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支持率创80年最低,关税战拖垮美企,白宫内斗白热化

易绘心中那片天 2025-04-30 16:58:52
前言

特朗普二次执政百日,凭139项行政命令强推激进政策,支持率却跌至39%,创下近80年美国总统百日新低。

股市暴跌,商超抢购一空,美企大规模裁员。这位自诩"交易大师"的总统,在高开低走的政治赛场上,把美国经济推向了悬崖边缘。

特朗普为何执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他的关税战终将带来什么样的全球格局重塑?

自食苦果

"美国将再次伟大"——特朗普是这样承诺的。然而刚刚满百日的第二任期,现实给了他迎面一记耳光。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仅有39%,创下近8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的最低纪录。这比他第一任期时的45%还要低,甚至比他最看不上的拜登还要低18个百分点。

数字背后是无法掩盖的惨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记重拳,却打在了美国自己的脸上。各大商超货架被抢购一空,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无法买到,仿佛回到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物价飞涨如脱缰野马,让普通美国家庭叫苦不迭。

更触目惊心的是企业层面的反应。特斯拉、波音等美国标杆企业因关税问题裁员潮涌,甚至有不少企业已濒临破产边缘。美国前财长曾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将导致200万人失业,每个美国家庭都会损失超5000美元。现在看来,这一预言正在一步步成真。

难怪有72%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的政策会引发经济衰退;53%的人认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经济状况变得更糟。这位自诩为"交易大师"的总统,他的"华丽交易"正在变成美国经济的噩梦剧本。特朗普对此有反思吗?显然没有。他仍然我行我素,甚至在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权威动摇、团队分裂的危机信号。这一切都预示着,内部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马斯克都跑了

支持率暴跌仅仅是表象,更深层的危机正在特朗普政府内部悄然酝酿。这个百日内,白宫风声鹤唳,内部矛盾已无法掩盖。最引人注目的是,曾被特朗普视为"得力干将"的马斯克,已经在打退堂鼓,准备从政府工作中撤出。

马斯克这位科技大亨为何急于脱身?一方面,他所在的"政府效率部"本质上是临时机构,预计5月底就要结束工作。马斯克甚至专门做了一个"自我终结"的倒计时牌,仿佛迫不及待地要摆脱这个烫手山芋。另一方面,特斯拉负面消息不断,销量堪忧,市值暴跌,马斯克的4500亿美元资产已蒸发了30%。在这关键时刻,他显然更担心自己的商业帝国。

不仅马斯克在撤,连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在松口,公开表示中美关税僵局"不可持续"。特朗普政府内部已经开始各自为政、各说各话。

农业部长罗林斯声称"每日与中国谈判",财长明确表示未讨论关税问题,白宫发言人又说"协议即将达成"。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展示了特朗普团队的协调混乱。

更雪上加霜的是,三位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和拜登——罕见地联合发声,批判特朗普的行为正在使美国走向分崩离析。就连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浪潮。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与特朗普特立独行的"交易主义"执政风格密不可分。简单来说,特朗普既不听取专业团队的意见,又缺乏推动细致政策的耐心,往往只是大喊大叫,然后期待奇迹发生。

随着国内混乱加剧,特朗普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关税战,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展开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反制措施,让美国方面陷入被动。

高招制胜

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关税政策,中国展现出了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当特朗普公开宣称"除非中国做出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取消对华关税"时,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当即回应:美方一边寻求谈判,一边对华施压的做法,根本行不通。这种坚定立场,为中国后续的反制措施奠定了基调。

中国的应对策略可谓釜底抽薪。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迅速推出了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退税门槛从500元直接降到200元,退税商品范围扩大,退税商店数量增加。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中国深谋远虑的考量——绕开美国关税,直接拉动入境消费。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旅客2694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同比增长40.2%,消费潜力巨大。这些外国游客来华消费,不仅对美国加征的关税毫发无损,还能直接提振中国内需,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中国也没有停止在外交层面的进攻。4月18日,金砖国家成员国和伙伴国代表齐聚北京,达成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的共识;26日,中国外长又与中亚五国外长会晤,加强统一立场。这种多边外交攻势,正在为中国赢得更多国际支持。

与中方的条理清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方不断释放"谈判烟雾弹",试图营造中方"被迫妥协"的假象。然而,中方以直接辟谣粉碎了这一策略,多次明确表示中美未就关税进行任何磋商。

这种斗争不仅涉及当下的贸易争端,更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多元平衡的方向发展。

格局之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全球经济的湖面,表面上只看到美中两国的针锋相对,实际上却在悄然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最明显的变化是供应链多元化加速推进。

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寻求中国以外的供应来源,同时中国企业也加快开拓欧洲、东盟和拉美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了更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印度、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然而,它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极限施压,明天可能就会转向自己。因此,这些国家开始思考更紧密联合,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新兴力量联盟。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全球经济合作呈现明显的"去美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本币结算贸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欧元、日元等也成为部分国家规避美元风险的选择。这种趋势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将对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对美国而言,特朗普政策埋下的隐患远不止当下的经济震荡。他依赖行政命令推行政策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美国政策的连续性,建立了危险先例。这种"朝令夕改"的治理方式,使投资者和企业难以进行长期规划,长期将损害美国的创新生态和全球竞争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扩张总统权力的行为正引发宪政危机,三权分立体系受到挑战。多数美国政治学家警告,这种趋势将危及美国民主制度的根基。

与此同时,特朗普极化的治理模式深化了美国社会分裂,商业决策被迫政治化,长期可能导致人才和资本外流。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贸易风暴,最终可能重塑一个比过去更加多元平衡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结语

特朗普的百日惊吓之旅,不仅未能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反而加速了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下滑,同时促使国际社会形成新的合作机制。

这一现象再次证明,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终将遭遇市场规律和国际社会的联合抵制,合作共赢才是可持续之道。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会自取其辱还是峰回路转?这场全球经济格局的大重构,将如何重塑你我的未来?

0 阅读:0

易绘心中那片天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