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旗渠精神

翠巧谈文化 2025-04-11 06:00:32

水是万物之源,为了水,人们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改天换地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红旗渠故事正是人民找水的历史,红旗渠精神正是农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写照,做为河南人,我们更应铭记这段历史,客观公正的对待这段历史。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以老话蒌子为代表的一些人,竟然歪曲历史,发表匪夷所思的言论,公然否定过去,其心可诛!他们以现代人视角,去评判过去的历史,显然是错误的认识,而他们却自以为是地鼓吹,说什么火红的年代干的都是劳民伤财的蠢事,红旗渠更没有价值可言,然后用他的家乡邢台为例,说当时的红旗渠没有实际意义,大部分渠水都在沙土中流失,不到目的地就消耗怠尽,还不住铺设管道效果更佳呢?所以用劳民伤财,创造奇迹不可取,是自我标榜的表现。

回顾红旗渠历史就很有必要,也能澄清一些错误的认知。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不难发现他们为什么否定愚公移山,竟然以破坏生态为由,说三道四,如出一辙的言论更加愚不可及。

当年的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用历时九年,开凿125O个山头,打通211隧道,架设15O个渡槽,建成长约15000米人工天河,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观看红旗渠的记录片,更使人热血沸腾,面对种种困难,英勇无畏的劳动人民用血和生命抒写着时代的赞歌,许多细节仍记忆犹新,用最原始的手段,铁锤,钢钎,独轮车,书写着时代的辉煌。那时没有先进的测量设备,土办法发挥了大效力,为了测量准确无误,农民用小木凳倒放在洗脸盆里,利用自制的水准仪,克服繁重的地测任务。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炸药更是当时急需物质,林县人民更是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制土炸药,满足施工所需,一切为了国家建设,一切服务于大局,舍小家为人家,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凭借豪气冲天的干劲,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终于迎来了漳河之水。

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有敬畏之心,忘记历史,那才是人民的罪人。利欲熏心的人,信口雌黄否定历史,道听途说讲些不着边际的话,显然是历史的不尊重。为了达到个人否定,不惜昧着良心讲话,颠倒黑白,丑化自力更生的奋斗史,是正义的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如果以现代的视角来对待过去发生的事,那必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试问老话蒌子,在重峦叠嶂的环境下,管道该如何铺设,当时的财力可能具备那样的条件吗?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切脱离实际,都是无稽之谈。

时代不会忘记,历史不容质疑,忘记了历史就是背叛,劳动人民的汗水所浇铸的红旗渠就是铁的见证,没有前三十年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青山为证,绿水为凭,悠悠历史就镜子一样,照射出过去的峥嵘岁月。时至今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仍在欣赏这人间奇迹,红旗渠,它的旅游业也有不菲的收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亘古不变的事实,老话蒌子所说的只打基础不建房的邪说,必将得到众人的责骂!

红旗渠,它不仅反是渠,而是一代人的精神的传承。

0 阅读:0

翠巧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