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纸行政命令,正在美国法律界激起连锁反应。詹纳律师事务所正式要求法院禁止特朗普政府针对其的惩罚性指令,理由之一,是其与前特别检察官团队成员曾有合作记录。
这并非孤例。随着相关命令的频繁出台,越来越多律师事务所感受到“被针对”的寒意。詹纳所认为,此类操作不但违反基本法治精神,还试图以政治手段干预法律服务行业的正常运作。
行政命令背后的“隐形规则”在司法部律师劳森看来,这项行政命令完全在总统权力范围之内。他表示,相关命令是针对“滥用法律系统”的公司,而非个别对象。然而,多位法官对此观点表示质疑。法官贝茨指出:“从内容来看,该命令确实是直接针对詹纳。”
这种操作方式引发了法律界对“行政权力是否正在悄然扩大”的深层担忧。尤其当政府与行业巨头之间出现妥协时,一种“隐形规则”正在逐渐成型。

已有九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向政府提供了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无偿服务,这在行业内极为罕见。业内观点认为,这是一种“主动避险”的策略,试图用妥协换取自身不被列入打击名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律师行业独立性的大讨论:当顶尖律所为了避祸而与行政权力妥协,公众的法律保障是否仍能得到公正保障?
案件走向影响深远,是立场选择还是制度捍卫?目前包括詹纳在内,已有十多家律所发起诉讼,指控行政命令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代理人权案件的自由。
案件的最终判决将不仅关系到几家律所的命运,更可能重塑法律行业与政府之间的边界。詹纳诉讼的胜负,将成为未来类似争议的重要参考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