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到,看似寻常的外卖行业竞争,竟悄然演变成一场激烈的舆论博弈?美团或许从未预想到,京东在外卖领域的扩张之势竟如此迅猛。刘强东亲自化身外卖骑手,并设宴款待一线配送人员的举动,不仅瞬间引爆网络流量,更成为京东外卖快速崛起的关键催化剂——短短数十天,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千万大关。这场战役的胜负尚未尘埃落定,但有一点已然明晰:饿了么“外卖行业第二”的宝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场外卖大战的特殊性,在于其已然超越单纯的商业竞争,升级为一场关乎品牌形象与社会认同的舆论较量。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强东此番布局,不仅为京东赢得了市场份额,更收获了宝贵的口碑资产。 不同于过往互联网企业惯用的“烧钱换市场”策略——从千团大战到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新入局者往往以高额补贴吸引消费者,试图用钱砸开市场大门——京东的打法独辟蹊径。诚然,京东也提供补贴,但主战场却放在了提升骑手待遇上。为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全网热议。无数网友自发创作短视频、段子,为京东点赞发声。而这份赞誉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十几年前京东自建物流体系时,刘强东就坚持为快递小哥提供五险一金,这份长期践行的企业担当,早已在公众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

对比其他互联网巨头的用工模式,更凸显京东的独特之处。阿里、美团等企业的正式员工规模多维持在十几万量级,而京东的员工总数已达六七十万,随着外卖业务的拓展,百万员工规模指日可待。当部分企业为逃避社保义务,诱导员工注册个体工商户时,京东却始终将员工权益放在首位,这份对劳动者的尊重,正是其赢得市场认可的核心密码。 如今,网络上的舆论风向鲜明地展现出公众态度:消费者表示“即便价格略高,也愿意选择京东”;商家直言“接京东订单,多给顾客加菜”;甚至有小区保安笑称“只放京东小哥自由出入”。

这些或真实或调侃的言论,背后折射的是大众对京东价值观的认可,更是对互联网行业长期内卷的反思与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正悄然发生转变。小红书、字节、快手等头部企业纷纷取消大小周,告别“996”工作制。这一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给予员工良好的福利待遇,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终将被消费者、员工和合作伙伴所摒弃。 如果京东能在外卖大战中最终胜出,这不仅是一次商业胜利,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启示:在商业竞争中,“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完全可以实现。
唯有真正尊重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在市场浪潮中屹立不倒。
又想骗我跑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