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新事件 ■素材:周建国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时光回到1979年的春天,安徽省宿松县杨桥村里,油菜花开得正旺,一片金黄的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建国,建国!”王婶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只见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我正在田埂上收拾农具,听到喊声抬起头来。我叫周建国,今年22岁,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要本分做人,踏实过日子。虽然我读书不多,但种田的本事却不差,年纪轻轻就能种出村里数一数二的水稻。
“王婶,这么着急找我啥事?”我放下手中的锄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王婶走到我跟前,压低声音说道:“你表哥托我办一件事。这不,林家镇卖布的林老板家有个闺女,今年二十岁,长得可水灵了。你表哥想让我去说说媒。”
我有些疑惑:“那找我干啥?”
“你表哥在县城供销社上班,这不是走不开嘛。他想请你替他去相亲。”王婶眨了眨眼睛。
我一听就急了:“这可使不得!骗人的事我可不敢做。”
“哎呀,这怎么能叫骗人呢?”王婶连忙解释,“你和你表哥长得那么像,谁能看出来?再说了,就是见个面,说说话,又不是真结婚。”
我还在犹豫,王婶又说:“你表哥说了,要是这事成了,他重重谢你。再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趁这机会,也长长见识。”
正说着,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声。我表哥周大刚骑着二八大杠,风风火火地来了。他在县城供销社上班,是我们村里少有的“干部”,平日里穿着白衬衫、藏青色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
“建国!”表哥把自行车往地上一撂,大步走过来,“王婶和你说了吧?这事你得帮我。”
我还是摇头:“哥,这不合适。”
表哥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放心,就是见个面。要是不成,我也认了。你就当帮你哥我一回。再说,你看看你,整天在地里刨食,也该找个媳妇了。”
被表哥这么一说,我心里的抵触少了几分。确实,我和表哥从小一起长大,情同亲兄弟。他有难处,我不帮谁帮?
“那。。。行吧。”我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王婶高兴地说:“就这么定了!明天上午,你去林家镇的‘长春布庄’,就说是来相看林老板家闺女的。”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换上表哥借给我的中山装,还用清水把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这还是我头一回穿这么体面的衣服,走在村里的泥土路上,浑身都不自在。

林家镇离我们村有十里地,我骑着表哥的自行车,一路上忐忑不安。路过一片池塘时,我停下车,照了照水面上的倒影,总觉得自己像个假冒的。
长春布庄在林家镇最热闹的街上,是一间不大的店面,门口挂着各色布匹,在春风中轻轻飘动。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布庄的门。
“欢迎光临!”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
抬头一看,我愣住了。柜台后站着一个姑娘,穿着藏青色的布衫,扎着马尾辫,皮肤白皙,眉目如画。她正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我,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我心跳突然加快,一时间竟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位同志,买布吗?”姑娘问道。
我这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来找林老板的。”
姑娘笑了:“我爹出去进货了。我是林巧云,有什么事找我就行。”
“我是。。。是周大刚。”我硬着头皮报出表哥的名字,“是王婶介绍来的。”
林巧云脸上微微一红,显然知道我来的目的。她低头整理布匹,小声说:“先坐会儿吧,我给你倒杯茶。”
我在布庄的木凳上坐下,看着林巧云忙碌的身影,心里越发不安。她端来一杯茶,香气袅袅,是上好的碧螺春。
“听王婶说,你在县城供销社上班?”林巧云坐在对面,轻声问道。
我点点头,努力回忆表哥平时的样子:“是啊,在五金科。”
“那一定很忙吧?”
“还行,就是经常要出差。”我继续编着。
林巧云似乎对我的回答很满意,又问了一些家常。我战战兢兢地回答着,生怕说错什么。但随着聊天的深入,我发现林巧云不仅长得漂亮,说话也温柔体贴,让人如沐春风。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发现自己渐渐放松下来,甚至有点享受和她交谈的感觉。她谈起布庄的生意,谈起镇上的变化,谈起对未来的期望,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书香气。
“你很喜欢读书?”我问道。
林巧云点点头:“嗯,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虽然在布庄帮忙,但我希望以后能当个小学老师。”
我不由得感叹,这姑娘不仅人长得好看,还这么有见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巧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每天清晨,我上山干活时,她都会给我带一个煮鸡蛋和一块红薯饼。有时候我干到太阳落山,她就提着饭盒送晚饭来,还给我带一壶热茶。
记得有一次,我在田里除草到天黑,她提着马灯来找我。月光下,她的身影在田埂上摇曳,像极了当年在布庄初见时的模样。
“建国,你说我们这样的缘分,是不是就是命中注定的?”巧云靠在我肩上问道。
我想了想说:“也许吧。要不是当初替表哥去相亲,我可能这辈子都遇不到你。”
巧云轻轻笑了:“其实那天我一眼就看出来你不是在供销社上班的。”
“啊?”我吃惊地看着她,“为什么?”
“你的手。”她抚摸着我粗糙的手掌,“这是种地的人才有的手。当时我就想,这个人虽然在撒谎,但一定是个实在人。”
听她这么说,我既感动又惭愧:“对不起,当初骗了你。”
“傻瓜,”她靠得更紧了些,“要不是你撒这个谎,我和巧月的生活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说起巧月,她和表哥的日子过得也很甜蜜。表哥在供销社工作,经常能拿到些稀罕物件。每次回村,都会给巧月带些花布或者零嘴。巧月虽然性格活泼,但心思细腻,把供销社家属院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在院子里种了不少花。
去年过年,两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表哥喝了点酒,感慨地说:“要不是当初让建国替我去相亲,我们两家哪有今天这样的福气?”
巧月在一旁打趣道:“是啊,要不是建国哥撒谎,我可能就嫁错人了。”
我们都笑了起来。确实,这场始于谎言的姻缘,却成就了最真实的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巧云的感情越发深厚。她不仅把布庄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总是鼓励我尝试新的种植方法。在她的支持下,我开始大面积种植水果,每年的收成都比上一年好。
巧云说:“建国,你看那些果树,刚开始种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可是只要用心培育,总能有好收成。咱们的感情不也是这样吗?”
我点点头。是啊,就像那些果树一样,我们的感情也在岁月的滋养中,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今年开春,巧云有了身孕。每天看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我就感到无比幸福。表哥和巧月也有了个大胖小子,整天在村子里跑来跑去,给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没有答应替表哥去相亲,如果没有那场乌龙,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一个谎言,一场相遇,却让我找到了此生最珍贵的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熟睡的巧云,我总是感慨万千。生活就像织布一样,看似杂乱的线条,最终却编织成了最美的图案。那些曾经的误会和曲折,都成了这幅图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外面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巧云恬静的睡颜上。我轻轻握住她的手,心中充满感激。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不仅包容了我的谎言,还用她的真诚和温柔,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都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还会忍不住感叹:那一场充满误会的相亲,竟成就了我们一生最美的姻缘。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吧。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相守,和平淡中的真情。但正是这样的感情,才最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才最值得我们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