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8年的时候,齐庄公去了大臣崔杼家,他是去看望生病的崔杼,同时想和崔杼的老婆说说话,拉拉家常。
齐庄公跑到崔杼家看他,崔杼正躺在床上养病呢。齐庄公说:“崔大人,你病了可得好好养着,别担心朝廷里的事儿了,放心休息吧!”
崔杼轻咳了几下,然后说道:“真是非常感谢领导的关心啊!”
不一会儿,丫鬟就把药送来了,崔杼服下药后,神志不清地就睡着了。
齐庄公瞅了瞅,喊道:“崔大人,崔大人……”叫了好几遍,都没见动静,心想崔杼大概是睡沉了。
齐庄公对身边的侍女讲道:“你们那位夫人此刻在哪?领我过去瞧瞧她。”
齐庄公很快就碰见了崔夫人,也就是东郭姜或者棠姜,他们一见面,立马就紧紧抱在了一起。
他们压根没想到,就在这时,原本躺在床上的崔杼,猛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他咳了一声,随后几个家臣就走了进来。
崔杼问道:“那个糊涂的君王在哪?”
家丁回答说:“他去了夫人那边。”
崔杼冷冷地吩咐:“拿上家伙,把他解决了!”
你猜对了,崔杼其实没病,他是当场逮住了齐庄公和他老婆在一起。
崔杼早就有打算,他带着手下,扛着武器,一路追赶齐庄公,心里就想着要把那位送帽子的君王给解决了。
齐庄公吓得心都要蹦出来了,撒腿就跑,嘴里喊着:“崔杼,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可是国君啊!”
不过,崔杼明显早就安排妥当了一切,他才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国君呢,家里的护卫们也都只听从家主一个人的吩咐。
崔杼大声嚷道:“哼,你别以为我认你这个国君,我眼里你不过就是个贪色之人。”
齐庄公见自己的身份威慑不住崔杼和他手下那些人,只好转身就跑。边跑边躲,结果还是被一箭射中了。这一箭下去,他就直接去找姜太公报道了。
一个国家的领头人,竟然就这么没了?这也太草率了点吧!
齐庄公身边那些守卫都在忙活些什么呢?
其实,崔杼还有个帮手,名叫贾举,他是齐庄公手下的一名侍从。之前齐庄公对他不好,虐待过他,他心里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后来,他找到了崔杼,俩人一合计,打算找个机会把齐庄公给除掉。
这天,莒国的老大来了,崔杼就装病没去上朝。
齐庄公这人,天生爱美女,到处留情,心里头早就痒痒的,想着那崔杼的老婆,都好几天没见了。
齐庄公老爱背着人,跟崔杼的媳妇儿私下里唠嗑。
有人对齐庄公说:“你把崔杼的帽子给了别人,崔杼能不发现吗?”
齐庄公一听就乐了,“这种帽子,难道崔杼能独有?真是逗乐了!”他的意思很明显,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把崔杼放在眼里。
崔杼一眼就瞅见自己的帽子被国君转手赏给了旁人,心里头早就犯嘀咕了。虽说没当场逮住,可他对齐庄公还是恨得牙痒痒。
崔杼心里一直盘算着要除掉齐庄公,巧的是,贾举成了他的耳目。
这天,时机终于到了,崔杼领着家里的武士去对付齐庄公。而齐庄公的身边护卫,被贾举给挡了下来。
齐庄公最终得自己承担犯下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晏子亲眼看到了这一切后,正打算走到齐庄公的遗体旁,旁边的人就朝晏子喊话:“你打算为国君献身吗?”
晏子一听,笑了出声:“你是不是糊涂啦?国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头儿,我干嘛要为他豁出命去?”
手下焦急地说:“您咋还不赶紧溜呢?崔杼那家伙,难道不会对您下手吗?”
晏子再次咧嘴一笑,说道:“我又没干啥坏事,干啥要逃跑呢?”
晏子来到齐庄公的遗体旁,默默哀悼了三下,然后就掉头走了。
崔杼的手下问道:“咱要不要把他给解决了?”
崔杼摆了摆手,“算了!老百姓都很看重他,只有留下他,我们才能赢得民心。”
崔杼没多久就掌握了齐国的一切权力。某天,他把史官太史伯叫了过来,直接问道:“我把国君给杀了,这事儿你打算在史书上怎么写?”
太史伯听完之后,回去只说了简短的四个字:“根据实际来。”
崔杼听完之后,猛地一拍桌子,直接跟太史伯讲:“不成,你得在史册上写明,那个糊涂君王是得病没的。”
太史伯摆摆手拒绝道:“你这做法不对,历史哪能随便瞎扯呢?我得按照事实原本去写,这是我当史官的责任。”
崔杼压根儿没想过,如今在齐国他已是手握大权,说话顶用的人物,结果一个小小的太史,竟然有胆子跟他唱反调。
崔杼瞪着他,凶狠地问道:“你打算怎么写这件事?实话实说?说我崔杼把国君给宰了?”
太史伯毫不畏惧,淡淡地回应道:“等我写完,你自然就知道了。”
过了阵子,太史伯把事情记好了,崔杼拿过竹简一瞅,差点没气晕过去,只见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夏天五月,崔杼把国君给杀了。”
古时候,当官的绝对不能对皇帝下手,要是真这么干了,史书上就会写上“杀君”,这就是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的反叛。
崔杼瞅见那几个字,火一下就上来了,他冲着太史伯吼道:“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赶紧给我改了,要不然,你就到地下去陪国君吧。”
太史伯毫不犹豫地摆了摆手,直言道:“要杀便杀,历史的记载可不能随意篡改。”
崔杼火了,他一拍桌子,直接就让太史伯没了命。
太史伯离世后,下一任史官会不会乖乖听崔杼的话,去篡改历史记录呢?答案是没有!
那时候的当官规矩是,哥哥死了弟弟上。太史伯去世后,他的弟弟太史仲就接过了哥哥的班,继续负责记录历史。
太史伯写的那份竹简,被崔杼给弄坏了。太史仲呢,他又重新写了一份。崔杼拿过来瞅瞅,结果还是那句话:“夏天五月那会儿,崔杼把国君给杀了。”
崔杼一下子觉得既生气又觉得好笑,他便问太史仲:“你清楚你兄长是怎么没了的吗?你就不怕自己也会没命?”
太史仲答道:“干太史这行,就不能怯懦怕死,一旦怕了,那就没法记下真实的历史了。”
崔杼一听,点了点头,“行,你这人有胆量,我挺欣赏你的。不过,你还是去下面跟你哥哥团聚吧!”
太史仲离世了,是史书里记载的那句话导致了他的离去。
太史仲离世后,太史叔接上了他哥的班。太史叔跟他两个兄长一样,还是照实写下了崔杼杀掉国君的事情。崔杼一看,这家人,真是一个接一个的倔强,都爱跟事实较劲。
结果,太史叔也遭到了崔杼的毒手,没了性命。
太史叔离世后,他弟弟太史季接过了兄长们的担子,继续担任了史官一职。
太史季接着记录这段历史,心里明白崔杼迟早也会要了他的命。
把竹简交给崔杼后,他说了几句心里话:“你企图靠杀人来掩盖真相,那根本没用。你杀的人越多,这段历史就越会被记在史书里,留给后人评判。就算我不记录,也总有人会去做。你就算杀了我这个太史,历史就能消失吗?不,真相还是会流传开来。你每多杀一个人,就显得你更加残暴。你,终究改不了这段历史。动手吧,来杀我。”
最终,崔杼只好对太史季叹了口气,说道:“我不会要你的命。我揽下这罪名,其实是为了保住齐国的江山。我觉得,以后读历史的人会明白我的难处。”
崔杼讲完后,就让太史季直接回家了。
四兄弟因为同一件事情,结果三个都先后离世,唯独最小的太史季幸存了下来。正因为这样,我们现在才有机会在史书上读到“崔杼杀害国君”这段记载。
在这段历史记载里,咱们能瞧见那个荒唐透顶的齐庄公,还有那个能忍又霸道的崔杼。说到为了记下真事儿,连命都不要的太史家三兄弟——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还有太史季,他们面对死神时,那叫一个毫不犹豫。
另外,齐庄公和崔杼这两个君臣的故事也警示我们,因为女人而争强好胜、互相嫉妒,这可是自找麻烦的笨办法!
这两个人,一个心里想着除掉对方,另一个也打算反过来干掉对方,就因为一个美女,这真的划算吗?在他们眼里,这事儿可能还挺值!
这可能就是历史独有的吸引力吧。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品酒聊豪杰,学史懂权术。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