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又到年底,今年的土地拍卖算是基本收官了。
我们都知道,土地成交价格和新房价格有很强的联动关系。一年的土地价格,往往就决定了未来两年新房价格的走向。
当然,这个前提是在购房政策没有出现重大调整、经济环境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
比如,2017年成都出现的高价地,就遇到了2018年的严厉限购,大部分地块2019年才陆续上市,花了2年多时间才能解套。
如果市场行情变动不大,年初拍出的地,年底就可以亮相售楼部和产品了。
比如今年上半年建发高价拿下的锦江区沙河堡地王,目前就已经亮相建发央玺,不出意外年后就能上市了。
本篇文章,我把今年成都中心城的拍卖地块全部整理出来,并结合过去已有的开盘案例,分析未来两年,成都各个区可能会出现的房价情况。
(tips:由于土地整理量大,有错误的地方望多包涵)


高新区今年的土地主场还是在新川片区,一共拍出7个地,不算移交成本,新川的平均楼面地价就已经高达18050元/㎡。加上移交成本,平均楼面地价超过19000元/㎡。渝太成交的新川41.88亩地块,楼面地价20700元/㎡,夺得了名义上的单价地王。这是什么概念呢?最近新川开盘的中建锦澜壹号,高端豪宅定位。当初的拿地价格为13000元/㎡,无偿移交20%,实际楼面地价为16250元/㎡,开盘价为30000-33000元/㎡,套均总价560万。我认为这是当下市场豪宅一个比较正常的开盘价格。如果按照新川平均19000元/㎡的拿地成本,市场行情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全部走高端改善,新川未来的新房均价大概率得站上35000元/㎡的水准。如果市场保守一点,做品质快销盘的思路,可以参考金隅金成府的楼面地价以及开盘价。高层走量,低密做高端,高层价格区间在26500-30000元/㎡,再用低密产品做溢价。所以,在新川片区,主流21000元/㎡左右的二手房,性价比算得上比较高了。


锦江区一卖地,必出王炸。今年锦江区包揽了成都土地成本前三,并且前两宗地块都出自三圣乡片区。19300元/㎡的地价,加上23%的移交比例,土地成本已达25064元/㎡。两宗高价地的竞得者分别是兴锦生态、华发&锦江统建,关于这几个开发商的背景,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看。抛开两个TOD地块,锦江区今年的楼面地价成本全面破2万。保守一点说,未来沙河堡、东湖、三圣乡的新房价格会轻松卖到35000元/㎡以上。并且,以锦江区的城市界面,配套水准,大概率也会是纯高端改善的定位。喜欢锦江区的刚需购房者们,珍惜眼下低价盘,错过就多看看二手房吧。


青羊区发展成熟,三环内少有纯新土地供应,今年拍出的地块也均位于三环外。最贵的一个青羊百仁片区地块,地块虽小,楼面地价18400元/㎡,已经超过了周边次新二手房。但因为其较低的容积率,后期大概率做低密产品。至于价格嘛,3万左右基本没得跑。龙湖黄田坝那块地,土地成本其实跟成华区建设路龙湖梵城差不太多,房价也可以相互参考。


中南年初在武侯区机投镇拿下的地块,规模较小,只有19.41亩,楼面地价12700元/㎡。下半年确定携手华宇联合开发,案名为中南华宇君启,9月取证,售价22800-28560元/㎡,目前已经进入顺销期。南山在红牌楼拿的这块地,规模大,位置好,但需要移交返迁住宅与返迁商业用房(占到总计容面积约34%)。打造的难度系数也大,后期上市价格真不好盲猜。


成华区,算得上主城区的老“地主”了,每年的土地供应量都不少,新盘供应量也是主城区最多的一个。但是,这些地块大多集中在市区东偏北的区域,新盘的行情都不太高,所以,土地价格不太高,不算移交比例的平均楼面地价12880元/㎡。但是算上移交比例,新希望拿下的槐树店地块楼面地价成本也已经高达20602元/㎡。以新希望打造产品的调性,高端项目没跑,保守估计房价30000-35000元/㎡。除此之外,位于龙潭寺、八里庄片区的地块,楼面地价没有贵的太过于夸张,主城区的刚需购房者反倒可以多多关注成华区。


今年,成都摇号规则变化之后,金牛、武侯区的无房人群一直抱怨没有低价神盘可以买。从金牛、武侯今年卖地的宗数来看,未来两年上市的新盘应该也不会太多。

金牛区值钱的土地还是在三环以内,融侨18000元/㎡拿下的营门口地块,未来房价可以参考现在售的时代天境,带装修均价30000元/㎡左右。


天府新区今年土地出让不管是土地规模还是地块宗数都是最多的。从目前来看,今年天府新区地价最高的板块在兴隆湖,其次是麓山麓湖(万安)片区。秦皇寺板块虽然地价不高,但均为重大产业用地,比如招商地块,今年开盘的招商时代公园开盘价就已经达到26000-29000元/㎡。从天府新区卖出的地块来看,刚需项目基本也会集中在万安片区,且容积率较低,打造低密产品的概率非常高。并且,这里的大部分地块均包含无偿移交比例,以后或许还有大量统筹住房供应,比如作为人才公寓、返迁房等用途。人才,可以重点关注天府新区。


“宇宙流”今年拍出最高的一块地位于怡心湖板块,13510元/㎡的楼面地价,加上20%的移交,逼近17000元/㎡的楼面价成本,基本坐实了华府和怡心湖是双流区最有发展空间的板块。这个地价水平,相当于金茂府、融信公馆、西派浣花的地价,未来售价也可以相互参考。华兴13700元/㎡的地块,占地面积86亩。这块地临近高新南区,距离主城区较近,所以价格较高。但是周边相对荒凉,人气较差,所以,这种地块大概率打造低密别墅、小洋房为主。抛开怡心湖板块,双流区成熟的东升、西航港的地价还是在1万元/㎡以下,未来房价可控制在20000元/㎡左右。


十陵是今年龙泉驿区供地的重点,基本也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楼面地价成本最高的为城投&金茂拿下的地块,地价成本已突破17000元/㎡。但十陵的地块基本都是1.5的容积率,所以,在产品端,别墅+洋房的组合会比较常见。近期,有不少购房者咨询我十陵片区的购买意见。我的观点是,十陵是近几年刚起步的区域,发展周期会比较长,如果你等不起十陵的发展,其实东门三环外侧有很多低价的二手房可以买,比如成渝立交片区。此外,大面板块的地价也破万,未来房价基本也奔2万元/㎡。


最后一部分,我把温江、郫都、新都拿出来一起说,因为在成都人的购房逻辑里,作为投资需求而言,如果没有巨大“剪刀差”,这三个区都不会成为购房首选区域,反而是地缘性买家和外溢的刚需自住人群较多。尤其是新都区,新房存量大,且大多顺销,去化速度极慢。因为从成都市的规划大方针来说,“西控”和“北改”区域的购买需求相对“南拓”和“东进”片区会比较少。从现目前已有的地价水平来看,未来这三个区的房价水平,高位预估在20000元/㎡左右。结语从今年成都中心城区拍卖的地块来看,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从过去的南强北弱演变成了“东、南强,西、北弱”。大量的资金涌向城南、城东,拉高区域面粉和面包的价格,现在南五环的地价甚至能盖过北二环。如果今年到明年初,你还没有上车神盘,那么我建议预算不高的刚需自住人群,多关注北门新盘或二手房。有部分想改善自住又想兼顾投资的人群,你必须得接受城南的高价。尽管今年还没结束,但是从今年已经拍出的高价地来看,早就盖住了过去几年高价地的锋芒(城北除外)。截止目前,成都的二手房中,金融城基本破4万元/㎡,新盘预售证中,单价最高的已经达到39999元/㎡。对开发商而言,价格方面的阻力已经很小,市场需求和购买力才是它们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大面均价15000以上。 高端楼盘两万+ 你信息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