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食江湖的“一袋宗师”!

情庆新花 2024-03-04 07:48:14

有一种美食,打开了重庆人生活的美味;

有“一袋宗师”,融进了重庆人的日常。

这种用青菜头造就重庆美食味道底子的美味——榨菜,藏在古往今来各界名人的“诗与饭桌”里。

榨菜的原料“青菜头”就是芥菜的一种,清朝著名诗人及“专业厨子”,则认为“新鲜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

老饕汪曾祺也对榨菜颇爱,不仅爱写,更会亲自下厨,发明了一道以榨菜末点睛的名菜——回锅油条,肉馅鲜嫩,油条酥脆,榨菜末的“咔嚓”,是这道菜最灵动的瞬间。

在重庆,榨菜可食用的地方可太多了。

它是稀饭的最佳搭档,是细软白嫩烤脑花上的“神来之笔”,是烤豆干苕皮里的灵魂……你在重庆吃到的江湖美食,大都有一抹榨菜的灵动音符。

榨菜,也成为了中国味道走向世界的代表。

上世纪30年代,榨菜在南洋地区,被当做下午茶的高端配菜,在1970年的世界酱香菜评比会上,中国榨菜与德国甜酸甘蓝、法国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一时风光无二。

一颗小小的青菜头,要成为重庆美食江湖里的“一袋宗师”——鲜脆爽口的榨菜,少不了种种修炼。

花椒麻香、八角奇香、二荆条辣香、酱油等配料,通过独特的辅料乳化技术,调理入味,构成榨菜独特的鲜香。

重庆榨菜起源于涪陵,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当年送一坛在湖北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让客人品尝,客人们倍觉可口,其风味"嫩、脆、鲜、香",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争相订货。

一首诗道尽涪陵榨菜的前世今生。

这碟小咸菜,已经从品牌变成了涪陵的地理名片。

或许你从未去过涪陵,感受过乌江边的阵阵习风,

但你也能通过一包包榨菜,品味属于涪陵的地方风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