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则离谱的新闻:顺风车司机接单最后乘客竟将车主的车卖了!翻阅相关的新闻报道,小编大概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身在湖北的车主陈先生,因有事需要开车去往温州,由于路程比较远,陈先生就想着能不能通过顺风车平台发布出行信息,看有没有顺路搭乘的乘客,这样也能节省一定的出行成本。
随后陈先生发布的这则出行信息被一名乘客看到,但之后双方的行程并没有通过平台进行,而是通过私下进行联系,最后双方约定成功,一起开车前往目的地,途中产生的费用经过协商决定一人各付一半。
当两人行驶到衢州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陈先生在开车过程中发生了事故,而陈先生在这起事故中负全责,由于车辆的损伤不影响驾驶,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双方再次踏上了前往温州的旅途。此时乘客则表示自己是温州本地人,有朋友在开修理厂,他可以去修车。
陈先生也没多想便同意去乘客所说的这家修理厂。在一步步的铺垫下,这名乘客又以保险理赔为由,向陈先生索要一张手持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
由于理由适当陈先生也没有多想便照做了,但没想到的是半个月了还没有收到所谓的“保险理赔”。这终于引起了陈先生的怀疑。
去往修理厂询问,陈先生傻眼了,自己的车早已不在了,联系警方后了解到,车辆已经过户了。由于自己的大意,关于车辆的证件都放在了车里,自己又曾给乘客发过照片,加上不需要车主到场就可以完成车辆的转卖,种种漏洞都给这位乘客以可乘之机。
订单交易一定要通过平台进行,必要时是保障权益的关键近年来,从共享单车到网约车、顺风车等出行方式的出现给人们在出行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如果说网约车的出现满足了乘客对出行高效方便的要求,那么顺风车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车主和乘客的双赢。
顺风车的出现对于上班族或是长途顺路的车主和乘客来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订单开始到结束一定要在正规的平台上进行。
毕竟,近年来像哈啰、一喂顺风车、滴答出行、快滴顺风车等更多更专业的顺风车平台大量出现,平台通过对车主和乘客的实名认证等把握司乘双方的安全关卡。有迹可循的车主和乘客信息让违法行为没有漏洞可钻。
回顾陈先生的遭遇,除了自己的粗心大意之外,其与乘客直接跳过平台私下联系也留下了后患。对于这位司机的遭遇,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