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首次坐飞机,在延安上空转一圈,说此行准备坐班房

凡梅说历史 2023-02-24 08:26:02

毛主席延安作报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

1945年8月23日,延安枣园。

毛主席抽着烟,目光落在两封电报上,若有所思。

此时距离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仅仅过去八天,全国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巨大喜悦中。

两封电报,一封是蒋介石发来的,一封是美军司令魏得迈发来的,内容都是催促毛主席速到重庆谈判。

这已经是自8月14日以来,蒋介石发给毛主席的第三封电报了,每封电报都登报,其用意已昭然若揭。

第三封电报这样写道: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不一会儿,毛主席离开办公桌,起身来到枣园外,做了简单的舒展动作,兴许是坐太久,手脚有些僵硬了。

不远处传来几人谈话声,由远而近,他们是来枣园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周恩来等人,是否去重庆赴约则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虽然此前毛主席已经和周恩来磋商过多次。

毛主席和大家打了招呼后,便相约进入了会议室。

枣园

会上,毛主席让大家先就蒋介石几次督促赴重庆谈判的事情发表看法,听完大家的发言后。

他点燃了一根烟,然后说道:

“他们搞的这种联合政府就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日本投降前夕,中国民盟、新成立的中国民建等都表达了和平、民主的夙愿,这也成为满目苍夷的中国大地共同的心声。

蒋介石正是接过这些口号,作为邀请毛泽东来渝的重要理由,虽然心中从未放弃真实意图,只不过想借谈判将内战的责任推卸掉。

毛主席很清楚,如果不赴重庆之约,蒋介石便可以说中共拒绝和平谈判,落人口实,如果赴重庆之约,他便趁机用几个内阁职位,换取中共控制的解放区和军队,不费摧毁之力。

现如今,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

经过慎重考虑,毛主席为了天下苍生,决定赴重庆和国民党开展谈判。

临行前,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政治局会议上这样说道:“我准备坐班房了,如果被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重庆是可以和必须去的。”

延安

随后,他便建议让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增补陈云和彭真两人作为候补书记,以便自己和周恩来不在时,还能保持五个人开会。

第二天,毛主席便给蒋介石去了回电,答应到重庆谈判,电报中这样写道: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自1927年上了井冈山后,毛主席便过着游击生活,即便后来到了延安,依然过着农村式的生活,穿布鞋,补丁衣,心怀天下,对于个人形象毫不在意。

然而此去重庆非比寻常,作为和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中共领袖,自然需要“包装”一番。

延安的同志们花尽心思为毛主席准备“行头”,江青到苏联阿拉夫医生那里借了顶礼帽,叶剑英花钱给他买了双锃亮的老式方头黑皮鞋,接着又在北平赶做了一套崭新的灰蓝色中山装。

一身“行头”上身后,穿惯了布鞋、补丁衣的毛主席,还有些不适应,面露难色地向周恩来问道:“我是不是太洋气了一点儿?”

周恩来端详了一番,总觉得哪里欠妥,目光最终落在毛主席头顶的礼帽上。

随即从住处拿出一顶深灰色盔式帽让毛主席换上,并解释道:“主席把这帽拿在手中,稍有挥动,显示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这顶盔式帽,从爱国华侨林琼秀、郭正,到龙飞虎,再到周恩来手中,已经过数次易手,毛主席已是第五个戴它的人了。

谁曾想,这顶帽子确成了毛主席赴重庆的重要“道具”,曾出现在各种场合,“活跃”在各种照片中。

毛主席挥动着盔式帽

8月28日,一辆破旧的汽车从枣园出发,正在驶往延安临时机场的路上,车上坐着毛主席和周恩来,这辆车是南洋华侨捐赠的,当时被当做救护车在用,此次被临时征用。

九点刚过,毛主席便到了机场,从重庆来接他的军用飞机已经等候多时了。

机场上聚焦了许多来送行的人,大家都表情沉默,为毛主席此行担忧。为了缓解大家的忧虑,周恩来招呼大家在临行前,一起照了张相。

随后,毛主席便登上了去往重庆的飞机,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坐飞机。

坐在飞机上,毛主席一会儿往往窗外,一会儿略有所思,此去重庆前路未卜,临行前安排的陪同人员是周恩来、胡乔木、陈龙、王若飞。

胡乔木从1941年起变成了毛主席的秘书,同时兼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建国后担任新华社社长,另一位就是有“护驾的赵子龙”之称的警卫员陈龙;王若飞则作为中央委员,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开展谈判工作。

其实,早在三天前的深夜,周恩来便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钱之光、徐冰和张明发出最高等级的机密急电,让他们在毛主席重庆谈判期间,做好警卫、饮食、交通等工作。

最后上飞机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显得比任何人都要兴奋,因为是他几次往返重庆和延安,对促成谈判做了很多事情。

飞机起飞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让飞机在延安上空转一圈,我要向陕北人民道个别。”

飞机于是在延安上空转了一个圈,然后消失在西南方向的天际。

毛主席、周恩来和赫尔利

当时,送行队伍中毛主席的朋友萧子升,当即写了一首诗:

毛主席飞上了天空,地面上千万颗人的心,

都禁不住怦怦地跳动,都跟着他到了云中。

是的,不论毛主席是在云端,或者是落在什么地面,

千万颗心,万万颗心——都时常萦绕在他身边!

当天下午3点36分,毛主席、周恩来一行乘坐军用飞机从延安顺利抵达重庆,现场人山人海,国民党政要、国际代表、国内代表、各地记者等等。

当头戴灰色盔式帽、身着中山装的毛主席走出机舱时,无数的记者便蜂拥而上,照相机咔咔声不绝于耳,镁光灯闪成一片。

见此情景的赫尔利用蹩脚的英语,在毛主席的耳边轻声说道:“简直像在好莱坞。”

毛主席听后,微微示意,便向接机的众人挥手示意,随后发表了言辞恳切的讲话: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众人听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虽然在飞机上还算安全,但周恩来始终放心不下,生怕有什么闪失。正当他焦虑不安时,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张治中。

张治中算得上“共产党的朋友”,所以找他商量毛主席的住宿和安全还是靠谱的。于是在离开机场去往住所的路上,周恩来便叫住了正准备上车的张治中。

张治中

经过交流后,谢绝了招待所、市郊黄山和山洞林园后,最终确定毛主席的下榻之地定在化龙桥红岩村13号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大约晚上八点,夜幕降临,载着毛主席的汽车驶进了蒋介石的官邸——山洞林园。

蒋介石和宋美龄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准备款待毛主席和延安来的代表团,不过可不是以平等的姿态,而是也统治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心态,仿佛帝王宴请奉诏之人。

蒋介石一见毛主席,便大声喊道:“润之!”,毛主席随即回应道:“委员长!”

宴席上,蒋介石以主人自居,首先举杯祝愿毛主席健康,随机碰杯开始,为了保护毛主席,周恩来几乎挡下了毛主席全部的酒。

宴会之后,蒋介石便安排毛主席住在林园,正所谓“客随主便”,毛主席和周恩来也没有拒绝,便在林园住了两天。

两天过后,周恩来和毛主席便以林园,官宅森严,对各界人士的来访,恐不方便为由,搬到了红岩办事处。

但是,问题很快出现了,红岩地处偏僻,道路崎岖不平,上下山的台阶太多,周围特务密布不安全,对来访的人也十分不便。

于是,思考再三,周恩来便向张治中提出了借住他的官邸——桂园,桂园靠近大街、方便汽车出入,很是合适。

张治中当即答应,并自己搬到旧宅,把桂园腾给了毛主席。不久,谨慎的周恩来,还是让毛主席住在红岩办事处,只到桂园接待来自各方面的客人。

蒋介石宴请毛主席

就这样,重庆谈判正式拉开序幕。

谈判,中共代表以毛主席为首,辅以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由蒋介石操纵,以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为主;还有外国代表美国大使赫尔利、苏联大使彼得罗夫、澳大利亚记者端纳参加。

此时,国共力量悬殊,蒋介石姿态极高,谈判注定不是一帆风顺,谁料谈判从一开始,便陷入僵局。

谈判的核心主要围绕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展开。

在解放区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山西、山东等五省解放区所在地的省主席,广东、湖北等六省的副主席,以及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个特别市的副市长由共产党人担任,可国民党则只允许共产党参加政府,各解放区官员都需要国民党认可才能继续留任。

在军队问题上,蒋介石则表现得更加离谱,共产党提出将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而国民党坚持最多只允许保留12个师,双方期望差距甚大。

数天过去,谈判毫无进展,双方各执一词,这时原本开开心心的美国大使赫尔利坐不住了,当初他可是拍着胸脯向美国总统杜鲁门保证,一定促成国共合作的。

为了尽快达成协议回国任职,赫尔利提出国共军队按比例缩编,最终同意在以7:1的比例,中共留43个师。

可即便如此,蒋介石依然不依不饶,只同意中共留下16个师。已经纠缠,谈判中的王若飞直接怒拍桌子,大声说道:“那么,中央将我党军队都消灭好了。”

当晚,心急如焚的赫尔利分别找到蒋介石和毛主席,两头游说,结果两头都没有同意。

重庆谈判

没能完成任务的赫尔利带着遗憾回到美国,并郁闷地辞去美国大使一职。

不久,蒋介石摔下最多留20个师的最后通牒,便带着宋美龄到西昌度假逍遥去了。

谈判虽然止步不前,毛主席却让共产党名声壮大的社交活动却搞得轰轰烈烈。

在重庆期间,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

在去往西昌的飞机上,蒋介石看到《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毛主席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毛主席说:“中共的党员,分布于全国各省,有一百二十万。”

蒋介石还没仔细读完,便将报纸揉着一团,摔在桌子上,怒火中烧。

到了西昌,他顾不上游山玩水,一个人闷在屋里,在日记中罗列出中共11条“罪状”,还写下准备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不再顾虑当初赫尔利曾以美国的国格担保毛泽东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

就在他准备动手时,犹豫的性格占据上风,还是要考虑国际和国内的反应,中国刚刚打败日本,自己正处于事业的顶峰,他不相信毛主席可以成事。

于是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桂园

毛主席在重庆呆了一个多月,天空的火药味日渐浓郁。

为了稳妥,周恩来便向国民党提出,既然除军队数字和解放区问题外,已基本达成共识。

于是,周恩来于9月底会见张治中说:“毛主席想早点回去,早点签订协议好不好?”张治中问:“预定哪一天走?”

周恩来答道:“预定10月1日。”稍停又说:“让毛主席一个人回去,我们可不放心啊。”

张治中说:“我既然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送他回去,但10月1日不行,我的活动很紧张,都安排了日程,要在10月10日后才行。”

周恩来想了想,便说:“好,我回去商量看。”

10月8日上午,张治中通知周恩来:“蒋主席同意毛先生《纪要》签字后回延安,并用他的专机‘美龄’号送。”

张治中还透露,蒋介石要他在《纪要》签字后即飞兰州去新疆迪化解决伊犁地区问题。

周恩来觉得只派专机,如没有政府的人陪送,安全还是没有保障。他灵机一动,对张治中说:“那您能不能先送毛主席回延安,再飞兰州呢?”

张治中说:“可以,但还要请示蒋主席。”

当天下午,张治中就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

先送毛泽东回延安,再飞往兰州。毛泽东回延安的日期也随即商定:10月11日乘机返回。

国共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经历了43 个日日夜夜后,结束了重庆之行,搭乘蒋介石的专机“美龄”号飞回延安,张治中陪同,邵力子、陈诚、张澜等各界人士纷纷到机场送行。

毛泽东的飞机上天后,周恩来任不放心,他指示工作人员立即赶回红岩,要求电台一直保持同延安台的联络,以等待毛泽东安全返回延安的好消息。

下午1时半,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走下了飞机。延安便急电重庆红岩办事处,告知“毛主席已安全返延”,周恩来心中大石方才落下。

当天晚上,延安中央大礼堂灯火通明,中共中央举行盛大的晚会庆祝毛泽东重庆谈判胜利归来。

朱德说:“主席安全归来,我心里绷紧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精神反倒比不得前几天!”

毛泽东一听,说:“老总在家指挥打了几个漂亮仗,上党一战,消灭蒋军三四万人,这可叫老蒋头痛哩!”

原来,谈判期间,蒋介石还是做了小动作,不过这在“人民之师”面前也只是跳梁小丑罢了。

重庆谈判

毛主席此次重庆之行,与楚汉时期的“鸿门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入进财狼之窝,惊险万分,伟人如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最终,国民党还是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及各党派的合法地位,也承认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和数目,尽管解放区问题未达成一致,但同意留待政协会议解决,结果还算好。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虽然此后,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解放了全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致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人,致敬心系人民舍生忘死的伟人!

文/轩羲十三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