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我读高三,隔壁寡嫂每天煮面给我补身体:直到20年后我才明白

涧下说商业 2024-11-29 06:15:37

■作者:涧下水长流 ■素材:马建军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的冬天特别冷,那时候我还在临海县第一中学读高三。说起我们临海县,那可是个靠山靠海的好地方。我家住在县城西边的沙洲村,是个小渔村,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县城。

我叫马建军,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村娃。我爹常年在外打工,说是要挣钱给我交学费。我娘有哮喘病,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里种点菜、养几只鸡。我们家虽然穷,但我从小就爱读书,成绩一直都不错,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县城重点中学的。

说起我们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住在我家隔壁的张巧云嫂子。巧云嫂今年32岁,是个寡妇。她男人阿根哥两年前出海打渔时遇到台风,船翻了,人就再也没回来。巧云嫂膝下无儿无女,一个人住在那栋老房子里。

我从小就认识巧云嫂。记得小时候,每次我被村里的熊孩子欺负,巧云嫂都会冲出来,叉着腰骂那些孩子:“你们这些小兔崽子,欺负建军是不是?看我不告诉你们爹妈!”那些孩子一看巧云嫂来了,都吓得撒腿就跑。巧云嫂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建军啊,别怕,以后有嫂子罩着你!”

那时候我不懂事,只知道巧云嫂对我特别好。每次我考试考第一,她比我娘还高兴,总要炒两个菜请我去她家吃饭。我娘说巧云嫂命苦,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让我多照顾照顾她。可我那时候哪懂这些,只知道巧云嫂做的菜特别香。

上了高中后,我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县城。山路崎岖,冬天特别难走。那时候没有手电筒,我就捡些干树枝,用火柴点着,一边照路一边赶路。有时候下雨,树枝都湿了,我就只能摸黑走。

记得那是1982年的腊月,天特别冷。我那天凌晨四点就起床了,想着赶早些去学校,好把前一天没做完的作业补上。刚出门,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从巧云嫂家飘来。

我心想:这大冷天的,巧云嫂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正纳闷着,就听见巧云嫂在喊:“建军,来嫂子家吃碗面再走!”

我一开始还不好意思,但巧云嫂硬是把我拉进了屋。她家的堂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正在桌上冒着热气。面条上卧着一个溏心蛋,上面还撒着香葱花。

“快趁热吃,我刚煮好的。”巧云嫂说着,又往我碗里加了一勺辣油。

那碗面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热腾腾的汤汁,筋道的面条,还有那个流黄的溏心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巧云嫂还笑我:“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从那天起,巧云嫂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给我煮面。有时候是阳春面,有时候是打卤面,有时候还会放些肉丝。我问她哪来的钱买这些配料,她总是说:“你别管,嫂子有办法。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

可是好景不长,村里很快就传开了闲话。都说巧云嫂一个寡妇,天天给我煮面,肯定是对我图谋不轨。有人说她是想给自己找个倚靠,还有人说她是想霸占我这个“读书郎”。这些话传到我娘耳朵里,可把她急坏了。

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娘把我叫到堂屋,欲言又止地说:“建军啊,你也大了,该懂事了。巧云嫂是个寡妇,你以后少去她家吃饭。”

我听了这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说:“娘,你别听村里人瞎说。巧云嫂把我当弟弟看,她就是心疼我早起赶路辛苦。”

我娘叹了口气:“傻孩子,你懂什么?现在你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村里人万一传些不好听的,你让巧云嫂的名声往哪搁?”

我知道我娘说的对,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又闻到了面条的香味。我正想着要不要去吃,巧云嫂已经端着面碗站在了我家门口。

“以后面就放在你家门口,你吃完把碗放在这里就行。”巧云嫂说完就走了,连个眼神都没给我。

我知道她是听到了村里的闲话,所以才这样。可是第二天,门口依然会出现一碗热腾腾的面。有时候是清汤面,有时候是打卤面,有时候还会放个荷包蛋。就算下雨天,面碗上也会盖着一个油纸伞,一滴雨都淋不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心里对巧云嫂既感激又愧疚,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那个雨夜,我发起了高烧。

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躺在床上浑身发抖,温度一直往上窜。我娘又犯了哮喘,咳得厉害。突然,我听见有人在外面喊:“建军,建军!”

是巧云嫂的声音。

我强撑着爬起来开门,就看见巧云嫂浑身湿透地站在雨里,手里还提着一个药袋。

“我听说你发烧了,赶紧去镇上给你买了退烧药。”她气喘吁吁地说。

我娘这时候也出来了,看见这一幕,眼泪就下来了:“巧云,你这是何必呢?”

巧云嫂突然跪在了地上,雨水顺着她的脸往下流:“大嫂,求求你让我照顾建军这最后一个月。等他高考完了,我就不管了。”

我娘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只见巧云嫂哽咽着说:“大嫂,你不知道,阿根临死前托梦给我,说让我一定要照顾好建军。他说建军是咱们村最有出息的孩子,一定要帮他考上大学。。。。。。”

那天晚上,我发着高烧,迷迷糊糊地听见巧云嫂和我娘在说话。巧云嫂说:“大嫂,我知道村里人怎么说我。可我就是想看着建军考上大学,了却阿根的心愿。”

我娘说:“巧云啊,你这些年也不容易。我知道你是好心,可你也要为自己想想啊。”

“大嫂,你放心,等建军考完试,我就嫁到海边去。早就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是个开渔船的。”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原来巧云嫂一直在操心,而我却连一声感谢都没说过。

那天之后,我更用功了。每天凌晨吃完巧云嫂煮的面,我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村里人的闲话渐渐少了,因为大家都看见我的成绩在不断进步。

高考那天,我刚走出家门,就看见巧云嫂站在门口,手里还是那碗热气腾腾的面。

“建军,今天是最后一碗了。”她笑着说,眼睛里却有泪光在闪。

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因为昨天我就听说她已经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准备高考完就嫁去海边。

那碗面,我一口气吃完了,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嫂子,等我考上大学了,一定要请你吃饭。”我说。

巧云嫂摆摆手:“别说这些了,快去考试吧。记住,要考出好成绩来。”

就这样,我踏上了去考场的路。那是我最后一次吃到巧云嫂煮的面,因为等我考完试回来,她已经走了。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2002年。这些年,我在上海当了一名医生,每年过年才回老家。每次回去,我都会问问巧云嫂的消息,可是村里人都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这天,我在医院查完房,护士小张急匆匆地跑来:“马医生,急诊室来了个病人,好像是您老家那边的。”

我赶紧跑去急诊室,刚到门口,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护士:“不用找马医生,我自己来看病就行。。。。。。”

那声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推开门一看,果然是巧云嫂。只是二十年后的2002年,我已经在上海的一家三甲医院当了主治医师。这些年,我一直想回老家看看,可是医院太忙,总是抽不开身。直到那天接到我娘的电话,说巧云嫂得了重病,住在县医院。

我请了假,连夜赶回临海。县城的变化很大,但那条通往沙洲村的山路还是老样子。我打车到县医院,远远就看见我娘在住院部门口等我。

“建军,你可算回来了。”我娘拉着我的手,眼泪就下来了。

“巧云嫂怎么样了?”我急切地问。

我娘叹了口气:“医生说是肝癌晚期,能不能熬过这个月都不知道。”

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走进病房,就看见巧云嫂躺在床上,瘦得脱了形。她见我来了,还是像以前那样笑:“建军,你可算来看嫂子了。”

我强忍着泪水,走到床前:“嫂子,我这就给你安排转院,上海的医疗条件好。。。。。。”

巧云嫂摆摆手,从枕头底下抽出一封发黄的信递给我:“建军,这些年我一直想把这封信给你,可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我打开信,是巧云嫂的笔迹:

“建军:

等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已经考上大学了。其实我有个秘密一直没告诉你,你二伯——就是阿根,临终前最后悔的就是没能让自己的儿子上大学。他让我一定要帮你圆这个梦。那些年给你煮的面,都是用你二伯留下的救命钱买的原料。我知道这钱要是存着,说不定能救我一命,但我觉得帮你上大学更重要。

其实我们是一家人,你二伯就是你爹的亲弟弟。只是因为早年的一些误会,两家才断了来往。我嫁给你二伯那年,他就经常提起你,说你是咱们家最聪明的孩子,一定要让你上大学。

我知道这些年村里人怎么说我,可我不在乎。我就想看着你成才,了却你二伯的心愿。那年说要嫁去海边,其实是骗你的。我怕你知道真相会有负担,所以一直瞒着你。

现在你已经是大医生了,我也该放心了。。。。。。”

信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原来这二十年,我一直以为是邻居嫂子的照顾,竟然是至亲骨肉的牵绊。原来那些可口的面条,竟是用救命钱煮出来的。原来巧云嫂不是什么外人,而是我的二伯母。

此时,巧云嫂虚弱的声音传来:“建军,这些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吃一顿你做的面。。。。。。”

我冲出病房,直奔医院食堂。我要给巧云嫂煮一碗面,就像她当年给我煮的那样。

等我端着面回到病房,巧云嫂已经闭上了眼睛,嘴角还带着那抹熟悉的微笑。我跪在床前,泪如雨下:“二伯母。。。。。。”

0 阅读:0

涧下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