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头是我心目中标准的“忆苦思甜饭”。如果有更多美食可选,谁会喜欢吃窝窝头那种黑不溜秋、硬梆梆的食物啊。下午我一边给榆钱窝窝头整形,一边就想起一个本家的大哥,他说:一辈子不吃也不稀罕,馒头底下有个窝都不想吃。小时候吃得够够的。我小时候没吃过窝窝头。我们老家的主食是煎饼,把生地瓜干子泡软切碎,上磨磨成干索索的一大团面糊,把面团放在鏊子上滚一圈,几需要几秒钟一张煎饼就烙成了。今天还在网上刷到个烙煎饼的视频,标题是“薄如纸张的饼在临沂一块钱一张,你吃过吗?”大惊小怪……我也算是吃煎饼长大的。窝窝头?我是小学二年级转学到邹县才知道的。忘了是贫农张大娘还是王大娘,到学校忆苦思甜,说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后来才听说高年级学生还吃了忆苦思甜饭,每人发了一个窝窝头。二年级学生没资格,我还羡慕得很。回临沂照例到兰山路的几个店打卡。在羲之公园对面有个中年妇女推着三轮车卖窝窝头。窝窝头盛在一个大筐子里,目测有很多口味和品种。我就想:谁会买啊?真的有人喜欢吃窝窝头吗?隔了一天,从游泳馆出来,又在沂蒙路遇到那个卖窝窝头的。回到家刷微信,看到双面老孙店里客服发的视频,做榆钱窝窝头。几回回看到窝窝头,就想动手做窝窝头,还因为上周六我妹妹给了一袋榆钱的缘故。我烙了一次榆钱饼,还剩了大半包放在冰箱里,懒得收拾。主要是太麻烦了。榆钱是榆树的翅果。不是一串串撸下来洗干净就行,要把每朵榆钱后面“果梗”去除。窝窝头为啥底下要有个窝?我清洗了好几遍榆钱,控水,倒入面粉和发酵粉,一边搅拌一边想。传统窝窝头多以玉米面、高粱面等粗粮为原料,属于 “死面” (不经酵)。底部有窝,受热均匀,比较容易快速蒸熟。如果是实心的,热量传递慢,中心部位难蒸熟。可见窝窝头也是民间生活智慧的产物。我打算做发面的榆钱窝窝头。那样会更暄软,口感也会好一点。虽然以前没做过这种窝窝头,但是作为一个资深家庭煮妇,有过蒸馒头、做包子和面包的经验,稍微发挥一下就行。

食材:榆钱,黑麦面粉,发酵粉食材没称重,放了最少量的面粉,放烤箱发酵功能发酵50分钟

整成馒头的形状。底部戳了个窝,不然怎么能叫窝窝头呢。


隔水蒸15分钟即可食用。

还,挺好吃的。前两天烙的榆钱饼长这样:



我妹妹做的榆钱饼好看:春天,只看图不说话,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