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称他“农民运动大王”,33岁就义,次子是中国核潜艇之父

凡梅说历史 2023-03-16 22:23:00

彭湃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1926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海丰农民运动》出版,它的作者正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彭湃。

这本记载着彭湃在实际斗争中的文件、报告和思想主张,引起了很大反响,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

毛泽东在1927年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还称彭湃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然而3年之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彭湃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在上海龙华被杀害,时年33岁。

彭湃领导农民运动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希望以此联络俄国牵制其他列强,然而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引狼入室。

这一年十月,广东惠州府的海丰县城龙津溪畔的彭家又迎来了一个儿子,虽然是侧室周凤所生,彭辛还是抱着手中的婴儿,望着园中树上的甘露,随即为儿子取下名字——天泉,寓意天赐甘露,这便是彭湃。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彭湃六岁,懦弱的清政府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从此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众原本困苦的生活更加不堪。

因为出身在地主家庭,彭湃没有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为了生计而奔波,六岁的他就进入了海城七圣宫读私塾,八岁又到林祖祠小学读书,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与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彭湃的父亲和正室之妻相继离世,也在这一年岁末爆发了同盟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不满清政府腐败统治的中国人已经觉醒,为了救国尝试着。

彭湃

彭湃的母亲周凤因为出生贫农,并由婢女转为侍妾,所以在彭家地位比较低下,但是勤劳、聪慧的她,赢得了妯娌、亲戚的喜爱和尊重,也为儿子争取到了成才的机会。

1912年,清朝灭亡,17岁的彭湃还是按照家里的安排,与富商蔡家联姻,从小就喜欢古书的蔡素屏并和彭湃结了婚。

然而,两人并没有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反而成了相敬如宾,互相扶持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识字,一起冲破封建枷锁。

1917年,23岁的彭湃远赴日本求学,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弱国国民的痛苦,决心为祖国谋求出路,积极参加各种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这期间,妻子蔡素屏并没有抱怨丈夫的远行,留下自己独守空房,因为深明大义的她知道彭湃是要做“大事”的,自己也不甘落后,将自己的所学写成心得寄给彭湃。

1921年,在日本待了4年的彭湃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当上了海丰县教育局的局长,胸怀梦想的他很快就在家乡海丰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一年,彭湃和爱妻蔡素屏也有了第一个爱情结晶——大儿子彭干仁。

蔡素屏

回到家乡后,彭湃深切地感受到农民的疾苦,国家的软弱,统治者的腐败,最终受难的还是劳苦大众,生活在底层的勤苦农民,他决定带领农民们搞运动。

就像现在小区需要业主委员会一样,商人需要有商会,工人需要有工会,有组织的发声远比一两个声音有力量得多。

不久,他便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会,创立了第一个为农民发声的组织,可这个农会只有六个人,谁曾想正是这六个人,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会在彭湃等人的奔走下,越来越壮大,一大批受苦受难的农民加入了进来,1923年初,海丰县总农会正是成立,彭湃被推举为会长,到了同年7月,农会已经扩展到陆丰、惠阳等十多个县。

192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的彭湃,奔赴广州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为了给农民讲学,他废寝忘食,这种“有福不享、自讨苦吃”的做法让很多人为之感动。

此后,彭湃逐渐成长为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5月,彭湃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这一年底,彭湃的第二个儿子在海丰县出生,取名彭仕禄。

彭士禄

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

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彭湃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0月,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并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1928年上半年,面对敌人的围剿,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叶镛、徐向前等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武装斗争,不仅破坏了敌人的围剿,还拓展了革命根据地,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日益壮大,国民党当局坐不住了,大革命失败后,便在全国多地制造白色恐怖,彭湃妻子蔡素屏,也在刚生下第三个儿子彭红,便被敌人围村逮捕了,不久被残忍杀害。

白色恐怖

这样的背景下,党内一些意志薄弱的投机分子接二连三地宣布脱离共产党,倒戈敌人。1928年,白鑫在国民党上海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的引诱下,叛变了。

1929年8月24日,一个商人打扮的年轻人走进了沪西区新闸路六一三弄经远里十二号的一幢小楼,这里将要召开一次重要会议,白鑫担任会议记录。

原本五人,当时只到了四个,时任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江苏省军委秘书颜昌颐、江苏省委军事部长杨殷、中央军委士兵运动负责人邢士贞,而另一个未到之人则正是后来的周总理。

会议刚开了没多久,载着租界工部局巡捕和上海市公安局密探的五辆红皮钢甲囚车,就呼啸着闯进了经远里。就这样,彭湃等四人被捕,不久蒋介石便下达了杀害彭湃等人的命令,周恩来和陈赓营救未能成功。

彭湃被捕后,自知逃不过敌人的魔掌,执笔给第二任妻子许冰写了封绝命书,

“冰妹: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你的湃。”

1929年8月,烈日炎炎,上海龙华,四名犯人被军警押解到刑场,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四个人并没有胆寒,反而高唱《国际歌》,喊道“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阵枪声过后,彭湃和战友们倒在了血泊中,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33岁的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彭湃

然而,四年后的1933年秋,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大批军队围攻大南山,由于叛徒的出卖和敌众我寡,彭湃的第二任妻子许冰在战斗中被捕,不久在汕头被杀,牺牲时年仅26岁。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国家成立了,毛主席的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告慰着如彭湃一样的革命烈士,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1970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毛主席提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目标,终于实现。而担任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正是彭湃的第二个儿子,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之父”——彭仕禄。

文/轩羲十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