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焦虑)究竟是什么?

朗朗部学钢琴 2025-03-25 11:43:08

了解恐惧

恐惧究竟是什么?

让我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吧,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尽量理智地看待恐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谁是身体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运营官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经验角度(而非科学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下恐惧吧,看看它为什么会不请自来,径自潜入生活之中。

我们知道恐惧既是一种情绪,也是在感受某种情绪之后的具体行动。除此之外,我们对它的认知仅限于"它就在那里"。这种不适感有可能会直接显露出来,但也有可能没有被你察觉,但不论你是否承认,在你去的每个房间、每个聚会,交往的每段感情,乃至工作中的每分每秒,它都时刻存在。

恐惧深深根植于细胞里,它起源于大脑中最古老且最强大的那一部分。人一旦获得生命,恐惧也会随之诞生。恐惧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贯穿人生中的每个阶段。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存在于你自己、你的狗、你的朋友们,还有你的敌人们身上﹣﹣该死,甚至连北极熊都会感到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不会这样?人类出生在苍茫宇宙中这个小小的蓝色星球上,被无穷无尽的可怕事物包围,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可怕的人,经历很多糟糕的事情。大自然在我们面前也展现出无法预测的残暴一面。随着年纪渐长,我们将疾病缠身,最后离开人世。活着就是一场恐怖且卑微的冒险。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回到出生之时。婴儿总是惹人喜爱,因为他们与母体之间的纽带依然存在。从婴儿身上我们会毫无疑问地感受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紧密联系。婴儿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与父母的纽带以及这根纽带是否让他们感到舒适。但之后一切都变了。"可怕的两岁孩童"因此得名:孩子到了这个年龄会产生自我意识,这种活力四射的意识包含了思维头脑、认知头脑和分辨头脑。(三者仅有微妙区别,但并不能说完全一样。)

人生中头一次,孩子不再仅仅是母体的延续,而是有了自主思想,这种思想脱离了无限世界,并不再和后者紧密相连,它将变成独立自主的"我",开始以"自己"和"他人"(或者叫作"主观"和"客观")的模式来区别看待世界。"他人"或"客观"可能指的是父母、其他人、动物、树木、河流、山峰、地球、太阳、影子、身体,以及孩子可以接触到的任何人或物,更重要的是生命本身。这个阶段孩子会意识到"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或者"我不是它,它不是我"。

虽然此时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太清晰﹣﹣显然以两岁孩子的理解力还很难清晰地认知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意识到自立为你带来的东西:一种哪里出了问题或是若有所失的困惑感。

这种感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生中以不同形式出现。

感到迷茫。

不知自己到底是谁。

感到被忽视或是冷落。

觉得被抛弃。(注:你可能会因此指责其他人﹣﹣是啊,要不然该指责谁呢﹣-而其实是你自己的本性造成了这一切。)

感到缺乏应对自立的内在力量,因此希望通过过度获取外在力量来补偿这种无力感,像是金钱、名誉,或者我最喜欢的﹣掌控世界。

感到孤独,必须要为自己而奋斗。

如果仔细看的话,那些出错或是缺失,甚至是现在要尽全力去弥补的东西,其实都是你与生俱来但已经消失不见的先天纽带。

很多精神练习都试图消除这种困惑,让人找回"天性"。关于天性有很多种称呼:嬉皮士称之为涅槃;新时代运动'称之为集体意识;冥想者称之为非思维头脑。每种意识形态都为天性赋予了独特名称。

所以,你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也许会超越自我意识或思维头脑地领悟些许道理,但这都毫无意义,因为"你"总会反复卷土重来。自我意识是所有人类注定拥有的命运。

恐惧(焦虑)就是在这种意识中孕育而生。

0 阅读:0

朗朗部学钢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