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1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年份。那时候,日本人直接闯进了我们东三省,把东北给占领了。
就在大伙儿心里头难受的时候,日本人又跑到上海,搞出了那个“一二八事变”。这么一来,有名的淞沪抗战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在这次跟日军拼得你死我活的恶战中,爱国大将蔡廷锴领着19路军的兄弟们跟敌人玩命地干上了,刀光剑影,打得不可开交。他还使出了自己琢磨出来的凳子打法,把敌人给打退了。就因为这场硬仗,蔡廷锴的名字在国内外都响当当了。
【一、先东北再上海,日本忘中华心不死,一猛将挺身而出】
不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紧接着的一二八事变,这两个事件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真的让人不得不琢磨,日本人心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日本人为了搞一个听话的国家而故意闹出来的事儿,他们打算借这个由头成立满洲国。可没想到,这事儿根本瞒不住,他们的鬼点子很快就遭到了国际上的大声反对。
看到局势对自己不利,为了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开,狡猾的日本人在上海又故意挑起事端,搞出个大动静。
日本人想搞事,就搞了个“两步计划”。头一步,他们派了个女间谍叫川岛芳子,还带着几个日本和尚,跑到上海租界那最热闹的地界儿,故意找茬儿,想惹出点儿流血打架的事儿来。
因为这事儿,日本人紧接着实施了他们的第二步行动,那就是直接吓唬上海那边,让他们必须答应四个强硬要求:一是得道歉,二是得解散所有抗日组织,不然就得挨收拾。这就是淞沪抗战实实在在开始的那一幕。
没过几天,上海局势那叫一个瞬息万变。因为事情来得太快,当局根本来不及有啥动作。在日本军队的强压下,他们竟然破了自己的原则,说要妥协让步。
一听说政府让步,老百姓们火冒三丈。就在这时,一位勇敢的将军冲到了人群最前头,拼命阻拦冲过来的日本兵。这位将军就是蔡廷锴,那时候他是国军19路军的头头。
蔡廷锴老家在广东,1892年在罗定呱呱坠地。
蔡廷锴小时候挺不容易,因为妈妈很早就离开了他。他那时候,书没读完就去干活了,一会儿种地当农民,一会儿又学做裁缝。这些经历让他变得特别坚强,心里头也总是想着要出去闯闯,见见世面。
1908年的时候,16岁的蔡廷锴刚结婚没多久,有次碰巧走出老家,他二话不说就决定去当兵,从那以后就没再回过老家。
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蔡廷锴不光参与了北伐,还在中原大战里打出了大名堂,由此在国军里站稳了脚跟。到了1930年,他已经当上了第19路军的领头人。
【二、蔡廷锴带19路军勇敢反攻日军,逼敌人连换主将】
一二八事变那会儿,蔡廷锴正指挥着19路军在京沪线上执行警戒任务,随时准备出动。
就在国军一再退让的时候,日本人提出了一个非常过火的要求,他们想让十九路军后退15公里。
这要求听起来简直离谱,要是咱们往后撤,那日军肯定瞅准机会,趁着城里没防备直接冲进来。这样一来,整个上海城怕是要被日本人给全端了。
可没想到,上面竟然点头同意了,直接命令19路军撤退。
看到上头一点骨气都没有直接妥协,蔡廷锴气得浑身发抖。他豁出去了,不听从那个命令,斩钉截铁地说:“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咱们中国的地界,十九路军那也是咱中国的队伍。小日本要是敢太过分,欺负到咱们头上,咱们军队誓死也得跟他们干到底!”
这些话声响亮,震撼人心。
蔡廷锴心里早就有数,中日之间迟早得干上一仗,老是让步没啥用,还不如早点动手反抗呢。
接下来,蔡廷锴的预料成真了,没多久日军就急着要大举攻打上海。
形势越来越紧张,蔡廷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立马拉上蒋光鼐、陈铭枢等几位将军,一块儿站出来说要抗日。他们大声宣布,要用那种啥都不怕的牺牲精神,打败所有敌人,拿起枪就去打日本鬼子。
1月28日那天,淞沪抗战一打响,日军就立马集结了大批兵力,开来20多辆装甲车,大摇大摆地闯进了上海的地界。19路军呢,早就在闸北那边做好了准备,日军一来,就被打了个手忙脚乱。
从早到晚,战斗一直没停,闸口那边烟雾缭绕,整个场景都被火药味笼罩。当地的图书馆也被炸成了废墟,这场战斗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就算环境再恶劣,19路军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退缩,一直拼到反击成功。
闸北那场战斗,让日本人头一回见识到了19路军的厉害。他们火冒三丈,一遍遍加派援兵,还增派飞机来帮忙,就是想把19路军给打退。
可日本人仍旧低估了中国人的抗日决心,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战士们没有一个选择逃避,都抢着往前冲,一直跟敌人死磕到底。
到日军第三次加强兵力后,他们的总人数已经涨到了9万多。而19路军和其他军队联手,人数却减少到了大约5万。
我方人少对方人多,我方实力弱对方实力强,敌人那边有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我们这边只有各种杂七杂八、来自不同国家的枪支弹药。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战士们那种不顾一切、全情投入的精神。
打了好几天的仗,19路军士兵们累得不行,马也跑不动了,子弹快打光了,粮食也快吃完了。
但这有啥大不了的?子弹打光了,咱们就直接冲上去跟敌人拼刺刀,战场上到处都是血。日本鬼子被咱们战士的英勇给镇住了,心里头慌得不行,短短一个月,他们竟然换了四次指挥官。
【三、蔡廷锴下令:对日军不用讲人道,矮个子日军死得惨不忍睹】
在这场不容易打的仗里,蔡廷锴将军冷静地带领大家打仗,同时他还琢磨出了对付敌人弱点的“凳子战术”。
打仗那会儿,他让战士们挖的战壕特别深,深到没法直接站着射击。于是,大家就在战壕里放些小板凳,踩着小板凳往外开枪。这么做,就是为了故意把敌人给吸引过来。
对方没察觉到这是个计谋,等他们一股脑儿冲入战壕,才发现19路军早就搬着凳子,溜达到了十里远的地方。这一手玩得真漂亮,简直就像山里头打猎的套路一样巧妙。
得知道,日本士兵历来个子不高,等他们跳进战壕后,才发现中计了,这时候再想爬出去可就费劲了,他们只能等着被俘虏。
当看到那些矮个子日军密密麻麻地像潮水般涌进战壕,蔡廷锴果断下令,对他们不用客气。几声枪响后,整个战壕里日军的惨叫声四起,到处都是他们的哀嚎。
蔡廷锴带着19路军,用了个挺妙的法子,干掉了不少日本鬼子,这样一来,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在这次紧张刺激的局部战斗中,蔡廷锴带领的中国士兵毫不畏惧,果断地向日军发起反击,给了他们狠狠一击。
这场战斗打了一个月,后来日军悄悄过了浏河,两边就签了《淞沪停战协定》,淞沪抗战就算这么结束了。
打完这场仗,蔡廷锴在军队里一下子火了。日本人心里也明白过来,想轻松打败中国,那简直是做梦。他们要面对的,可不光是一个蔡廷锴,而是成百上千个像蔡廷锴这样的勇士!
后续:时间过得真快,以前那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早就没了影儿,现在的上海还是一样的热闹,灯红酒绿,歌舞不断。
以前啊,日本军队大规模进攻的时候,还好有蔡廷锴这些爱国的将军们拼命守护上海,不然的话,上海可能早就变得认不出来了。
上海能有现在的繁华,国家能有今天的强盛,全靠那些爱国的将士们用生命去捍卫。他们真的是最伟大的人,值得咱们后人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