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山东企业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是新中国第一座氧化铝厂。作为中国铝工业的长子,山铝坚守产业报国初心,以振兴民族铝工业为己任,在建厂初期创造了“五千万斤小米起家,八百名老兵工创业”的“神话”,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几度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面对生存困境,血液里流淌着老兵工基因的山铝人,凝心铸魂,攻坚克难,每次都能打赢扭亏为盈翻身仗,实现凤凰涅槃。——题记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4年,屡创辉煌的中铝山东企业(当时为山东铝业公司)全面陷入亏损境地,致使山铝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发生“搁浅”。
山铝是我国确认的首批特大型企业之一,扭亏为盈理应成为最大的政治任务。1995年,为迅速摆脱困境,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认真分析考量,在2月15日即上任的第6天,召开了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大干四十天,实现扭亏为盈”动员会。不忘初心守信念的全公司干部职工立即响应,积极投身“深挖潜力,双增双节,集中力量打一场效益翻身仗”的热潮,扭转了生产经营被动局面,实现了预期目标。
1995年,在对传统、对体制反思的基础上,不吃老本敢创新的山铝领导班子和职工逐步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3月,山铝出台第一项改革举措,成立淄博万成工贸有限公司,并在职代会上向干部职工发出了“加快改革,强化管理,扭亏增盈,再创辉煌”的动员令,在铝城内外产生了强烈震动。为顺利推进改革,山铝进行广泛的政策宣讲和形势任务教育,唱响《国际歌》《国歌》《敢问路在何方》三首歌,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世上没有救世主,要生存全靠自己,路就在自己脚下”。
4月,山铝开始推行标准化管理,从堵塞水电汽的跑、冒、滴、漏抓起,狠抓环境卫生和现场管理,进而延伸至推行作业标准化,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网络,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过去公司机关工作人员经常到氧化铝厂“攻关”,周末到氧化铝厂义务劳动似乎已成为一项日常工作,但随着标准化的推行,责任清楚了,“攻关”和义务劳动成为了历史。

这一年,随着淄博万成工贸有限公司的分流,山铝按照“精干主体、分流辅助”的原则,又将最早的单位之一机械厂分流,成立了山东恒成机械制造厂,并对驻外办事处实施公司化运营;同时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把“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落到实处;通过系列改革,两级机关一次性减员三分之一,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由此,山铝初步踏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这一年,标准化管理、机构改革、经济承包责任制犹如强劲的春风,激活了一池春水,山铝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动力更足了,生产经营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2月15日,电解铝厂示范整流所工程开工,当年11月16日投产,实现了60千安、80千安电解槽分开送电。5月18日,6万吨拜耳法氧化铝续建工程竣工,与一期工程建成的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拜耳法氢氧化铝生产系统。10月5日,金属镓停产一年多后恢复生产,并对二次分解工艺进行改进,当年生产金属镓800公斤。11月,山东恒成机械制造厂出口印度尼西亚采金船下滚筒产品试制成功,属于国内首创。11月27日,“山铝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被中国科技精品推展活动组织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评为“中华水泥精品”。
1995年,不怕困难勇攀登的山铝干部职工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事迹。3月,氧化铝厂熟料窑模糊逻辑自动控制推广工作到了紧要处时,担此重任的公司机关工程师王金顺在欣闻女儿出生后,匆匆从现场赶到医院,看了一眼妻子和孩子就返回了大窑。那些天,他和他的同伴们24小时连轴转,根本顾不上刚刚生产的妻子。正是由于王金顺他们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模糊逻辑自动控制成功了,这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5月13日,氧化铝厂三车间提升机下料口被堵,找民工清理,民工因环境恶劣不干。正上夜班的乙班二十余名同志说:决不能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他们从凌晨一直干到正午,连续奋战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将积料清理干净,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成绩值得炫耀,1995年,正是凭着“不忘初心守信念,不怕困难勇攀登,不吃老本敢创新”的“老兵工精神”,山铝领导班子带领两万名职工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效益翻身仗。全公司3月份实现扭亏为盈,一举甩掉了连续亏损的帽子,之后月月盈利,在补上1、2月份亏损额的基础上,全年完成利润11066万元。
历史不会忘记,1995年山铝这艘“航空母舰”驶出“暗礁”,实现凤凰涅槃,充分证明了“山铝代代相传的‘老兵工精神'是成功破解发展困境的密码!”(张开亮)
责任编辑 刘乃兵 林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