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老红军请邓颖超为夫正名,邓颖超表示:此事只有毛主席能办

花开无田 2023-06-23 00:05:41

在战争年代,由于时局复杂动荡且各种矛盾不容易调和,难免有一些人会被冤枉,进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结果。但只要在后来能查清事实,还历史事件当事人以清白,即使当事人已经去世很多年,从治史、警示后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也是值得的。

1951年的一天,正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疗养的邓颖超接到一通电话,打电话的人名唤石澹峰,是一名年事已高的女红军。她打电话是为了丈夫的事情,希望邓颖超能够证明她丈夫赵宝成的身份。不过尽管邓颖超对两人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表示可以安排石澹峰疗养,但同时她也直言石澹峰丈夫之事并不简单,各种原因之下也只有毛主席才能办。

石澹峰和她丈夫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还要从当年苏区的一桩贪污案说起。

石澹峰出生在山西翼城,家庭条件很困难。他父亲为了养家,在当地女子初小当一名勤杂工,工作十分辛苦。但微薄的收入并没有让她的父亲意志消沉,对于女儿也是竭尽所能努力供应两个女儿上学读书,让她们走出山村。当时社会上大部分是文盲,很多男子都没有机会读书,更别提女子了。

石澹峰知道父亲的不易,上学之后刻苦读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毕业后,学校推荐保送她去太原女子师范上学,她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很少见的女大学生。

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石澹峰加入了太原群新学会,接受了新思想,并意外的结识了才华出众的赵宝成。

赵宝成早在1924年就已经入党斗争经验丰富,在他的引导下,石澹峰也正式入党,石澹峰也藉由此成为翼城的第一个女党员。

此后两人一起经历了很多事,1929年,在组织的批准下两人结为夫妻。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孩子石毅出生。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石澹峰产后得了严重的后遗症,需要长期休养并接受照顾,影响到了工作。

她经过反复考虑,决定不顾母亲的劝阻,切除了子宫,就此注定不会再有第二个孩子。但事与愿违,切除后的她也没有好好休息,结果导致她的疾病长期化,一直伴随了她整个后半生。

1931年,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顾顺章和向忠发的叛变,直接让形势急转直下,二人供出了很多战友的名字,上海特科遭到严重的破坏。组织上被迫决定将中央机关人员分批转移到江西瑞金。石澹峰和丈夫赵宝成也赫然在列,为此二人只好把孩子留给母亲照顾,前往瑞金开展工作。

由于当时瑞金的大部分干部都是低学历,石澹峰和丈夫成了极少数的高级知识分子,因此组织上很重视两人,安排石澹峰在红军学校当老师,赵宝成则担任通讯社副社长。

没过多久,赵宝成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组织把他调到临时中央政府担任总务厅长职务。

这次人事调整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他的赞赏,但没想到这次调动却让他最终被牵连的导火索

担任总务厅长几个月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召开。为了迎接这件大事,中央决定在瑞金修建六大建筑,其中包括大礼堂、广场和纪念塔,而具体施工事宜由赵宝成领导的总务厅负责。

而对于修建建筑,博古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根据地还不稳固,修建这些建筑容易遭到敌人的轰炸,要求他停止大礼堂的建设。但赵宝成却回绝了博古,坚持要按照中央政府的决议来办。

可他没想到,这件事惹了麻烦。

1933年底,工程刚结束,就有群众举报称总务厅内有两名官员贪污腐化,目标直指赵宝成,指控他指控贪污数万元。

经过调查他虽然和此事无关,但作为总务厅最高领导,有失察的责任也难辞其咎。

赵宝成也遭到撤职,罚做苦工一年。石澹峰原本以为这件事只是丈夫一时之间受到了冤枉,只要配合组织的要求,去好好干活,事情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但没想到这次短暂离别居然成了永别,没过多久,在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部队被迫战略转移,走上长征路。

组织安排的留守人员中包括她和她丈夫。按常理,两人作为部队里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符合长征条件,其实更应该随大部队转移,而不是留下来,显然这种安排另有原因。

大部队走后,敌人很快占领了根据地,敌众我寡,很快她就被敌人抓到,而他丈夫坚持带领少数战友和敌人周旋,下落不明。

她被捕后,面对敌人的讯问拷打,坚持说自己只是红军的洗衣员,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坚持斗争了三个月后,敌人见问不出什么东西,就释放了她。

她决定先去找母亲,看看自己孩子的情况,不料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双目也失明了,孩子已经被送到姐姐家,但生活很艰苦,骨瘦如柴,她的精神很受打击,短短几天,长了好多白头发。

她再次踏上了寻找组织的路,先参加了山西牺盟会,然后担任了儿童团训育课课长。此后他在地方上兢兢业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在建国后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组织安排她在临汾师范担任了女生政治辅导员,待遇也还可以。

1951年,山西省委决定征集省内烈士传略的稿件,她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把丈夫的事迹写下来提交上去,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由于没有证明人,因此她丈夫不能被认定为烈士。于是她在去北京治病的时候和老领导见了面,老领导建议她去找邓颖超。

邓颖超知道她和她丈夫赵宝成,但由于当年建工程的事以及留在根据地后的战斗经历无人能作证,所以情况比较复杂,她认为需要请示毛主席才行。后来她的儿子石毅也从援朝前线回来了,得知这件事后,也在为父亲的身份而努力。

1965年,石毅搜集到更多材料后,给毛主席写了信,还附带了一张老照片。没想到毛主席一看照片马上就认出了赵宝成,有了毛主席的认可,很快“赵宝成烈士永垂不朽”的牌匾就挂到了她家的大门上。

考虑到她生活不易,丹东政府又给她盖了三间平房,她在丹东住了六七个月后,决定回翼城老家收拾东西。不料刚回到翼城,就遇到了麻烦,被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强加,最终在屈辱和绝望中,她吞服了大量安眠药。

1978年,国内局势发生了变化,石毅得知父母的老战友伍修权恢复工作,立即联系了伍修权,请他证明母亲的老红军身份。

1981年,山西翼城县妇联查实她是妇女运动先驱之一。为她的事情奔走,最终在多位领导的过问下,再结合何长工等人的证明,她终于重新确认为退伍红军老战士。

但关于她丈夫赵宝成的事情,还是引起了一些纷争,1994年,《中国检察报》“试刊”上刊登一则讲述赵宝成是中央苏区大贪官的消息,此后很多报刊都发表了相关内容。有的报刊说他是烈士,有的则说是反面典型,引起了很多争议。

此时已经72岁的石毅再次踏上了为父亲正名的路,经过努力,赵宝成烈士纪念馆恢复建立,平息了纷争。

关于赵宝成当年留在苏区的战斗经历也被还原,当时他和数十名战士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那一年赵宝成33岁。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