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按时打开校门”能否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才干王营评 2025-04-16 07:52:45

“学校按时打开校门”能否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王营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小学因固定校门开放时间引发争议。多位家长反映,学校规定上午7:40才开校门,导致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门外等候,尤其在冬季或恶劣天气下,校门口聚集大量学生,不仅影响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校方回应称,提前开放校门会导致学生入校后四处跑动,难以管理,出于安全考虑,才设定固定开门时间。

廊坊十五小的校门管理争议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北京某小学因“家长不得入校接送”引发纠纷,到广州某中学因“放学清校”制度导致学生滞留街头,类似事件反复出现。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门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应确保学生到校后“随到随进”,但基层学校普遍面临执行难题。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中小学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矛盾:学校的管理便利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如何平衡? 按时开校门看似是学校执行规章制度的合理行为,但家长的诉求也并非无理取闹。那么,学校坚持按时开校门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学校设定固定开门时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学生入校后的管理难题。如果校门过早开放,学生陆续进入校园后,可能在没有教师监管的情况下在操场、走廊等区域活动,容易发生追逐打闹、意外摔倒甚至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若缺乏有效管理,安全隐患更大。

其次,教师工作时间的现实限制。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上班时间通常在7:30-8:00之间,如果校门过早开放,意味着需要安排更多教职工提前到岗监管,这无疑增加了学校的人力成本和管理压力。

再次,学校对安全责任的规避。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校作为责任主体,往往成为舆论和法律的追责对象。因此,许多学校倾向于采取“保守管理”策略,即尽量减少学生在校内的无监管时间,以降低风险。

从校方的角度看,固定开门时间是一种“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手段,但这一做法是否真正符合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家长的反对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门口聚集的安全隐患。如果学校严格执行“不到点不开门”政策,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外等待,尤其是在北方冬季的严寒天气或夏季的暴雨天气下,大量学生聚集在校门口,不仅影响通行,还可能发生踩踏、交通事故等意外。

——家长接送时间的现实冲突。许多家长因工作原因,不得不提前送孩子到校。如果学校不允许提前进入,家长要么让孩子在校外等待,要么调整自己的上班时间,这对双职工家庭来说极不便利。

——教育的人性化缺失。学校的管理制度本应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但过于僵化的规定可能让家长感到学校缺乏温度,甚至质疑学校是否真正从学生的安全和便利出发制定政策。

学校以“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入校时间,看似合理,但真正的安全管理应当是动态的、灵活的,而非简单地“关起门来”。杭州某小学的“弹性入校”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将7:00-8:00设定为弹性时段,早到学生可自愿参加晨间阅读、益智游戏等活动,值班教师由家长志愿者协助管理。这种模式既缓解了管理压力,又转化了“等待时间”的教育价值。数据显示,实施三年后,该校学生早晨阅读量提升40%,家长志愿者参与率达73%,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借鉴这一做法,学校可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实行弹性开放校门制度,设置“缓冲管理区”。学校可以采取分时段开放校门的方式,例如:7:20-7:40:开放部分区域(如风雨操场、图书馆),允许早到学生在指定区域活动,由值班教师或安保人员监管;7:40后:全面开放校门,学生进入班级准备早读。这样既能减少校外聚集,又能降低校内管理压力。

二是引入“家长志愿者”或“高年级学生督导”。学校可以招募家长志愿者或安排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早到学生,既能缓解学校人力不足的问题,也能增强家校合作。

三是利用科技手段优化管理。例如,通过智能门禁系统记录学生到校时间,或利用监控设备实时观察校内外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北京市海淀区试点“智慧校园”系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自动记录学生到校时间,异常情况实时推送家长。上海虹口区建立“校门安全预警平台”,整合公安“雪亮工程”监控资源,实现校门口200米范围内智能警戒。这些技术创新不仅降低管理成本,更将安全防线从校门延伸到社区空间。

四是重构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南京某区推行“早到可护导、晚走有托管”的全时段服务,将校门开放时间与课后服务衔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专项。这种制度设计有效解决了三大难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人力不足,利用现有教室资源避免空间浪费,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共治格局。统计显示,该模式使校门口安全事故下降92%,家长满意度提升至98%。

学校按时开校门本身并无过错,但如果这一政策导致更大的安全隐患或引发家长不满,就值得反思。真正的安全管理应当以学生利益为核心,在“严格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之间找到平衡。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教育管理不能只考虑“方便管理”,而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安全、更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 2025-04-16 10:06

    不管风险不风险,都需要按时开门,难道还24小时开发啊?这个还需要讨论吗?不按时开门难道不定时开门?

  • 2025-04-16 13:52

    别说学校了,火车站提前去了也不给进去

  • 2025-04-19 17:12

    原来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被小编这类人给破坏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