户资源。

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但周德洪的管理方式也逐渐暴露出问题,2017年,他改革了高管薪酬制度,将所有高管的收入从与业绩挂钩的提成改为固定年薪。
这一举动引起了邹爱国的强烈不满,因为他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原本的提成制度让他收入颇丰,薪酬改革直接影响了他的个人利益,也削弱了他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

面对周德洪的决定,邹爱国选择了辞职,并表示要自立门户,这无疑对周德洪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担心邹爱国会带走宝利沥青的核心客户,导致公司业务受损。
周德洪越来越焦虑,他不能容忍自己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受到威胁,为了阻止邹爱国单干,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先是将邹爱国告上法庭,指控其职务侵占和受贿。

邹爱国为了息事宁人,表示愿意退赔3000万元,然而,周德洪收下赔偿款后并没有撤诉,导致邹爱国最终被判刑六年半。
这件事不仅让邹爱国身陷囹圄,也让宝利国际陷入了舆论漩涡,公司形象严重受损,更让人意外的是,周德洪的女儿周士芳得知此事后,选择公开举报自己的父亲,指控他利用行贿和司法手段逼迫邹爱国退赔。
这使得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家族内斗进一步升级,最终将周德洪推上了法律的审判席。

2021年1月,周德洪因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这场家族内斗不仅摧毁了周德洪和邹爱国之间的亲情,也给宝利国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周德洪入狱后,宝利国际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业绩急剧下滑,股价也一落千丈,此时的周德洪,或许才真正体会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滋味。
2014年,宝利国际正值巅峰时期,周德洪和他的团队意识到,单一的沥青业务已经无法支撑公司的长期发展。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投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俄罗斯合作的“宏伟蓝图”,声称将参与20亿美元的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计划建立航空产业基地等。
这些消息一出,宝利国际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暴涨了236%。精明的周德洪夫妇借此机会迅速套现了7.93亿元。

然而,俄罗斯投资项目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投资者开始产生质疑,宝利国际的股价也开始下跌,过度依赖资本运作的策略,让公司忽视了实际经营中的风险,也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周德洪出狱后,面对风雨飘摇的宝利国际,他意识到仅凭自己已经无力回天,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出售公司股权,彻底退出。

虽然曾与多家企业洽谈,但由于宝利国际的经营状况和复杂的内部纠纷,交易一直未能达成。
直到2024年,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安徽池州国资委旗下的池州投科股权投资基金最终同意接手宝利国际。
周德洪将22.57%的股份以每股3.6元的价格转让,套现7.48亿元,加上2014年的那笔减持,周德洪通过宝利国际累计套现约15.4亿元,就这样,他与自己一手打造的沥青帝国,彻底切割。

信源:池州国资7.5亿元拿下宝利国际实控权 证券时报 2024-11-18

96年拿出3千万,这钱是怎么来的,两公婆当时都是领工资的
老乡 很不地道 收了钱还送人进去
不讲信用之人,坐牢应该的。
收钱后再把人送进去,太可恶,应该重判
96年有3000万,你开什么厂啊?北京买几百套房啊
88年到96年,3000万[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