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访|沈勤:简朴精致,是对“物”的节约审视

文化其实是个泉 2024-08-01 14:02:35

当代水墨

首期特邀导师

沈勤

Shen Qin

195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1978年至 1982 年于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班学习。沈勤是“85美术新潮”时期水墨革新派的代表。园林、山水是贯穿沈勤不同创作阶段的重要母题。一枝高洁的莲荷,一泓清透的池水,于山水园林间,流露出沈勤独有的精神气质。同时,沈勤是位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在沈勤的笔下,中国传统画实现了新的诠释,也重新赋予了新的价值中。如沈勤作品中对当代性的表达,不仅仅体现在水墨媒介的薄轻透,而且其淡墨块空间带了冥想的可能性。

片石山房 300 x 138cm x 4 纸本水墨 2023

沈勤专访:简朴精致,是对“物”的节约审视绘画中的理智和情感,就如水墨中黑色和白色的纠缠对抗。我用情感和冲动去构想一幅绘画,一开始是枝叶漫展,接下来是理智控制的大刀狠心的去修剪,去斩断!——沈勤(“当代水墨”创研工作坊导师,著名艺术家)库艺术=库:您的画面凝聚着对宋画美学的提炼,从宋画中找到切入点但所有呈现手法,都是您不断摸索与实验的结果。请问您为何选择宋画来切入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这一过程中,遇到或解决了哪些创作方面的问题?又有哪些新的创作体悟?沈勤=沈:我选择宋画,是为了方便我对东方美学的具体定位,为什么是宋代呢?因为它他的器物之美,他的诗词之美,他的书画之美,与现代审美的某些诉求殊途同归。我这个年龄做不了革命的大拆大建了。最省力的办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然后偷梁换柱造一个我喜欢的空间。我早期的园林和田园,更像是新农村建设。一水的新材料。 山 178 x 75cm 纸本水墨 2022 宋代美学,与现代极简主义的诧寂美学如同再造。简朴与精致,“简朴”是对万物的珍视,“精致”是用时间对“一物”的琢磨。北齐的佛造像,精致极简到几根线条,如此高级。这是东方美学宋代之前的另一座高峰。老话说的费工夫,下功夫都是对所用时间的计算。“精致”和“朴素”是东方美学的“显相”。而“节约”是隐在其中的法则。举个例子,日本园林设计师“枡野俊明”把我们惯常认为的赏石标准,瘦、皱、漏 、透的属性全部咔嚓!节约掉了。让石块原初的,山崩地裂后的状态,重新赋予了神创的力量。沧海桑田,宇宙初创生死轮回,极简的力量,是由最终回到最初。 山 60 x 48cm 纸本水墨 2021 关于水墨,水墨是一个现代概念下的东方属性,它从材料延伸出来。在我这更加明确,水墨画不是中国画,它是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东方阐述。这个时代没太多时间留给人类了,更别说什么“水墨”了。虽然渺无希望,总会有人把它作为自我实现的信仰。马斯克移民火星,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碳基生命的我们,到这一代就结束了。我能做的,只是回望过去的历史,有幸站在“此岸”的悬崖边,整整衣冠作最后的告别,最隆重的和三千年文明作别。 村(2021.10)48.5 x 59.5cm 纸本水墨 2021 库:传统绘画有统一的标准,而当代绘画已经没有统一标准,这也造成很多青年艺术家的迷茫。而您对自己的艺术有非常明确的方向和内心判断。在当下这种环境中,青年艺术家怎么形成这样的判断?沈:年轻人比我们厉害,千万别听我们老年人瞎逼逼。做艺术就跟做梦一样,只能自己去做。 山水 60 x 48 cm 纸本水墨 2022 库:在您今年个展中,那幅无装裱、轻盈悬挂在墙面的石绿山水——画面边缘微卷,人走带风、画作自然晃动,将自然通透的质感推到极限。在这个时候,水墨似乎超出它原本的意义,而进入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怎么理解材质,尤其是这种非常薄目透的宣纸,在您作品中的意义?另外,水墨在您这里似乎也超出了二维平面,而进入一种立体空间的表达?沈:选择独特的材料一定跟独特的需求有关。我愿意相信,东方美学存在独特的美感。简朴精致,对“物”的节约审视,会让人感受到入定后的冥想和时间在空间里的停顿。润物无声,水滴石穿,这是可以被感知和感受得到的。 村 60 x 48 cm 纸本水墨 2021关于挂画的情节,是起于画展之前,亚洲艺术中心的李宜霖来工作室走访。看着墙上刚画好的六联《山》的作品,他从作品前面走动时,纸张被微风带起,轻轻的飘动。他转身看着画好的画,卷放在工作台上,展开画作前他用手机各种角度景别拍了好多张照片,而后被自己拍的照片感动到了。染过石绿色的雁皮纸手卷,纸面上泛着一层珠光,轻盈的卷成一个个纸卷,灯光照射下,背影处泛着通透的淡淡的绿光,这不正是我们要呈现的东方的极致美感?像唐诗宋词里的月光,像宋代瓷器泛出的天青釉色。我们都被感动到了。然后布展时就有了那件绘画和装置合一的作品,它完美的诠释了我和宜霖的理想。 山 178 x 98 cm x 6 纸本水墨 2024

山(局部)

库:您刚才说“独特的材料一定跟独特的需求有关”,请再详细谈谈您对材料,尤其是宣纸,有何要求?沈:对材料的要求,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最终找到的纸张——月色下的光和夜晚云雾缠绕的轻薄,一种能揭示我的东方主义最原点的材料,雁皮。我不回避东方主义的美, “美”是一种极致的存在和细致入微的感受。 三峡 178 x 98cm 纸本水墨 2023 库:中国水墨山水传统,其真正功夫不在笔墨上,而是在于用水。您在当代水墨圈中,是非常善于用水的,对画面浓淡干湿把握的很好,给人一种诗意。您如何看待水在水墨画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您在创作当中使用水的心得?沈:我真的不知道传统的功夫到底在哪儿?是用笔呢?还是用墨呢?还是用水呢?对“水”的感知,是我回归东方主义的真切情感。早年做抽象水墨时就对“水”的墨有特别好的技术掌控。能精细的控制,将墨分出各种微妙层次。把水墨做到极致,只能是用水。我的表现力在用水的透明和层次中得到完全的快感。最终打动人的还是图像中最细微的掌控。 山(2022.3)177x96cm 纸本水墨 2022 库:在您的画面里,似乎每一步都被精心设计过,非常地严谨和一丝不苟,这种一切尽在“把控”中的理性,会和情感的表达产生冲突吗?沈:绘画中的理智和情感,就如水墨中黑色和白色的纠缠对抗。我用情感和冲动去构想一幅绘画,一开始是枝叶漫展,接下来是理智控制的大刀狠心的去修剪,去斩断!而挥刀的快感是一种真正的情感的宣泄,其中的绘画过程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美美的体会到。 山 178 x 98cm 纸本水墨 2022 库:说到黑与白,您画面中有很多“白”,它似乎与传统的“留白”不同,请问您对“白”的运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在您作品中有何独特意义?沈:明清的文人画到今天的新文人画,哪有什么留白,只是画到哪,停到哪,留下没画的部分应该叫空白。我对留白的理解,更像是太极图,它们在纠缠中互相产生对应,画面开始产生张力。 秦淮河里舀了一碗水 · 沈勤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 2024 库:您认为在当下,什么才是好的艺术作品?沈:我以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艺术品,就是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将要离开行星圈时,回望太阳系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太阳系全家福。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件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遥远的高度。从没有一件作品,集人类最高的智慧和金钱。从没有一件作品,如此牵动整个人类的情感。从没有一件作品,让我们如此深陷绝望。因为在这张64万像素的照片中,地球只占了0.12像素,它在照片中是一个“暗淡蓝点”,它渺小的连灰尘都算不上。这张照片改变了所有人的世界观,这是最真实的揭示,最宏大的叙事,也是对人类情感最绝望的毁灭。说道Ai的发展迅猛,很多人担心他最终会替代绘画,我是一点都不担心,因为肉身的人类可能都要被替代了。所以,我说我们是最后一批站在此岸的,有完整人类属性的物种。此刻,应该自我感动一下。当你站在“旅行者1号”那个视角,地球是一粒灰尘,你站在银河系的角度,太阳是一粒灰尘,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你将有幸见证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束。 山 138 x 32 cm 纸本水墨 2023 山(局部) 库:此次您在当代水墨创研工作坊中带来的课题是“由实境到虚境:水墨语言的抽离和渐变”,为什么开设这一主题?在这个课题中会涉及哪些训练和思考?您将如何引导工作坊成员进行课题实践?沈:我从没教过课,所以不知道怎么说,来的都是做艺术的,就像聊天一样吧?说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东东。我会跟大家分享我这25年来,重回水墨后的探索历程。

库艺术“当代水墨”创研工作坊

四大导师联合打造

探索当代水墨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本期导师阵容

沈勤、杜小同、党震、杭春晖

线下交流时间:2024年8月14日-8月24日

为期11天的集中式交流与创作

课题成果展:工作坊结束后将在北京举办课题成果展

举办地点:北京

招收人数:20人

策划方:库艺术教育

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详情请联系

微信号:kuyishu003

邮箱:kuart@126.com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0 阅读:0

文化其实是个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