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马懿的家族,已经不能用一个“差”字来概括了。司马懿的家族是一个标准的官宦世家,身为宰相,又是曹氏的核心人物,三世为君,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耀,但也是一种危险。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谨慎和有耐心的人,他把一个官员的素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对上司百依百顺,对下属宽厚仁慈。
最聪明的政客都是演员,曹操的演技要远远超过司马懿,不过司马懿之所以能赢曹操,那就是因为他的冷静和伪装,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明明知道司马懿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却始终没有动手的原因。低调、谨慎、耐心是司马懿成功的重要武器,司马懿的后人也受到他对权力、对利的崇尚。司马懿是个很在意名声的人,虽然灭掉曹爽后,他的权势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司马懿却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家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野心和贪婪都传递到了自己的后代身上。司马懿自己也许不愿意去谋反曹家,但是他的后人就没有这种顾忌了。
政客们都是野兽,而野兽的后裔又怎能成为素食者?司马懿重视自己的名声,而他的后人,则更注重于家族的利益,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家世,更是因为他的道德观念。父母的价值观念与言语行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后代所模仿、继承、修正与抛弃。司马懿的后人,继承了他的智慧,却抛弃了他的名声,这并非司马懿故意培养出来的,他的后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毕竟,就算是文人,也有可能培养出一些好色之徒。一个人的一切,虽然不是完全由他自己决定的,但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龙生龙、凤生凤,正是我们所熟悉的等级制度。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时候,龙也会生出小鼠,凤凰就会变成一只小孔雀,而家鼠所生的孩子,也会变成鲤鱼跃龙门的。司马懿真的门风不好?其实也不错,他的后人也不过是遗传了他的聪明与精明而已,若说讲究阴谋诡计的家族就会失德,那自然是不现实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腥风血雨。诸葛亮出身于一个文人家庭,他的智慧和谋略都不逊色于司马懿,他对自己的名声和名声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司马懿。
而且,诸葛亮比司马懿要重感情多了,白帝城托孤,对刘禅忠心耿耿,对刘家忠心耿耿。诸葛亮是一个很好的文官,他有智慧,有忠诚,有这两个优点,他才能得到皇帝的青睐。诸葛亮在蜀汉的位置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其身份还在司马懿之上,而诸葛亮是真正意义上的蜀汉领袖,他所做的一切,无疑是最辛苦的。但他对名利的追求,却让他成为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诸葛亮在他生下诸葛瞻的时候,差不多四十六了,对他的儿子说:“现在八岁了,聪明而又聪明,只恨他太小,不能用。”
很多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就不懂事,但诸葛亮更是怕自己的儿子太过成熟,或许是因为“慧极必伤”,诸葛亮才会在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封《诫子书》。诸葛亮和司马懿不一样,他的《诫子书》中处处流露出要诸葛瞻修身养性,正德明志的意思,其实这也是家族观念的差异,聪明是天生的,我们也不好继承。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却是在不知不觉中,甚至是在教导中被人学会的。司马懿的后人,都遗传了他的阴谋诡计,而诸葛亮的孩子,虽然也是个天才,但他的家族观念,却让他对“丛林法则”并不了解。
司马懿一家走的是“物竞天择”的道路,诸葛亮走的是人道之路,所以说我们在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注定了结局。所以无论是曹操,还是司马懿,又或者是刘备,又或者是诸葛亮,又或者是司马昭,又或者是诸葛瑾,其实他们都是各有所获,所以说成败与否,其实也就是一个看客的惋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