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园区的豪宅战场,这两天彻底“卷”疯了!
先是园区双湖荣域花园西地块甩出一份“王炸”规划,容积率仅1.02,清一色3层联排+7层洋房,下沉式庭院、入户风雨连廊全配上,直接把改善门槛拉到天花板。
紧接着,绿城湖西科技园地块火速跟上,规划公示连夜刷屏,三面临水的别墅群+大面积玻璃幕墙的洋房和高层,摆明了要和双湖荣域西正面硬刚!
作为湖西断供两年后的首个“补仓”新盘,又是绿城首入湖西的“开山之作”,这个项目从拿地开始就被盯得死死的:
53亿抢地、45.3%溢价率、40684元/㎡的楼面价……每一个标签都透着狠劲,我们当时发布的小视频关注度也极高。
那么绿城这次到底憋了什么大招?它真能扛起湖西豪宅的“复兴”大旗?
今天我们可以来聊聊。
01
容积率1.6
/ 打造联排+洋房+小高层 /
根据公示,绿城湖西科技园地块总用地面积约8.18万㎡,总建筑面积22.36万㎡,计容建筑面积13.08万㎡,综合容积率1.6,是湖西CBD南近年来稀缺的低密地块。

▲绿城湖西科技园地块批前公示
跟我们此前预想的差不太多,项目规划42栋住宅,产品形态涵盖了联排合院、洋房和小高层。
从仅公示了一张的效果图来看,洋房和小高层的立面颜值还是挺高的,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和香槟金的配色。

▲绿城湖西科技园项目效果图
26栋3F联排合院,沿黄天荡及东侧水系布局。

▲绿城湖西科技园项目总平图
从25#立面图看,首层层高3.6米,二、三层分别为3.3米和3.2米,坡屋顶设计搭配大面积玻璃幕墙。

中间户南向面宽约10.9米,边户达到了12.1米。

13栋6-11F洋房,展示了32#住宅的南立面图和标准层平面图,标准层层高3.15米,首层3.6米,部分楼幢首层有局部架空,或将打造泛会所。


洋房东边户建面约190+㎡(手动计算,面积以公示为准),南向面宽16.9米,客厅开间6米,主卧套房开间4.2米,阳台尺度约9.3米,边户还配备270°观景落地窗。

3栋17F小高层,则两栋分布在地块西北侧,一栋分布于正北,直面金鸡湖大道。
此外,还有1栋政府要求的配套商业,位于西侧规划路,未来或结合景观廊架节点打造特色商业体。
整体布局逻辑是通过南低北高的阶梯式设计,沿黄天荡最大化排布联排别墅,北侧以洋房+高层拉升容积率,同时保障各业态景观视野。
02
如此核心地段
/ 绿城会带来什么产品系?/
从位置来看,绿城湖西科技园地块三面临水,南向直面黄天荡,水域连通金鸡湖、独墅湖,未来部分房源可享一线湖景+双湖远眺的稀缺景观。

▲国际科技园地块丨态度君实拍
地块北侧紧邻金鸡湖大道,近地铁3/5/7号线(黄天荡站仅700米),3站直达苏州中心,10分钟车程覆盖湖西CBD核心商圈。
此外,周边还有星海小学、星海实验初中、金鸡湖学校、苏大附中等学校,往南500米可达星海医院,水坊路邻里中心、合乐城、万科美好广场等商业配套齐全。

如此核心地段,再加之联排、洋房等稀缺产品,全装修标准不低于5000元/㎡……
这样的条件,无疑指向了高端豪宅市场,那么究竟会是怎样的产品?
绿城的高端产品系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线索。
萌芽于2003年的绿城“春风系”,迄今已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是绿城的一款经典低密产品系。常见以别墅为主,偶有搭配洋房,其中最为声名显赫的,莫过于杭州的“桃李春风”。

▲杭州绿城桃李春风实景图
“玫瑰园系”作为绿城高端产品中的经典徽章,始终如一地淬取欧洲优秀建筑文明与建筑发展中的经典元素,打造纯正玫瑰园系法式大宅。

▲苏州绿城玫瑰园实景图
“庐系”作为绿城专注于低密创新的产品系,立足于传统审美,寻觅与现代语境的契合,展现“寓古于新”的韵味。
此前,绿城打造的苏州奥体云庐和狮山逸庐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市场反馈。

▲苏
州绿城逸庐实景图
而“鸣”系则作为绿城尊享级产品系,致敬和传承中国文化之美,和鸣当代时代客群生活精神。此前,“鸣系”的开山之作——凤鸣海棠,让盛世唐风再现于唐都长安城,重拾城市记忆,更是亦终于弥补了中式作品中的遗憾。

▲西安绿城凤鸣海棠效果图
不过态度君认为,双湖已有玫瑰园,再结合产品高低配的规划,再造玫瑰园几乎不可能。
庐系的话,苏州已有两座庐系,尤其是园区奥体已有云庐,湖西再造云庐概率也不大。
(但话不能说死,如果真是庐系,请忽略此段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春风系、鸣系或其他高端产品系,至于最终会推出哪种系列、哪种风格,可以一起期待下。
03
与星合荣域西对打
/ 绿城能扛起湖西吗? /
再回到开头,绿城紧随星合荣域西地块出规划,在态度君看来颇有对打之意。
不过绿城是否真的能扛起断供已久的湖西,与双湖星合荣域西地块对打,态度君个人其实是存有不少疑虑的。
首先,从产品来看,绿城的联排产品已显露出微妙差异。
哪怕抛开小高层的定位差异不谈,仅聚焦墅居核心的空间尺度,绿城联排首层层高3.6米、2层3.3米、3层3.2米的配置,较之星合荣域西首层3.9米、2-3层均3.6米的“全维度层高优势”,在空间纵深感与高端气场的营造上,确实存在可感知的差距。

▲星合双湖项目联排立面图
再者,从地段来看,两者的定位区隔其实已经足够鲜明。
绿城所处的湖西CBD南更新带,虽坐拥“三地铁+湖景”的地段红利,却不得不直面周边工业区尚未完全腾退的现状,围挡后的工地、早晚高峰的通勤拥堵,让“湖西低密住区”的想象可能仍需等待3-5年的城市界面焕新周期。
而双湖想必不用多说,稀缺程度市场早已印证,已成为塔尖共识。

▲星合双湖项目效果图
事实上,星合与绿城在苏州高端市场早有各自的深耕轨迹。
作为新加坡房企代表,星合控股自2003年进入苏州,20年间悄然筑就“豪宅专家”的标签,从早期的金湖湾花园、水巷邻里花园,到晋园别墅、晋府水巷别墅,其产品已成为塔尖圈层的身份标识。商业领域更打造了苏州凯悦酒店、洲际酒店等地标,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其晋合物业更是以精细化服务享誉高端圈层,与仁恒、绿城等高口碑物业并驾齐驱,去年园区世茂铜雀台龙胤业主维权换物业,最终成功引入晋合物业,正印证了晋合物业在高端住区物业管理领域的标杆地位。
而绿城作为中国高端住宅的长期主义者,在苏州同样更是多次定义改善市场的品质标杆。此次湖西科技园地块,既是绿城首入湖西的开山之作,也是其与星合在园区的首次正面交锋。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毕竟绿城4万/㎡出头的楼面价和星合5.8万/㎡的楼面价注定了定位不同,毕竟近湖西和正双湖还是有壁的。
当然,这场对打究竟是绿城超车,还是星合的优势延续,可以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部分为态度君个人猜测,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理性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