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传承——张宝珠师生中国画作品展”暨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晴儿知晓山东 2024-04-13 14:56:51

春和景明,百卉萌发。

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泰山国画院主办的“正法传承 ——张宝珠师生中国画作品展”暨研讨会于4月11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长清校区)举办。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杨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百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山东艺术学院前院长张志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张宝珠被聘为山东工艺美院客座教授。自2017年以来,张宝珠先生连续三期应邀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此次展览共展出张宝珠师生近年来创作的200余幅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深入生活,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手法多样,从鸿篇巨构到尺幅小品,既有青山绿水,又有诗意花鸟,既继承传统,又凸显个性。张宝珠和他的学生用画笔描绘、记录、表现、讴歌新时代的壮阔图景,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丹青。一件件翰墨作品,体现了师生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的不懈追求,呈现了当代中国画的迷人魅力。

张宝珠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济南市民盟画院院长。20世纪60年代师从黑伯龙、陈维信、许麟庐先生,孜孜于笔耕墨田六十余载。

张宝珠作为中国山水画写意思维方式和传统笔墨的优秀传承者,他一直强调山水画的“正法传承”“与古为新”。他鼓励每个学生承传统、师古人。学习传统正脉,从临摹学起,往前学“刘、李、马、夏”,上追宋元。通过集中学习和深入临摹经典作品,张宝珠指导山东泰山国画院的学生研习山水画的整套技法。从局部到整幅,从一点一笔到皴、擦、点、染,张宝珠无不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剖析,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领悟到经典山水作品笔墨、结构、气韵等的精髓所在。同时他还将画理、画论的学习贯穿整个施教过程,最终让学生通过“技”的研习深入“道”的层面,全方位体悟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

张宝珠在艺术上的经历和经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给山东泰山国画院的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孙敬连续三期参加了山东工艺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的学习。他坦言,宝珠老师承传统、师古人,更注重写生。泰山、曲阜、岱庙、孟庙、莲台山、灵岩寺、临沂大洼等是他们常去的写生地。张宝珠老师在写生创作中,不务表象,善于从客观的自然地貌中超以象外,极具概括性地营造了意象连绵、气韵遒举、风神萧散的动人境象,把“苦铁画气不画形”的心得妙理切实践在笔墨中。学员沈云涛说:“高研班最大的收获就是画面布局在气势上一下子打开了。特别是师造化,理解了什么叫造化,有的东西有,还要善于把无的东西变为有。”

张宝珠把六十多年的写生体悟倾情传授给学生。“山水画中的远近虚实,实际上就是空气湿度的不同。南北方的山空气湿度差别很大,南方湿润,山上烟雨迷蒙,看不见山上的石纹,画出来有一种云雾润蒸的清秀;北方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裸体山多,一眼就能望到很远的山,画出来有一种苍茫的雄浑。山水画光抓造型是不行的,要善于抓它的精神,抓它的神韵,才能把画画活,才能得大自然之气。”

开幕式后,在山东工艺美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此次展览体现了张宝珠师生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包含着导师的谆谆教诲,体现着兢兢业业的师道传统。希望张宝珠师生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在新时代的艺术大道上阔步前行,为艺术战,为人民书。

此次展览展出至5月6日。(泰宣)

责任编辑 刘乃兵 林婕妤

0 阅读:0

晴儿知晓山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