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不久,德国就迎来了魏玛共和国,它象征着一个民主的诞生。但是,德国在经历了一场向民主化过渡之后,仍然无法掩饰其所面对的严重的两难境地。作为战败国家,德国要付给盟国一笔相当于其国内总产值半数多的巨额赔偿。德国为支付巨额赔偿款而大肆印刷钞票,引起了严重的通胀。曾经有一次,通胀达到了1万亿,一美元相当于一兆德国马克!普通民众的储蓄和期望随着纸币的不断贬值而消失殆尽。很多挣工资的人一夕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中等收入阶层则被广泛地卷入了极度的贫穷之中。伴随着经济危机,德国大量丧失了国家的主权。法国部队占领了鲁尔这个德国的关键工业城市,并将德国的煤矿储量占到了13%。这一事件对德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极大地打击了民众的自豪感,也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魏玛共和政体为议会民主制,由总统向其汇报。但是,不同的党派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矛盾,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民主体制却是一种累赘。政府的内阁经常更换,很多挽救经济的决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让人们对政府更加的失望和愤怒。最初人们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战争结束后,它却陷入了困境。普通民众生活在苦难中,他们迫切需要一位能挽救德国的强大领导人。而这一切,都是希特勒后来上位的基础。
一九二九年十月,以美国为首的全球金融风暴全面暴发。德国原本依靠美国的帮助迅速增长,但现在却受到了重创,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由于原材料的大幅贬值,很多公司都陷入了倒闭的边缘,投资者们纷纷抛售手中的股份,造成了股价的不断下挫,而银行也开始严格放贷,切断了公司和私人的信贷渠道。受此影响,德国的产业产量急剧下降,其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德国,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加剧,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昔日熙熙攘攘的大街,如今却是一片萧条,民不聊生。大群大群的人排队去吃东西,就是为了吃一小块面包。银行存款被冻住了,老百姓手里的纸币价值降到了云霄。
在不断增加的失业人口和不断升级的社会冲突面前,政府治理的力量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奥巴马和国会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双方都认为另一方的反应很差。很难推动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是偏离轨道的。执政党内部纷争不休,国会变成了吵闹的地方,而国家体制也陷入了停滞。眼看着自己的国度就要灭亡,而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人们对前途充满了悲观和担忧。
于是,所有人都想起了曾经的辉煌,但当他们回过神来,残酷的事实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打入深渊。人民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出现动乱是不可避免的。这次的危机同时也把德国带到了一个岔路口,它的未来就是它的命运之轮。20世纪30年代,德国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危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很多人丢了工作,连维持家庭生计都困难。
人民迫切需要一位强大的领袖来终结这场经济危机,恢复德国的活力。这就给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带来了一个机遇,他能够迅速地提出问题。
在一九三三年一月,德国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被选举为首相。希特勒是一位有感召力的演说者,他擅长煽动高涨的民族情感,并许诺要使德国重新变得强盛。
他的演讲激起了国家意识,宣称德国是一个更高级的民族,拥有对欧洲的权力。这样的评论符合很多德国人的心态,也为他赢得了一大批支持者。
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安定局面的举措,赢得了一批群众的拥护。
他取消了民主制,实行了一党统治,并且禁止了共产党的反对派和镇压持不同意见的人。使用特别法院不加任何原因地拘捕持不同意见者,使其反对者们都能保持沉默。
另外,希特勒免除了对战败方的赔偿,大大地减少了德国的压力。他还将很多国家的公司国有化,而这些公司的盈利都进了国家的腰包。在此期间,我们要努力发展军工,以应付将来的战争。
他提倡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男子则踊跃参军,以增加军队的力量。上述措施使德国脆弱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短暂的安定。
此后,希特勒又通过对周边国家的侵略,大肆劫掠,以获得更多的物资。他肆意妄为,宣称这是德国的复苏之举。在他的鼓励下,部队壮大起来。
德国在希特勒治下,已经开始步入正常轨道。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希特勒正在谋划着一场足以将德国拖入“深渊”的巨大阴谋。
一战后,由于签订《凡尔赛协定》,德国承担了大量的赔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困境。在执政初期,希特勒就清楚地表明,要解除德国的经济危机,偿还全部赔偿,使德国民众摆脱贫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充分发挥了独裁政权在政治上的力量,在经济上进行了强有力的干涉。
从1933到1938年,纳粹政权通过建造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来增加工作岗位,迅速减少了失业率。
在这期间,希特勒积极地发展军事产业,以备再战之需。他主张“苦干打仗”的经济政策,呼吁人民始终把备战放在第一位。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两位数字的速度增加,堪称“经济奇迹”。
不过,这个“奇迹”背后隐藏着的黑暗面,却是越来越明显了。
希特勒严厉镇压轻工业发展,以牺牲民众福祉为代价发展军事力量。更可恶的是,他还煽动自己的部下,大肆屠杀犹太人,大肆搜刮犹太人的财物。
自一九三六年起,希特勒便着手废除《凡尔赛公约》中有关军事约束的条款,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重组。在一九三九年,他最终有了一个发起二战的时机,他雄心勃勃地对欧洲国家发起了攻击。
在占领区域内,通过战争来夺取物资,显然是一种暂时的优势。但是,苏联的反抗比希特勒预想的要激烈得多,德国人被打得节节败退,节节败退。战争还在继续,德国的经济承受不住过度的军事压力而摇摇欲坠。到了一九四五年,德国在同盟国的全面反击之下,节节后退,最后不得不宣布了“无条件”的投降。希特勒“以战养战”,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还把自己的民族给打得支离破碎。
靠着劫掠与征战来获得的,是一种持续的侵略与扩张,这种繁华是无法长久的。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希特勒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希特勒的人生可谓是罪孽深重,他发动了一场大战,把整个世界都给得罪死了,也让很多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他成了千古罪人。不过,他也用自己的残忍手段,将德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那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