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年间,出了两位姓晏的才子,一位是“富贵闲人”晏殊,一位是“落魄公子”晏几道,他们是父子,却有不同的命运。
他们的词风,委婉细腻,却因境遇不同,各具特色。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顺遂,所以他的词风,雍容华贵,含蓄典雅,爱写闲适生活。
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比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又比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少年时,锦衣玉食,后家道中落,饱受人间冷暖,所以他的词风,不似晏殊的雍容,闲适,更多是深情凄婉,痴情哀伤。
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比如:“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又比如:“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
下面,让我们走进晏氏父子,感受两代才子的人生故事。
2晏殊,生活安稳,所以爱写闲情,笔触唯美,其中一首《玉楼春·春恨》,把少年的遗憾,中年的相思,写得动人心扉,令人魂牵梦绕。
玉楼春·春恨
北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词人回忆少年时光。
阳春三月,在古道边,他背着行囊,牵着骏马,两旁杨柳依依,芳草萋萋,还有一位美人。
美人一直跟随,送到驿站边,仍不肯离去,泪眼婆娑,催人泪下。
可叹当时,少年人,意气风发,一心想执剑闯天涯。
年少时,会轻易别离,总以为来日方长,却不知道,有些告别,就是一生。
人到中年,才发觉,无情的人,哪里懂得多情人的悲喜啊!
少年轻别离,却不曾想过,那三月的雨,有多难捱。
那一夜,楼道传来,五更的钟声,钟声铃铃,敲碎了离人的残梦,三月的雨,落入少女的窗,夹着少女的泪,在无人的夜里,蔓延…
那该是多么苦啊!
可惜,少年不知愁滋味。
等到中年,识得愁滋味,却见不到,想见的人了。
我只能在无人的夜里,化作无尽的相思,思念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痕迹。
天涯地角,有穷尽的一天,只有相思没有尽头。
其中一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是整首词的高潮,是一句千古绝唱,值得一读。
3读完了晏殊的少年情,再来看看晏几道的痴绝,风格不同,却令人惊叹。
晏几道笔下,有落寞文人的悲伤,有痴情人的温柔,有文人的傲骨,下面一起来看看,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北宋·晏几道
彩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词人对过往风流生活的一段回忆。
词中的女主,可能是晏几道的心上人,可惜家道中落后,爱人离散,旧情不再。
在某个夜晚,词人回忆往事。
词人说,他曾梦回楼台,只见朱门紧锁,没有你的身影,我在朱门外,等了又等,酒意散去,只见帘幕低垂,人去楼空。
此去今年,一股恨涌上心头。
我好似望见,你在站在落花下,妖娆娉婷,风情万种。
那时候,有一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翔。
我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奈何命运弄人…
我记得,初见小萍时,她穿着熏香的罗衣,弹着琵琶,温柔的诉说着相思,真是我见犹怜,太美了。
如今,明月依旧在,彩云依旧,而你,却无处可寻。
我在孤独的夜里,一遍一遍回忆……
这两首写“情”的故事,都是婉约词的巅峰,但因为人的境遇不同,而各具特色,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