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句话,是姜维问诸葛亮为什么不祈祷,让他活下来。诸葛亮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言语之间,既有谦逊之意,又有对天命的敬意。虽然他有特异功能,但他知道自己无法反抗,他的生命是由命运决定的。
不过,诸葛亮虽然一开始没想过要用七星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但最后还是改变了想法,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没想过要依靠这盏七星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布阵祈福?
公元234年,身患重病的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杀至五丈平原,率兵直捣魏境,发动其一生中的最终一次“北伐”。
这时蜀汉国力日衰,魏国却正值鼎盛之时,国力强盛,兵力雄厚。诸葛亮既然知道情况不妙,为什么要冒险进入敌后,进行北伐?
或者说,这是一场必输的赌博。诸葛亮深知蜀汉已是山穷水尽,行将就木。不过,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也没有将自己在北部地区的一切野心都抛之脑后。所以他决定放手一搏,以一己之力对抗魏人最强的兵力,以期借此扭转战局,使蜀汉恢复元气。
他就好像一个孤注一掷的人,哪怕明知必死无疑,也不愿意放过这一线生机。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在蜀汉元气大伤的时候出兵,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此乃蜀汉所能争取到的唯一一次北上之机。若是这一战还没有开始,等到魏国发展到足以碾压蜀汉的时候,蜀汉想要夺回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诸葛孔明正是看准了这也许是他的最终希望,所以他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这一次的战役上。
第二点,诸葛亮对军队的士气,也有一定的考量。几次三番的进攻都是以惨败告终,这让蜀汉的青年军官很是不爽。这一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士气的影响太大了。因此,哪怕胜算渺茫,诸葛亮也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赢。
第三则是为了展示蜀汉国力,防止魏国一口吞掉自己。因为再来一场,魏国就不会再来攻打蜀汉了。因此,诸葛亮此次北伐,不过是为蜀汉求一时的生存之策。
但是,北征的道路并不平坦。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早就知道了蜀国的动向,所以他选择了自己的隐居之所,以退为进,使得诸葛亮屡次吃了败仗。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兵法,每次都是预先做好准备,然后伺机而动。他清楚地知道,蜀军的主要力量已被消耗殆尽,不足为虑,故改守为攻,以挫其锐气。
而诸葛亮更是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劲敌,司马懿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一个不小心,就要着了司马懿的道。这让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诸葛亮一天比一天虚弱,一天比一天虚弱。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累,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诸葛亮到达五丈原之后,每日都要督促部队操练,研究军事情况,并亲身勘察地势。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有些承受不住。不久,诸葛亮病得不轻,无力再支撑他的北上。
慢慢的,诸葛亮发现自己的赌博是不可能成功的。他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面对北伐失利,蜀汉国运不保的事实,诸葛亮选择了放手一搏,以博一搏。
他在五丈外布下了一座大阵,名为七星灯,看似是在向上天祈福,为的就是让自己多活十二年。其实这也是诸葛亮另一重布局,其用意有二:
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司马懿投鼠忌器。
诸葛亮很清楚蜀汉对他的重要性,正如魏国对他的威胁一样。每次发动进攻,司马懿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诸葛亮一日不死,司马懿便无法安心发兵于蜀汉。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担心自己哪一日会反客为主。
因此诸葛亮知道,他一日不死,司马懿便无法安心进攻。所以,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向上天祈祷,让自己多活十二年。
此举颇有成效,魏军迅速向司马懿报告了七盏七星灯的情况。司马懿立即警觉,以为是诸葛亮设下的圈套,不肯再上前了。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想,司马懿被七星灯的消息给揪得七荤八素,进退不得
司马懿怕诸葛亮,一听到诸葛亮尚在人世,便再也不敢妄动了。现在听到诸葛亮祈祷自己长命百岁,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诸葛亮的本事,他是知道的,有他在,蜀汉是不会屈服的。于是,关于七星灯的事情便成为了司马懿心中的一颗大石头,让他寸步难行。
第二,找出蜀汉的奸细,以绝后患。
诸葛亮在七星灯台下,命姜维率领七七四十九个亲卫,严密守护,不许外人擅自闯入。
此举,看似是维护祭祀,实则是诸葛亮另一重陷阱,要揪出蜀汉内部的奸细。
诸葛亮早就瞧得出来,魏延是个狼子野心的人,对他也是颇有意见的。只是魏延始终未能除去,刘备曾经替他说情,保住了他的一条命。
而现在,七星灯的仪式,就是最好的机会,可以找到魏延反党的证据。果不其然,典礼后的六日,魏延找借口闯进了帅帐,致使主灯灭掉,典礼告吹。
诸葛亮立刻断定,魏延一定是想要造反,向魏国投诚。所以,他马上就把姜维、马岱等人的性命都给解决了,以绝后患。
诸葛亮对魏延早已看不上眼了。他原本是韩玄的心腹,但看到刘备的实力越来越强,便出卖韩玄,投奔蜀汉。这分明就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但是,刘备正是用人之际,便将其招纳为己用。但是诸葛亮始终提防着他,怕他翻脸不认人。
这一次开了七盏灯笼,魏延的阴谋就暴露了出来。诸葛亮第一时间就断定了他是不是别有用心,所以才会借机铲除他。事实证明,诸葛亮说的没错。魏延在诸葛亮战死之后,带兵造反,结果连大营都没有出,就被马岱一剑砍了脑袋。诸葛亮除掉了最大的威胁,也算是成功了。
七日后,诸葛亮的求星术以失败告终,而他也感觉到了死亡的临近。不过,就算七颗星辰不能延长他的寿命,诸葛亮留下的两个计划,却是一次比一次精彩。
首先,司马懿确实中计了,他不能进,也不能退,只好乖乖地守卫边疆。这给了蜀军撤离的机会,使他们能安然撤离五丈原,并安然撤离。
其次,就像诸葛亮预料的那样,魏延在刘备去世之后,真的起兵造反了。却在诸葛亮的布置下,被一名叫“马岱”的人给宰了。这一大心病一去,蜀汉的内乱便可算是告一段落。
诸葛亮虽未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却利用七颗星辰之光,为蜀汉赢得了一丝希望。诸葛亮用计骗了司马懿,令蜀兵无伤地撤退;把魏延挖出来,为蜀汉除去一个潜在的威胁。虽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却成为了诸葛亮在蜀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
诸葛亮死后的当天晚上,姜维按照他死前的指示,下令所有军队撤离五丈原。到得第二天,司马懿亲领兵征讨,见到诸葛亮已死,心中甚慰。他本来还怕这是诸葛亮的另一个阴谋,一直惴惴不安,不知道诸葛亮到底有何居心。如今得知诸葛亮确实因病去世,司马懿也就放下心来,开始了对蜀国大军的追杀。
这时,蜀国军队已经撤退到了一半,凭借着位置和战舰的优势,顺利地挡住了魏军的进攻。最后,蜀军无一伤亡,全部撤退。这一切,都是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司马懿进退不得,错过了最佳时机。若不是魏国势大,蜀国必败无疑。
魏延也死在了马岱的剑下。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会造反,所以早有准备。这也是为什么魏延一开始就被压制的原因,以免他发展壮大,对自己的影响更大。如果让魏延坐大了,那可就糟糕了。
因此,虽然七星不显,但是诸葛亮却利用这次机会,为蜀汉赢得了一个缓冲的时间,使其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这才是七星灯的作用。
诸葛亮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了老年,恰逢蜀汉危亡之际。他不甘失败,决定逆天而行。
七星灯,是他和宿命的一次较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场游戏,他输了,蜀汉也没能东山再起,但是诸葛亮的气节,他的勇气,他的智慧,他的智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才是真正的智者,也是帝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诸葛亮以其过人的智谋与廉正,为蜀汉赢得了最后一丝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