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年人的崩溃,都是童年的伤口在按门铃。

丁是丁卯 2025-04-06 08:56:45
【好词好句:1415】《步履不停》剧照1

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

——Kurosawa

2

你可以勤奋一点努力一点,但切忌打躬作揖,给人看轻,你愈是不卑不亢,保留自尊,别人愈会知道你有底线,反倒会更加尊重你。

——蔡澜

3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善于操控他人情绪。TA们做什么事都目的性很强,非常有效率,可以随时牺牲他人的利益。

TA们知道:

·如何让人难堪、羞愧,以阻止TA做出某种行为;

·如何让人不安;

·如何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如何恭维人,以博取好感;

·如何假装痛苦,让人内疚。

4

发现每次看公务员段子,评论里那个山东IP的永远能答得最稳妥。

今天看到的是领导给了你一个私活儿赚了12w给领导多少合适。

其它IP还在说留2w,四六分,折烟酒什么的。

山东IP答:12万。

5

怎样的社交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社交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深度连接:与他人建立了真实、有意义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互动。

明确目标:社交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学习新知识、拓展人脉或放松身心。

双向价值:双方都能从中获得价值,无论是情感支持、知识分享还是资源交换。

积极影响:社交活动对你的生活、工作或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不要太在乎普通人的看法。

有些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很反感,因为他会自动带入角色,感觉被骂了。或觉得这句话高高在上,非常傲慢。

实际上,这个观念的出发点是理性,和傲慢无关。

首先,你不需要向普通人学习。因为普通人没有突出优点还有各种缺点,你不如直接向最优秀的少数人学习,这样更有性价比。

其次,也不用太在乎普通人。因为普通人就是被规训的人。你的观念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就可能看你不顺眼。还有就是,你如果好看性感有钱,有些人就会因为自恋受损而对你阴阳怪气。

我们的教育喜欢吹捧普通人,这其实是一种策略或没办法的办法。普通人更准确地说其实常常是乌合之众。

——刘小波的博

7

当感到不知所措,可尝试做这六件事:

· 播放最喜欢的歌单,提振心情

· 停止与自己进行负面对话

· 与最有活力、最乐观的朋友聊一聊

· 跟着网上的健身视频锻炼身体

· 拿出纸笔,清空大脑

· 挪挪窝,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8

2011年,心理学家Howard Friedman和Leslie Martin写了《长寿计划》一书对持续了九十年的天才研究做了很多总结。长寿可以视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人生成就,而性格对寿命的影响深远,他们研究发现:

1. 对长寿的最强预测因子是尽责性,工作最用功的人最长寿。

2. 善于交际、外向和快乐并不能预测长寿;轻度神经质可以预测长寿。

3. 放松和避免压力并不会让人长寿,但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却能让人长寿。

4. 初始入学年龄越小,寿命越短。

9

我有时怀疑人工智能用多了,不仅会让我们的思考度下降,而且会让我们对身边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因为你无论如何否定人工智能的答案,甚至口出恶言,人工智能都是好脾气地研究你的负面意见,进而试图思考你的真实意思,一遍遍耐心地给出他的答案。

不会回嘴,不会反驳,不会有情绪,只会认真反思,重新输出。

他的纵容,他的耐心,他的不厌其烦,会逐渐放大我们内心予取予夺的权力欲,于是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一被喂大的控制欲对准身边人,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人工智能的被动接受。

10

一般而言,我不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它们都自相矛盾,毫无一致性,我从不为此浪费时间。

——波伏娃《清算已毕》

我读到这段话,我就想到那年罗翔老师成名后大概半年的时间,忽然受到一些攻击,他为此也失落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知道别人对你的赞美都是一种误解,而现在他们对你的批评,亦是如此。

所以,两种都是误解,为什么你只对一种误解伤心呢?

再后来,我又在《清算已毕》里看到波伏娃的另外一段话,她说,“我是很难被伤害的。假如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说得不对,我会置若罔闻;假如说得对,我甘之如饴。随便他们把我当成女知识分子或女权主义者,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我,我对自己负责。”

——miss汉谟拉比

11

我欣赏的社会人

思维上要具备三种能力:

1.批判性思维能力

2.问题解决能力

3.自我反思能力

性格上要具备三种品质:

1.尽责性

2.宜人性

3.开放性

反过来讲,如果你在社会交往中觉得一个人有问题,基本上就是以上六点有一点特别不足或者有几点都不太行。

12

一个真相就是,因为现代人普遍偏胖,所以我们对于胖瘦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我现在的身高178cm,体重63公斤,BMI 19.88。很多人看见我就会惊呼太瘦了,实际上根据健康BMI值区间18.5~24来计算,我的健康体重下限在58.6公斤——如果我真减到58.6公斤,估计普通人看来就是病态消瘦了。

为什么?

因为现代人普遍偏胖,即便正常体重也是偏健康BMI上限,因为热量太容易获得,脂肪太容易囤积。试想,如果现在是晚清民国,我这样BMI的体型就是普罗大众的模样,就是普通人认知中的「不胖不瘦」。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普遍性的偏胖,于是偏胖成为了普通人认知中的「不胖不瘦」,真正符合健康标准的不胖不瘦反而就成了「太瘦」。

不幸的是,人类进化百万年,身体保持健康状态的标准还是以前的不胖不瘦,而不是现在认知偏差的「不胖不瘦」。所以,当我们再去感慨别人是不是太瘦的时候,是不是要先考虑一下可能是自己对于胖瘦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弗虑弗为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0 阅读:0

丁是丁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