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伙儿肯定都听说过。他的诗作通俗易懂,特别贴近老百姓,“咱俩都是漂泊的人,遇见就不用问从前”这话,真的说到人心坎儿里去了。提到他的《琵琶行》,那就得说说白居易这位大才子,咋就走上了漂泊之路呢?他的经历真是让人感叹,做个好人真是不容易!
公元809年那会儿,唐朝的江淮地带干旱严重,老百姓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唐宪宗呢,就下了道命令,说要给大家减免赋税。可这事儿吧,白居易他不太赞同,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白居易瞧见了唐宪宗下的那道诏书,里面关于减税的事儿,像怎么减、减多少这些具体细节都没讲明白。于是,他就直接跟唐宪宗说了:“皇上,这旱灾厉害啊,得让百姓们缓缓劲儿。要不,咱把江淮那块的税全免了吧,这样也能让大伙儿看到皇上的仁慈。”
除此之外,白居易还向皇帝提议,您得做个榜样,把宫女数量减一减,宫里的开销也得省着点花。
唐宪宗瞧了白居易递上来的奏折,心里头火冒三丈,索性把人直接叫到了跟前,瞪着眼说:“你挺会给人送大啊,反倒显得我这皇帝心眼儿小了。你这样,哪像个忠心耿耿的大臣干的事儿?”
白居易瞧见唐宪宗一脸怒气,可他还是硬着头皮表达自己的看法:“皇上这么说,微臣可不敢苟同。百姓那都是您的子民啊,您得大方些才是。微臣说话直了点,但绝对是掏心窝子的话,没有丝毫私心,全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着想。”
唐宪宗瞧着白居易一脸真挚,最后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只不过,心里头有点不太乐意。
唐宪宗打算让河东道节度使王锷升官当宰相,但白居易直接跟宪宗皇帝表达了不同意见,话说得很直接:“王锷这家伙又贪心又不实在,他对老百姓的痛苦视而不见,到处捞钱,搞得百姓生活很艰难。皇上您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大家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是因为王锷给您送了大量钱财,您才让他升的官?那以后其他节度使肯定也会跟着学,一个个都想着法子压榨百姓,那百姓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您的名声也要受影响。长久这样下去,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可言?这真的是皇上您想看到的吗?”
白居易讲的对,河东道节度使王锷就是那种人,他想尽各种办法搜刮民财,然后又拿其中一部分钱财去讨好唐宪宗。因此,唐宪宗对王锷印象挺好,还打算奖赏他,给他升官。白居易这话真是为国家着想啊!有了白居易这样的忠臣,算是李世民给他后代积福了!
不过,白居易这样直接向领导表达看法,很容易就会让领导心里不太高兴。
王承宗叛乱那会儿,唐宪宗打算派宦官突承璀去带兵平叛。白居易一听,立马站出来唱反调,毫不客气地说:“皇上,这事儿您做错了。历来带兵打仗,都得是正经将军挂帅,哪有让太监当大将的道理?再说了,太监哪懂什么军事策略,把军队交给他们,能打胜仗才怪呢!您这么做,不是让其他国家看咱们大唐的笑话嘛,说咱们没人了。皇上,您可得三思啊,别落下个不会用人的名声!”
唐宪宗瞧见白居易竟然当着大家的面指责他,丝毫不留情面,还暗指他做事荒唐,这让他火冒三丈。
他拒绝了白居易的提议,私下里还嘀咕着:“白居易这家伙怎么如此不懂规矩,他得记住,是我当初给了他机会。现在他这样,我实在没法再忍下去了!”
大臣李绛瞧见皇上动了怒,赶紧替白居易说好话:“皇上,千万别冲动。白居易之所以敢直言不讳,还不是因为皇上您能听得进真话,这可是您大度容人、广开言路的好品质啊,怎能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呢!要是把白居易给撵走了,其他人为了保全自己,谁还肯说真话?那以后皇上您想听真话可就难了。”
唐宪宗一听,火气这才慢慢降了下来,没再继续跟白居易计较他的失礼,不过,这事儿在他心里算是记上了一笔,之后他对白居易的感觉就越来越差了。
李绛转身对白居易道:“老兄,你总是这样当着大家的面给皇上挑刺,不给皇上留点颜面,皇上真火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日子一长,就算你句句在理,皇上也会觉得你是在找茬,你的好心皇上压根领会不了啊!”
白居易听后,便说:“实话往往不中听,怎能既说实话又叫人爱听呢?小人说话倒是甜言蜜语,但我们这种正直的人能那样做吗?”
说话直截了当的人,容易冒犯到别人,这事儿从古至今都没变!
白居易性格直爽,不久就又惹恼了别人。
武元衡这位大宰相,竟然遭到了刺客的毒手,一命呜呼,这事儿让整个朝廷都炸了锅。
白居易见状,立马站出来上书,恳请皇上下令彻查此事,务必把罪犯揪出来依法惩处,这事儿简直让朝廷颜面扫地。
武元衡遇刺背后情况挺复杂,有些大臣本就不喜欢白居易,这下子可算找到机会了,纷纷指责白居易插手不该管的事,一块儿对白居易发难。
随后,又迎来了一轮猛烈的攻势。
有人说,白居易他娘不小心掉井里没了,可奇怪的是,白居易似乎并不怎么难过,反而还写了《新井》和《赏花》这两首诗,词句漂亮但显得轻佻。这事儿让人觉得,现在的风气真是越来越不对劲了,他这样做,哪里像个孝顺的儿子。
那些对白居易心怀不满的大臣,瞅准时机,就跟唐宪宗嚼起了舌根:“白居易这家伙干的这事儿,简直跟野兽没啥两样,既不讲仁,也不讲孝。这样的人,品德败坏至极,陛下早该把他踢出朝廷了。他留在朝堂上,简直就是给咱们大唐的官员们丢脸啊!”
唐宪宗一听,嘴角一撇,点了点头说:“讲得对,他平日里装得跟个大圣人似的,谁知道私下里这么不要脸,真叫人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白居易被唐宪宗打发到了江州,先做了个江州刺史,可唐宪宗还是觉得不解恨,又把他贬为了江州司马。这样一来,“江州司马青衫湿”就成了白居易的写照,他这漂泊天涯的可怜人,真是让人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子霄读史感悟】
我觉得,做个正派人固然重要的是追求真相,但更关键的是得脚踏实地做事。
君子得有自己的看法,别老跟着别人瞎起哄,也别为了讨好别人啥都做。不过,君子办事也得讲技巧,得看准时机,既要保护好自己,又得坚持原则,把事情办好。君子既要有高尚的品德,还得有办事的智慧。千万别因为一时冲动,不但保不住自己,还把事情给搞坏了,那样的名声有啥用呢?
要是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死守着那个所谓的真理,那到底图个啥?所以说,真正厉害的人,不光得守着初心,追着真理不放,还得有办事的本事,脑子得转得快。他们得能站出来为大多数人说话,同时还得顾好自己。这样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