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在刘少奇准备访问东南亚之前,王光美根据外交部的指示,先去上海忙起了出国的准备工作。要走的那天,王光美碰见了毛主席,他们两家平时关系挺好的,所以王光美挺关心地问毛主席:“上海这边有啥要帮忙的吗?”
王光美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毛主席的夫人那时正在上海休息。而她呢,正好也要去上海,所以要是毛主席想给家里人捎个口信或者写封信,她就能顺手帮忙带过去。
听说王光美要去上海,毛主席就跟她说,想让她帮忙带封信给在上海养身体的老婆。王光美一到上海,立马就去找了毛主席的老婆,把信给了她。
第二天,毛主席的夫人请王光美到家里来玩,她拿出一封毛主席昨天写给她的信,递给王光美说:“这信是主席写给家里的,不过里面也顺带提到了你。你瞅瞅主席是怎么夸你的。”
王光美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发现主席在信中这样写道:“你跟王光美说一声,她管李讷叫同志,这样不太好,毕竟李讷是咱们的子侄辈。”
李讷是毛主席的亲闺女,而王光美呢,是毛主席的好朋友也是好同事。按说,王光美管李讷叫声“闺女”或者啥的,那才合适。但奇怪的是,她偏偏管李讷叫“同志”。这就让人纳闷了,王光美为啥要这么叫李讷呢?
刘少奇的儿子毛毛对自己的专业不太感冒,所以在学校老走神,学东西也提不起劲。毛毛其实挺聪明的,也爱学习,但看到成绩单不理想,心里挺不是滋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毛毛就跟老爸刘少奇说了,自己想换个专业试试。
刘少奇不但没点头答应,反而把毛毛好好训了一顿,告诉他得专心学习,别想走捷径或搞特权。没多久,刘少奇的另一个娃涛涛考上了清华,学的是自动控制,但他也想换专业,于是去找老爸刘少奇商量,希望能得到支持。
很明显,毛毛和涛涛最后的结果没啥两样,刘少奇就是不肯答应让他们转专业。
涛涛对外语简直着迷了,心里头想换专业的念头现在强得不得了。看到涛涛这么纠结,毛毛赶紧给他支招:“你知道吗,咱爸妈最信服毛主席的话了。要不你去跟毛主席表达表达你的想法,要是主席点头了,爸妈那边肯定也就没问题了。”
涛涛和毛毛两人都住在中南海的大院子里,他们常常和毛主席家里人打交道。涛涛和毛主席的小闺女李讷挺熟的,于是他就跟李讷聊起了自己想换个专业的事儿。
李讷晓得涛涛身子骨弱,现在学的这个专业对她来说确实负担挺重,想换个专业也是能理解的,于是她就把涛涛的情况跟毛主席说了。
毛主席对这事儿特别上心,还专门给刘少奇写了封信,说希望他们能顾及到孩子的身体状况,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挑个专业学。
刘少奇和王光美认真读了毛主席的信后,就把涛涛叫过来,跟她说,年轻人嘛,得多历练历练,不能一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再说,换个专业也不是啥了不起的大事,怎能为了这点小事去打扰毛主席呢?
毛主席因为涛涛的情况,专门给刘少奇夫妇寄了封信。这样一来,刘少奇夫妇也得给毛主席回个信。在回信里,王光美是这样写的:“涛涛拜托了李讷同志,让她跟您说说这事儿……”
王光美在给李讷写信时,直接用了“同志”来叫她。这是因为王光美心里特别敬重毛主席一家,而且那时候李讷已经是共青团的一员了。所以,王光美觉得,用“同志”来称呼李讷,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李讷作为晚辈,毛主席觉得王光美叫她“同志”很不合适。从这里能看出,毛主席和刘少奇在教育子女上有共通之处,他俩都不让孩子搞特殊,也不会因为自己是领导,就让孩子高人一等。
在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下,他的孩子们都学会了保持谦逊,做事不张扬。毛主席离开后,他们更是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不太喜欢接受记者的访问,更不会借着毛主席的名义去干任何事情。
李讷后来讲道:“我爸确实挺了不起的,但我吧,就很平凡,就跟路上的大伙儿没啥两样,这有啥好显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