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人生

翠巧谈文化 2025-04-21 07:58:34

其实垃圾与食品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吃到口的是食物,掉在地上的是垃圾。通常是一念之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理念,在一些人看来认为不能食用的物品,一些人却视之如珍宝,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之。还总以为是捡了便宜。捧在手里的玻璃杯,一旦掉在地上,就变成一片玻璃渣。同一物品不同状态,就决定它的不同趋向。

有用之物和无用之物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样的东西,对于一些人是有用的,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毫无用处的。对于捡垃圾的,在他们看来,垃圾大多数是有用的,可以循环利用,可以用之换钱,既保护环境,又给个人创收,显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看到那样卑微的老人,不停地在垃圾桶翻腾着,不由心存怜悯之心,他们也是在生活,用那脏兮兮的手,为自己谋得生活所需,又何尝不是为公众而默默的贡献?

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最光荣。也许你以为拾垃圾是最卑微的职业,可那也是劳动所获,也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相反光纤靓丽的背后,干些最龌龌龊的交易,那才是垃圾一样的存在。

生活就是这样,仔细想想,我就像捡垃圾的人,每天在旧书堆里不停地寻觅,在互联网上下搜索,在生活中不断挖掘,排除多少无用的信息,找到属于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捡垃圾似的,煞费苦心地工作着,为求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有时心血用尽,结果是一无所有,劳动所得如果以金钱衡量,那简直就亏大了。我之所以乐此不疲,就是追求劳动的快乐,劳动产生的社会价值是心灵的最大的安慰。

有用和无用,难以以一言蔽之,樗树以无用而存活千年,大公鸡以不不能打鸣而被主人无情地杀掉。世间万物很难定位的,只有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切无愧于心,做好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才是最快乐的事。

特别是到老年,种种不同生活经历,使自己有不同的定位,有时真的把自已定位为垃圾人一样的存在。为了省钱,偷吃孩子剩下的食物,若是孩子最爱吃的,我从不染指,孩子不愿吃的,反倒成为我的最爱。老了不是不懂得养生之道,而是处处以节省为目的,不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而是家里剩余什么就吃什么,否则烂掉就是浪费。我总感觉自己就像垃圾桶,永远也吃不完家人的剩余食品。为此遭到家人的白眼,认为我是吝啬鬼,妻子认为我不近人情,就连别人吃剩下的药也不放过。对于处于疾病之中煎遨的家人,不理不睬,其实他真的不懂我的心,能省则省,不要花冤枉钱,才是我真正的目的所在。

省着省着,窟窿等着,用着用着,菩萨送着。生活就是充满着辩证。我苦苦地节省,视垃圾如珍宝,到头来仍然是穷困潦倒,过着垃圾般的生活。因小失大的事时有发生,为了省点邮费,五百元的邮资不翼而飞,为了省一个手机包,却丢掉一个手机。得不偿失的事,令人痛心疾首。

有感于生活的窘境,我也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苦行僧般的命运,但现在已为时己晚,寸是襟见时的收入何以能支撑阔绰的消费呢?唯一的信念就是写出像样的作品,与大家共勉,这是我真正追求的人生价值,至于个人生活,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了。

0 阅读:0

翠巧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