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韶山情5

翠巧谈文化 2025-04-08 06:00:32

悠悠往事,久久难忘,今天我们为什么总是怀念过去,是真的像某些说的走回头路的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深刻的反思。记得在九十年代的《妇女生活>>连续写了两篇<<来自纪念堂的报告>>,详细地叙述了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点点滴滴,从中也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事实告我们,只有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才能真心地拥护他。文章详细报道了从争议到达成共识,以及选址,设计建造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到普通民众的特殊情感,文中说到所有人员都是自发的,不计付出。选用延河水,云南的汉白玉,用料也极讲究的,特别是普通民众从四面八方云集北京,用自已的劳动表达伟人的敬仰。水晶棺的建造也同样曲折感人,防腐处理,以及后期保护更是细致入微。所有的一切,都展示人民的共同心

声,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行得清风在,才有细雨来。正是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思想深得人心,因而他去后,才有如此高的礼遇。我的思绪又回到伟人在世的峥嵘岁月。用他的为民情结来解释民之所盼。

有人说,他保守,固执地发展集体经济,其实正是心系人民之体现。他的所为无不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人民军队,是有别于封建旧军阀的本质区别,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伟人总能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例如在军事方面成立民兵,娘子军,发动群众,强我国防,亦民亦兵,实现'′兵民是胜利之本。′'在医疗卫生方面,他一声令下:′′把医疗的重点放在农村去!′′千万个医疗队走进基层农村。特别是当时赤脚医生,更是功不可没,为改变农村医疗状况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赤脚医生的来源是农村中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经过短期培训而成的。他们上山下乡,采药看病,改善了缺医少药的局面。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赤脚医生就地取材,中医药发挥重大的作用。从传染病的防治,到地方病治疗,无不凝聚他老人家的智慧。医疗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他也曾自豪地写下<<送瘟神>>:欲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照。

在教育方面更是发动群众,全民办教育,民师正是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面对百废待兴的教育事业,民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当时的条件更是举步维艰,在农村百分之九十的文盲,每一个家庭又有四五个子之多,教师更是难以为继,民师既肩负着扫盲的任务,又要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同时又要照顾家庭。集危难于一身。那时人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迎接着着新生活的挑战。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更是当时靓丽的风景,为农村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改变穷山沟,咱各显本领。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是时代的召唤。中国革命扎根农民,新中国的建设更是依靠农村。正是占中国绝大数的农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最能凝聚人心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他以一贯之的奋斗目标。发动群众是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至胜法宝。万众一心就是毛时代的精神体现。为什么人民不能忘记伟人,因为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0 阅读:0

翠巧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