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老总与周总理
“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1950年10月7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我行我素地打着“联合国军”旗号跨过“三八线”,突破中国人的底线。
第二天,朝鲜政府再次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经过中央决议,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命令,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东北边防军改为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至于为什么改名为志愿军,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研究讨论过很久,同时也征求了一些民主人士的意见。
最终决定,用志愿军作为赴朝作战的中国军人名称,使用的也是与之前不同的番号和编制,表达的是中国不直接与美国宣战,而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
这种做法,在战争初期收到了奇效,“联合国军”通过情报,一直以为入朝作战的不过是一支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根本没有放在眼里,麦克阿瑟更是扬言感恩节前“凯旋”。
结果,第一次战役的奇兵出击、第二次战役的英勇无敌,让麦克阿瑟的“豪言”成为笑柄。
即使美国最终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他们也还是继续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因为美国也只想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不愿战争升级。

志愿军胸章
时任军委副主席、西北局第一书记的彭德怀临危受命,挂帅出征。
事实上,对于彭德怀的挂帅,美国及其帮凶根本不知道,甚至到1951年,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连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都还没弄清楚,1950年3月都还在瞎报道,称:
“1951年初冬,被认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任总司令、猛将林彪将军在中部战线负了伤,后送到北京协和医院,后由彭德怀代替。”
彭德怀出征前,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摆下家宴,为他壮行,并将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追随彭德怀左右。
就在毛主席的命令以电报的形式到达沈阳十三兵团司令部时,彭德怀和他的秘书张养吾,高岗和他的秘书华明,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和龚杰以及翻译毛岸英等人从北京东郊机场,冒雨成专机赶往沈阳。
而在同一天,周总理也飞赴莫斯科,去向斯大林要枪、要炮、要飞机,虽然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还得重视敌人,朝鲜战场上制空权的争夺往往能决定一些东西,这也是志愿军“夜行昼伏”的原因。
所以为了让斯大林兑现之前做下只要中国出兵,他就出飞机出武器的承诺,拥有外交谋略的周总理紧急赶往莫斯科,为抗美援朝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最大程度减少志愿军的伤亡。
彭德怀一行抵达沈阳已是下午,中午和毛主席的壮行宴没有少喝酒,虽然对自己的酒量有信心,但突遇暴雨,飞机飞行过程中经历了不少颠簸,脑袋竟然有些晕乎乎的。
彭德怀在沈阳下榻之地是大和旅馆,大和旅馆建于1927年,两年后投入使用,算得上一所建筑历史悠久、装饰古朴典雅的接待宾馆。后来大和旅馆更名为辽宁宾馆,也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

大和旅馆(后来的辽宁宾馆)
接到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兼政委的电报时,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邓华,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和韩先楚,心中欣喜,大石头终于落下,之前的焦虑降低了不少。
一是中央终于决定出兵,准备了几个月,之前只能眼睁睁看着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市在几分钟内被美军飞机夷为平地,却无能为力,如今即可出征,也能动动手了。
二是挂帅之人终于确定,彭老总是见过大场面的,当初指挥百团大战,虽然无法与林彪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粟裕的淮海战役相比,却也是少有的精彩,心中也有了底气。
邓华原本是四野第十五兵团的司令,第十三兵团的司令是黄永胜。
按照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定,抽调了第十三兵团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还有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和高射炮兵,加在一起共计是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作为志愿军“先头军”。
按理说,这司令怎么也应该是黄永胜的,那为什么临阵换将呢?
事实上,两人各有千秋。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和邓华都成为了林彪手下的纵队司令,初期黄永胜表现得更为出色,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役中,黄永胜表现得很抢眼,邓华在后期表现得也不俗,17天里歼灭国民党3个师。
黄永胜重在“猛”,邓华重在“谋”,而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邓华在抗美援朝中更为合适,于是林彪便在1950年7月10日的国防会议上,提出了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建议:15兵团司令员与13兵团司令员对调。

邓华
就这样,邓华得到了先锋入朝的机会,并在抗美援朝中达到自己的军事指挥巅峰。
洪学智看着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兼政委的电报,欣喜地说道:“彭老总来当司令,这可太好了,有咱们解放军副总司令指挥,那还不把美国人打得稀里哗啦!”
同样欣喜的邓华,却突然一板脸说道:“老哥,你可要小心脑袋!我了解彭总,他事业心强,打仗要求严格,责任感极高,作战中稍出纰漏他就打发脾气,要把他惹火了,他还要杀人哪!”
爽朗的洪学智满不在乎,反正认真按原则办事,谁怕就不是中国军人,谁知后来洪学智确实成了挨彭德怀骂最多的将军。
彭德怀到了沈阳大和旅馆时,工作人员已经将房间按要求收拾好了,说是收拾房间,其实也就是再检查一遍,看有没有蜘蛛。对于勇冠三军的彭老总来说,别的都不虚,唯独是蜘蛛。
多年后,彭德怀的一名部下才道出其中原有,畏惧蜘蛛与幼年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时,被蜘蛛吓倒过有关。
彭德怀刚推开大和旅馆的房门,便被早已坐在客厅等候的朝鲜次帅朴一禹惊了一跳,没想到朝鲜人比自己来得还快。
朴一禹见状,连忙对彭德怀抱歉道:“彭司令啊,实在是失礼啊!火都烧到我们的眉毛了。”
接着,两人对当前的局势简单交谈了一翻后,朴一禹也顾不上吃饭便离开了,确认中国要出兵后,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下,朝鲜有救了。

朴一禹(左四)与彭德怀(右三)
面对即将打到平壤的“联合国军”,他们实在没有底气,只有寄希望于中国,否则又要回到打游击了。
这边朴一禹刚走,邓华、洪学智等人也赶到了大和旅馆,彭德怀与他们简单招呼后,便立即开展工作,并与高岗商谈志愿军后方保障等问题。
众人离去后,彭德怀才拉着被子,又睡在了地毯上。这一夜,他又没有睡好,心中一直想着第二天军以上的干部动员会议。
10月9日,彭德怀早早地起来,吃了两个馒头后,便来到会场,军以上的干部都来到了会议室,大家打着招呼,见彭德怀进来后,议论声也就停下了。
为了不让信息泄露,动员会的会议全程保密,动员会的会场全程警戒。此时的沈阳,已然成为抗美援朝的临时总部,此后的入朝战略、后勤保障等很多大事就是在这里定下来的。
动员会由高岗主持,会上邓华宣布了党中央出兵援朝的决定和军委对志愿军领导人的任命。
此后,高岗首先发言,他说对于出兵朝鲜中央有不同意见,他自己原先也不赞同出兵,但中央既然已定,大家就该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当然,我也可以告诉大家,中央对出兵朝鲜的问题,是有不同意见的,比如我吧,就有些不同的考虑。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我都谈过了,就不多说了。现在既然中央做了决定,那我们就要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东北局负责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那我这个东北局主席也表个态,当好志愿军的总后勤!”

高岗
听完高岗的发言后,彭德怀面露不悦,心想你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干嘛呢?从井冈山到朝鲜,一直都是打过来了,不管是不是志愿,如今美国都这般欺负人了,都打到家里了,还不还手吗?
于是,他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高岗同志向大家讲了出兵的意义和必要性。当然,中央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事关重大嘛。这就是说,党中央、毛主席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责任更重大,一定要打好!我们也不要把美国部队看得太了不起,800万蒋介石的军队,也都是美国装备的嘛,不也是我们手下的败将吗?”
接着他又说道:“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待我们摆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进攻速度很快,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
大家面对高岗和彭德怀的发言,开始议论起来。
面对此景,彭德怀不再说战争,转而谦虚地说道:“你们这支部队,是四野的主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我没有直接指挥过你们,不一定能指挥得好呀。”
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中央将全国五大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彭德怀的一野(西北野战军)、刘伯承的二野(中原野战军)、陈毅的三野(华东野战军)、林彪的四野(东北野战军)和中央直接指挥的华北野战军,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统一指挥。
朝鲜战火燃起后,一野在新疆戍边,二野要解放西藏,三野有攻台任务,只有兵强马壮的四野正逢其时,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和半岛一江之隔,气候相差不大,尤其吉林和辽宁有很多朝族,饮食风俗与半岛很多相通。
四野下的梁兴初38军,吴信泉39军,温玉成40军,吴瑞林42军,个顶个的“东北虎”,后来的战绩也说明了一切。
所以彭德怀说出这样的话,也并非仅仅是谦虚,而是四野确实厉害,将士一旦厉害,主帅就得拿出真本事,才能服众,也才能指挥好战斗。
大家听见作为解放军的副总司令这样谦虚、这样宽厚,都露出了笑容,原本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大家纷纷表态:“彭总来指挥我们这个部队,一定能指挥好,一定能打胜仗!”“请彭总放心,我们一定服从指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
见大家的积极性又起来后,彭德怀才又接着对战局进行分析:“在敌人技术装备优势和朝鲜地幅狭小的条件下,我军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已不适合于朝鲜战场,而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配合的方针。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阵地,但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某一阵地。我们的任务是光荣的,艰巨的,我相信同志们一定能完成好。”
彭德怀的讲话完毕,会场掌声雷鸣,不断地夹杂着怒吼声,一时间士气如虹。

彭德怀
会议刚一结束,彭德怀便开始了下一步工作。
鉴于朝鲜战场局势严峻,彭德怀为进一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便在军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连夜乘火车到安东,亲自到鸭绿江沿线调查。
通过实地了解,才知道此时进入朝鲜的“联合国军”,加上韩国军队的总兵力已经达40余万人,各种型号的飞机1000多架,各型军舰300多艘,用于第一线兵力就有十几万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进犯,并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美帝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此战在所难免,周总理到莫斯科搬救兵的结果还不得而知,彭德怀领兵即将出征,一场“立国之战”已经拉开帷幕。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