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们
“像毛泽东这样经历了那样多剧烈的世纪变化、那样多风雨兼程、那样多天地开创的人,应该是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
1933年夏,大柏地。
已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一年半的毛泽东,再次来到这个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方。
这天午后,恰逢雨过天晴,一挂彩虹悬于苍穹,大柏地群山苍翠,一派新气息。毛泽东环顾四周后,目光停留在附近农家墙上的一排排弹孔上,不觉伸手触摸弹孔,一幕幕曾经拼死伏击的画面引入脑海!
随即吟诵下有名的《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雨后复斜阳,彩练当空舞
1928年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蓬勃。这个消息,对于蒋介石却十分恼火,当即撤换朱培德,委任湖南省主席何键为“湘赣两省剿匪代总指挥”。
何健,这个原本出生于湖南醴陵县的农家子弟,19岁拜清末湖南顽固反动派的王先谦为师,深受王先谦的影响,何健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疯狂屠杀,更是提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极端口号。
1929年1月初,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集中6个旅的兵力分兵5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
面对敌人的“会剿”,应当如何应对呢?党代表毛泽东、红四军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等经过研究讨论决定,采用毛泽东提出的“围魏救赵”的策略。
“围魏救赵”是列入《孙子兵法》中的计策,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国并不派兵去邯郸,却反过来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结果魏军不得不回国救援,赵国都城也就此解围。
红四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是让彭德怀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32团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先打破敌之封锁,解决经济困难,后在外线作战,配合内线部队打破“会剿”。
当红四军沿着赣粤边界进入深山老林时,战士们已经饥肠辘辘、衣衫褴褛,一个个又黑又瘦。穷凶极恶的敌人哪里肯放过剿灭红军的机会,在经过大余县和安远县时,分别遭遇了李文斌和刘士毅的围追堵截,致使红四军28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朱德妻子伍若兰被俘。
当时,“会剿”军并没有将主力全部用于追击红四军,而是以3个旅追击红4军主力,其余3个旅继续向井冈山根据地进攻。这样一来,根据地面对敌人的猛攻,坚守了四个昼夜,黄洋界、八面山相继失守,不得不放弃根据地。

红军战士“反会剿”
为了保存力量,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突围,前往赣南寻找红4军主力。红4军第32团和红5军一部转入深山开展游击。
此刻,红军队伍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地被占,在深山之中游弋的主力部队还没有对敌人给予痛击,也没有解决经济困难。
天无绝人之路,当毛泽东率部进入瑞阳武阳境内时,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改变了境遇。这个年轻人叫谢仁鹏,是共产党员谢仁鹤的弟弟,曾经参加过国民党蓝田玉部,因为看不惯国民党部队的腐败,和杨斗文一同离开了。
为了躲避追杀,正好在武阳与红军主力部队相遇,谢仁鹏很快被警惕的警卫员发现,并被当作国民党的奸细抓了起来。
得知消息的毛泽东,赶紧让人把谢仁鹏带到面前,几番问询后,便命人给谢仁鹏松绑,并请熟悉当地环境的谢仁鹏担任部队的向导。
伟人就是伟人,总有着超乎常人的胆识和眼光,敢于将红军的命运交付于一个数未谋面的国民党“逃兵”。也正是这一举动,为红军打赢生死战,最有荣誉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有着卓越远见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谢仁鹏带领红军主力部队,走小路、行捷径,从沙洲坝、黄柏直奔大伯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失去“民心”的国民党部队因为对路况不熟悉,被红军远远甩在身后,相隔半天的路程。
不久,为了获取敌情,毛泽东准备派一支小分队突入瑞金城内,而刚和毛泽东结婚一年的妻子贺子珍便自告奋勇,希望成为小分队的一员。
对于刚刚失去妻子的朱德来说,他不愿再看见自己的不幸也发生毛泽东和贺子珍身上,便极力反对。
可毛泽东却稍作思索后便答应了妻子的请求,因为他对贺子珍太了解了,这个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有着机敏的头脑,曾经的塘边村遇险,更是看到了她不一样的坚毅,他相信她能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遗址
就这样,小分队在傍晚时分,乔装进入了瑞金县城,在这里,贺子珍和张宗逊到邮局中拿到了珍贵的报纸,这上面的信息对于红军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就在小分队准备撤离时,意外发生了,原本听见红军主力到达县城外消息而仓皇逃走的“土匪”军又折返回到县城,刚好遇到了怀抱报纸的贺子珍等人,随即开枪追击。
此时,正在距离黄柏五里左右休息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听见了瑞金县城方向的枪声,陈毅立马登上土坡高处,探看究竟。
看到被敌人追击的贺子珍等人时,立即带着30多人向追击的敌人冲去,小分队见救援已到,也返身杀敌,一举将敌人击溃,抱头鼠窜。
当贺子珍将用生命拿回的那一大捆报纸递给毛泽东时,两人眼中泛着热泪,四目相望。

毛泽东和贺子珍
当晚,通过报纸上面的消息,毛泽东得知一路尾随上来的是刘士毅率领的29团和30团,大概有2000多人。
1929年2月9日,农历的大年三十,此刻红军主力已经全部进入大伯地。
刘士毅率领的“追剿”军也到了瑞金境内,从“土匪”军中得知了红军一些消息后,便加快步伐追击红军,企图将红军赶尽杀绝,气焰嚣张。
红军面对敌人的追击,早已心生“窝囊之气”,很多人都向毛泽东、朱德请战,大家不想再当“逃兵”、“被追击者”了。
为了顺应军心,毛泽东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镇军威。当然毛泽东并不单单为稳定军心,而是通过对大柏地的观察,早已竹怀胸中,准备在大柏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大柏地距瑞金城北30公里,其南端从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6公里的峡谷,两旁山高林密,一条曲径绕行谷底,直通宁都,是打伏击的极好场所。

毛泽东、朱德、陈毅和红军战士们
2月10日下午两时左右,追敌刘士毅旅先头部队在黄柏与大柏地的界山龙角山同我军接上了火。第2营营长萧克和营党代表胡世俭命部队故意将行李摆放在路边,与敌人打一阵,退一阵,佯装败退,将敌人引入杏坑附近麻子坳红军布下的“口袋”。
狡猾的敌人并没有进入埋伏圈,因为敌人怕中计,也怕和红军打山仗,打夜仗。毛泽东随即命令侦察人员进入瑞金县城察看敌人动向,料定敌人一定会在天明全线出击。
2月11日,大年初二,冬季的大雾、细雨出现,天公作美。敌人在上午9时左右便全部进入了红军设定的伏击圈内。
时机已到,朱德一声令下,红军将士将憋屈化为怒火,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然而,红军从井冈山出来后便没有得到多少补给,弹药物资极度缺乏。
生死存亡关头,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拿起一把枪,带领警卫排,配合朱德指挥的独立营、直属队向山下敌人猛冲!树枝、石头、空枪,所有能用上的东西,都成了红军的武器!

奋力抗战的红军战士们
终于,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将敌人在正午之前全部围歼,俘获敌军800人,缴枪800余支,取得了极其重要的生死之战。
此战之后,红军将士也牺牲不少,很多英雄长眠于此,由于时间紧迫,红军匆匆打扫完战场后,只能请当地百姓一起埋葬烈士们。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烈士们埋葬之地连一个墓碑都没有,为了便于日后辨认,只能在他们的埋骨之所放上青砖,刻上一个五角星!
大柏地一战,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使红四军摆脱了一路被敌人尾追的困局,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赢得了民心,为之后在赣南、闽西广大地区创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卓越的眼光、果敢的决策,贺子珍等同志不顾生死冒险刺探敌情,谢仁鹏在危急关头的引路,红军将士敢打敢拼的精神,成就了红军成立以来的最有荣誉的战争!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