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访十三陵:一次点评皇帝,一次让人代行礼,一次怅然若失

凡梅说历史 2023-02-27 00:23:00

伟大领袖毛主席

“有一种记忆,穿越历史云烟,却历久弥新;有一份思念,历经时代风雨,反而愈加醇厚。”

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十三座陵墓埋葬着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除开国皇帝朱元璋、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被复辟的朱祁镇赶下皇位的代宗朱祁钰外的其它十三位皇帝,是明史风云的浓缩之地。

对于十三陵,一生有着非常丰富而十分独特行游经历的毛泽东自然没有落下,明十三陵毛泽东一共造访过三次,1951年、1954年、1958年。

毛泽东第一次造访十三陵是在1951年。

当时正处于解放初期,为了让十三陵不被人为破坏,昌平县政府成立护陵委员会,并派出专人巡管十三陵,王有富和郭玉奎便是当时负责的工作人员。

这一天,王有富刚从昌平县城办完事返回陵园时,远远地看到三辆车停在十三陵神路石雕大象旁,两辆小轿车,一辆吉普车。

车子在当时来说是很稀罕的东西,出现在陵墓更是少见的,怀着好奇心的王有富离车子越来越近,脑海中猜测着来者的身份。

四个领导干部模样的人,正望着陵墓的方向,其中一位长者,身材魁梧,面容慈祥,身穿灰色中山装,拄着一根竹杖,此人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伟大领袖毛主席

当王有富的脚步声传入毛主席一行人的耳中时,毛主席主动朝王有富走来,同他打招呼,问他是哪里人,要到哪里去。王有富自报家门,亮明了身份,说自己就是十三陵的守护人。

毛主席听后面带微笑地说道:“我们想先去长陵看看,你能帮我们引一下路吗?”

“当然,可以。”话毕,王有富跟着一个秘书模样的人上了吉普车,三辆车一直开到了长陵门前停下。

长陵的主人是永乐皇帝朱棣,他在夺取帝位后力排众议,将帝都从南京迁回了他的封地——北京,一生留下了开拓疆土、疏通运河、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等功绩。

当时十三陵还没有对外开放,所以陵门是上了锁的,王有富从护陵委员会取来钥匙,带着毛主席等人走进长陵。

“这个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敢在北京建都城,敢把自己的陵墓放在这里,不怕蒙古人的铁骑,是个有胆识的人。这个皇帝长住土木行宫,理政练兵,很少在京城金殿办公,不忘戎武,这很不容易。”

可见,毛主席对明成祖朱棣的远见卓识和超人胆略是很推崇的,对其常年在兵营行宫之中,过艰苦奋进的日子是很认可的。

明成祖朱棣

王有富被毛主席广博、卓越的见识所折服,平常有人来看看,也没见对这些皇帝如此评价的,他对长者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逛完长陵后,他们又来到了永陵,永陵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的陵墓。朱厚熜好方术,常年用年轻的宫女炼药,差点被宫女集体谋杀致死。

当毛主席登上永陵墓顶的土丘时,向随行的人介绍道:

“这个皇帝特别迷信, 二十载不亲朝政,偏听偏信,重用奸臣严嵩达20 年之久,还将清官海瑞下了大牢。这个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隆庆皇帝才放出海瑞。”

离开永陵后,毛主席主动征求了王有富的意见,可不可以到定陵去看看。王有富欣然应允,一行人又乘车到了定陵前,定陵的主人是明朝当政时间最长帝王——万历皇帝的陵墓。

毛主席望着定陵墓丘上的松柏林,感慨地说道:

“定陵葬的是万历皇帝,他叫朱翊钧,就是京戏唱《二进宫》的李艳妃抱的小皇帝。他10岁登基,这个人长大了,酒色财气都好,极度奢侈腐败,长期荒政。他是明亡的种子,是个无道昏君。他当了48年皇帝,是明朝当皇帝年头最长的一个,也是失民心最严重的一个。”

不知不觉,毛主席和大家一起走到了定陵宫门口,他回身向王有富问道:“南边能看到哪个陵?”

王有富告诉毛主席,往南是万历皇帝父亲明穆宗朱载垕的昭陵,年少的朱载垕并不得宠,登基后又是内忧外患,虽然得到一干重臣的鼎力相助,取得了一些成就,却又沉迷媚药,被酒色所困。

毛主席没有再往昭陵走,而是驻足打道回府,为了对王有富表示感谢,还一定要用车将他送到定陵桥上。当王有富下了车后,才从秘书口中得知长者是毛主席。

王有富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毛主席亲切的面庞总是浮现在眼前,对于轻车简出的作风敬佩不已!

十三陵

毛主席第二次造访十三陵是在1954年。

这一次,毛主席邀请程潜、王季范等人一同游十三陵。程潜是湖南醴陵人,比毛主席大11岁,16岁就中了秀才,而中秀才的那一年正好是戊戌变法,后来参加辛亥革命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最后起义投靠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中国的中央军委副主席。

王季范则是毛主席的表兄,毛主席称他为“九哥”,比毛主席大9岁,与毛主席亦师亦友,他在毛主席的心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程潜的女儿程熙,在去上陵的车上,毛主席便和小程熙攀谈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啊?”

面对毛主席的提问,小程熙显得有些拘束,涨红着脸回答道:“我叫程熙!”

毛主席又微笑着问道:“是哪个xi呀?”

小程熙低下头,不敢看毛主席,也没有回答,程潜着赶忙替女儿回答道:“是康熙的熙。”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对着把头埋得老深的程熙打趣道:“康熙,小康熙皇帝,哈哈哈,那我就叫你小康熙吧!”

这一次车子来到十三陵后,由于车子还是没有办法开到十三陵里面,毛主席便和众人一起走向长陵。

毛主席还是和第一次一样,拄着一根竹竿,对着众人说道:“我们呀,又来找明成祖讨饭咯!”

众人听后都笑了起来。

毛主席、程潜、王季范等同游十三陵

到了长陵后,毛主席低下头,对身边的小程熙说道:“小康熙,你帮我一个忙好不好,你呀,代表我,去给明成祖鞠个躬!”

小程熙回头望了望程潜,程潜对她点了点头,得到回应的她对着长陵墓碑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

其实,从毛主席第一次造访长陵说的话便可看出,毛主席对朱棣的文治武功是很欣赏的,那种敢于直面挑战,拥有超凡胆识的气魄,与自己何其相似。

然而,对于朱棣大肆建造奢华寝殿,骄傲轻敌,兵败东昌等教训,毛主席却又能清醒地认识到,对待欣赏的人能一分二来看,不盲目崇拜,是在难得。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毛主席才让小程熙代替他向朱棣鞠躬,一来表达欣赏,二来不盲目追崇。

毛主席说朱棣不应建造奢华寝殿的故事发生1958年,也就是毛主席第三次造访十三陵的时候。

毛主席到十三陵水库劳动

1958年5月25日,十三陵水库动工,毛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参加劳动。在到工地前,他们先到了长陵参观了一番。

“十三陵是个好地方,这朱棣也真是有些眼力。”毛主席像是对身边的周总理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踏上石阶,走进大殿。

然而,毛主席的目光却落在了粗大的楠木柱上,轻轻地点着下颌。当他迈出大殿门槛时,转身对身后的工作人员说道:“好气派的大殿…… 一个死人建这么座大殿,有何益处?实在是劳民伤财!”

周总理接过话题,说道:“毕竟是封建阶级的生活观嘛。”毛主席听后,不再言语,随陪同人员登上长陵宝顶。

登顶后,毛主席微微喘了几口气,把衣扣解开,掏出一支烟含在嘴里,狠狠地吸了一口后说道:“有人说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 在于对北京的守御分兵太散。恩来,你看呢?”

周总理沉思片刻后说道:“十三陵、居庸关和北京城,地非不灵,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

“顾炎武的话被你拿来, 实恰如其分啊!”毛主席说着,望了周总理,两人会心地笑笑。

毛主席和周总理

看完长陵后,毛主席准备上车离开时,手握车门,回身深深望了一眼苍松翠柏中的皇家陵园,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怅惘,好像遗失了什么。

这一切被细心的周总理看在眼里,于是问道:“主席,还去定陵吗?”

毛主席听罢,说道:“改日再去吧。”说完,转身进了轿车,向十三陵水库驶去。

就这样,毛主席成了当时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中,唯一一位从未踏进过地下宫殿之门的人。

文/轩羲十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