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坑(二):品种

农艺大师 2025-02-18 14:18:39

对于规模的理解,是需要有实际的体会时才会有深刻的感受,有一位朋友说得好,当你感觉力不从心时,那就是太大了。然而造成力不从心的原因的因素是很多且多个方面的,但规模一定是最能够放大某些细小的导致的经营上的困境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因为规模是造成经营者可控能力下降的最直观原因,当你的规模不得不依靠其它人的参与时,力不从心的感觉有时不仅仅是来自于种植经营的内容本身,还来自于最能动的因素,即人员的本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什么样的规模才是适合的本身就很难,换言之,寻找理论上的最优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影响规模的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直在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规模的认识依然需要有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土地资源外,另一个重点被关注的是品种,特别是新品种。新品种是机遇,新品种也是一个坑这样的认识,在种植业的朋友中是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在水果种植行业很多人认为品种特别是新品种成为种植的一个大坑,关键在于育苗商人的炒作,比如前几年在红美人很火后,对于甘平的炒作,或是后来的明日见等,确实让一些种植者掉进了坑里,至少我所见到的种植甘平的没几个是成功的。当然也有好的例子,如沃柑的发展,成就了如武鸣的沃柑之乡。

水果是新品种炒作比较热闹的行业,一方面水果种植需要时间,从种植到投产需要几年时间,另一方面,一个新品种的知晓度或市场的热度起来的时间比较快,一般1-2年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这种时间差使得新品种在早期的赚钱效益非常明显,当一个新品种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并在品质上明显优势时,就能够形成巨大的产业并持续较长时间的高利润期,而早期引种的就有着明显的赚钱效应,我认为沃柑、阳光玫瑰就是这样的品种。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新品种都具有这样的市场潜力,也不是每一个品种者适合于形成产业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市场默默地淘汰掉,于是对于什么是最好的品种也就成为了新入行农业的第一问,也是我听到最多的问题。

关于水果品种,我曾经写过一个系列(闲谈水果品种)系列文章,共四篇,在这个系列中,我对三个特殊的品种类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品种选择的个人看法:闲谈水果品种(四):关于品种选择。在这个系列里,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这三类水果品种的差异与特殊之处,因为当你的市场定位与品种的市场定位不一致时,我认为你就掉进了品种的坑里。如要详细了解这方面内容,我建议阅读闲谈品种系列文章。

品种成为坑的第二大因素是技术层面的。核心在于生态适应型方面,这里包括包括南方的品种到北方,或北方的品种到南方(温度)、干旱生态型与湿润生态型之间的(湿度)、土壤类型差异(PH值)的等等,从而会发生冻害(热害,主要开花期温度高造成异常高温危害)、需冷量不足、生长过旺(雨水与温度)、病害严重、PH值不适、品质变化等等的栽培性问题,有些朋友看到某地某品种种得好,就天然地认为自己所在地也能种。这些因为生境的变化而导致的生长的改变,往往需要通过更为精细的管理才能弥补,有些甚至技术手段都很难,从而造成栽培上的问题,不仅成本变高,而且预期变差。

关于生态型而失败的例子非常多,最为典型的是大樱桃的种植。我所在的地区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至少有十几个主体引种过来自于山东的大樱桃,有来咨询过的,有自己听山东朋友说可以种的,有种山上的,平地的,然而无一例外全部失败。当然还不时有人提及,我的观点是,生态不适应的品种就不要种,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了很多例子,难道你真能如吒儿那样,由你不由天?比如清扬老师刚发了篇《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顺天时应地利才是农业的正确出路。

第三位的是品种的管理要求与现实之间的不匹配。一般来说每一个品种都有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而当栽培技术管理不到位时,会导致种植上的困境。这里一方面是品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着如规模过大、立地条件不佳、管理人员不够等其它方面的原因。管理的不匹配核心在种植者自己,种植者往往会忽视种植过程相应的投入与要素问题,而是简单的认为别人能种好,自己也能种好,这种情况下,一些管理要求较高的品种就成为了坑。很多时候,我能够从种植者的从业经历,其所能够拥有的人员或当下的管理水平,就能够判断出该适合种什么样的品种。比如对于一个山地果园,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选择阳光玫瑰这样的品种就相当于给自己挖了个坑。

第四个坑是多品种种植。很多人对于种植各种各样的品种,特别是四季有果有一种天然的喜欢,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种植四季多品种的果园,往往都陷入产量不足,投入多,管理不到位,最后无耐失败的境地,真正的能够把多品种战略做好的果园并不多,理论上需要有强大的管理团队,较高的产品溢价,以及相应较大的规模面积。当规模面积不足,管理能力跟不上,多品种战略就成为效益低下的核心原因。我自己曾经经营过一个果园,最初也是种了很多品种,然而最后真正能够来钱的就是靠巨峰与脆冠二个单品,从多品种转为单一品种不仅浪费了我好几年时间,也使得赢利也晚了两年。

我认为在当下,多品种种植的门槛是较高的,并不是想种就种,不考虑现实条件的情况下,多品种并不是一个经济的品种选择方式。

第五个坑是不停的换品种,即所谓的追求新品种。在我看来,换品种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决定,因为换品种是需要成本的,不仅是花费引种的费用,而且还占用很大的时间成本,当换品种比例过高时,会直接影响正常的产出,对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种植的过程中,坚持明确的主栽品种是保障果园经济的最大依靠,当没有主栽品种时,是会对果园的品牌与销售带来明显的影响,当然这样的感受往往需要亲身经历后才会有深刻感受。从现实的情况下,掉到引种的坑里的也不在少数,虽然情怀可佳,但毕竟果园经营的首要任务是赚钱养家。

对于现有的果园的品种问题,我在《换种思路种水果(三)你是否真的需要新品种》这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我的观点依然是,是否需要或换品种,应该与生产的目标是否需要来确定,毕竟我们所面对的品种,曾经都是新品种,而消费者对于水果产品的认可,来自于其产品的品质。

在现实中,很多人因为看到一个好的品种,而萌生去从事农业的想法,而有些朋友是因为有一块土地,有了进入农业的条件才投身农业中,在土地与品种的关系的认识上,我也写过一篇《新建果园:先有地还是先有品种的思考》,可推荐看看。

品种作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要素之一,确实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的生产方向,因此慎重地对待与选择品种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种植之前的功课做得多一些,在品种上掉抗的几率就会少一些。

感谢阅读!

0 阅读:0

农艺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